黨員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從中汲取昂揚奮進、團結拼搏的精神動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3篇,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習提出了“四個自信”,並特別闡釋了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既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包括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或一個地方,沒有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就沒有自身的血脈與根基,就沒有事業的生機與進步。對於我們山西來說,要團結帶領全省人民,戰勝目前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把黨代會描繪的巨集偉藍圖化為現實,就必須大力弘揚革命精神,激發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更好的幹事創業。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令人敬仰的革命老區。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山西人民聽黨話、跟黨走,始終與黨的事業共命運,與時代發展同步伐,為民族獨立解放做出過重大犧牲,為國家建設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山西人民的文化自信,既來自優秀傳統文化,更來自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最核心、最具標識意義的是革命精神。當國家危難存亡之際,黨領導革命武裝和各族人民挺起中華民族的脊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在山西大地上鑄就了偉大的太行精神。太行精神蘊含著信念堅定、不怕犧牲,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勇於探索、甘於奉獻等優良品格和作風,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感天動地的革命精神,既拓展了革命文化的內涵,又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供了豐潤營養,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儘管幾十年過去了,但依然歷久彌新,不斷放射出新時代光芒。

  山西一段時間發生系統性塌方式嚴重腐敗,給山西的發展和形象都造成了嚴重損害。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思想上看,最根本原因是一些黨員領導幹部喪失了理想信念,放棄了黨的宗旨,淡忘了人民群眾,丟掉了革命精神。鐵的事實告訴我們,堅持和弘揚革命傳統、革命文化、革命精神,黨的事業就進步;背棄了革命傳統,就會給黨的事業帶來巨大損害。只有在革命精神激勵下保持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山西堅持和拓展好。

  當前,我省既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又處於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最困難時期,還處於構建良好政治生態的鞏固、深化和提高時期,越是壓力大、困難多,越需要將革命精神轉化為攻堅克難、幹事創業的責任和激情,用革命精神滋養我們的思想,激勵我們的行為,以實際行動塑造山西美好形象,落實好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落實好黨代會報告的各項任務要求,實現山西振興崛起。就能夠煥發出凝心聚力抓發展、廉潔為民抓發展的內生動力,就能夠推動黨的事業和黨的建設大步向前,就能夠守住初心、開啟思想和事業的新境界。

  篇2

  八路軍是民族脊樑。他們用血肉之軀鑄成抗日救亡的鋼鐵長城。他們是人民軍隊的中堅、共和國的柱石。八年抗戰中,八路軍浴血奮戰在巍巍太行山上,用生命、鮮血和鋼鐵般的鬥志,依託有利地形,特別是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與支援,同侵華日寇展開殊死搏鬥。在極其艱難、複雜、曲折、險惡的鬥爭環境中,培養、鍛鍊了一大批治黨、治國、治軍的文武英才,形成了難能可貴的太行精神。為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太行山哺育了中國革命。正是太行山這座革命大熔爐,培養鍛鍊了八路軍,鑄就了偉大的中華民族以愛國禦敵為核心的太行精神。

  太行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當中華民族又一次處於亡國滅種的危急關頭時,是共產黨、八路軍發動、組織、武裝民眾奮起抗擊,救亡圖存,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滅亡中國的野心和陰謀,捍衛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在盧溝橋事變發生、華北淪陷、民族危難、國民黨節節潰退的緊急關頭,是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挺身而出,毅然奔赴山西抗日前線,在太行山上點燃了抗日烽火,建立起華北最大的抗日根據地,並很快通過發動、組織、武裝人民群眾,將根據地擴充套件到河北、山東,使華北成為全國抗戰的主戰場。正是共產黨喚醒了民眾,引導他們拿起大刀、長矛、鋤頭同日本侵略者展開殊死搏鬥,保家衛國,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終於趕走了日本帝國主義。

  太行精神是在極端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形成的軍民一家、魚水依存、並肩作戰、百折不撓、艱苦樸素的團結精神。太行根據地的建立,八路軍是其中的鋼骨,當地人民群眾是澆鑄鋼骨的水泥。八路軍之所以能在四面受敵、前狼後虎、圍攻掃蕩不斷的惡劣環境下生存發展為敵後不可抗拒的力量,最關鍵的是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和擁護。共產黨善於動員群眾、組織群眾,為了民族生存,不當亡國奴,老年人、青壯年、婦女、兒童都組織起來,成立農救會、青救會、婦救會、兒童團。在根據地,共產黨實行了解放婦女、精兵簡政、減租減息、發展生產等符合實際的政策和改革措施,把農民引向進步和幸福,因而得到廣大農民的擁護。八路軍始終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這是根據地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原因。

  太行精神是在任何時候都把人民放在心中的親民精神,是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人民不顧一切困難,無私奉獻的愛民精神。在八年抗戰中,八路軍不僅以英勇善戰著名,更以愛民言行被稱道。八路軍走到哪裡,就把鐵的紀律帶到那裡,也把好事做到那裡,《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執行的一絲不苟。在根據地,軍民更是一家親。太行根據地為減輕群眾負擔,大力發展集市貿易,鼓勵發展小商品經濟,實行統一累進稅、整理村財政、反貪汙浪費等,把人民利益真正放在了第一位。

  共產黨和八路軍的抗戰業績將彪炳千古!抗日軍民用生命和鮮血澆鑄成的太行精神將光照萬代!

  在當今,我們應大力繼承和弘揚太行精神。牢記昨天的血淚艱辛,珍惜今天的幸福和平,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和未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再鑄新的歷史輝煌。

  篇3

  在“七一”講話中指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回顧沂蒙歷史,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在沂蒙精神的淬鍊下,沂蒙黨政軍民也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沂蒙這片沃土孕育了燦爛輝煌的沂蒙歷史文化和感天動地的沂蒙紅色文化。作為沂蒙紅色文化的精神核心,沂蒙精神既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又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如果說沂蒙紅色文化是沂蒙黨政軍民的文化基因,沂蒙精神就是沂蒙黨政軍民的靈魂,這種基因與靈魂構成了沂蒙黨政軍民的“特質”,是沂蒙黨政軍民“最有理由自信”的“根本”所在。

  2013年11月,在視察臨沂時指出:“山東是革命老區,有著光榮傳統,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仍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習的重要講話啟示我們,沂蒙精神含著雙重主體、雙重內涵,一方面是沂蒙黨政軍及其精神,另一方面是沂蒙人民及其精神,兩者構成沂蒙精神的內涵體系。

  從沂蒙黨政軍這個主體看,表現出“胸懷群眾、引領群眾、愛護群眾、奉獻群眾”的“大仁”。這種“大仁”是“仁政”的昇華,是中國傳統社會治理理念與馬克思主義政黨理念的深度融合。從沂蒙人民這個主體看,表現出“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大義”。這種“大義”是“義理”的昇華,是中國傳統社會核心價值觀與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深度融合。沂蒙黨政軍民還共同具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這種精神在戰爭年代表現為“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在和平時期表現為“艱苦創業、開拓進取”。這種“奮發有為”精神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在齊魯大地的展現,深刻體現了齊魯文化的精髓。

  由此看來,與沂蒙精神的雙重主體相匹配,沂蒙精神的內涵體系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大仁大義、奮發有為”。“大仁大義、奮發有為”,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深度融合,是齊魯文化在現當代的傳承發展,不僅能夠完整概括沂蒙精神的雙重意蘊,也可以充分展示新時期山東精神的精神核心。弘揚新時期沂蒙精神,就是要在深刻把握關於沂蒙精神重要講話的精神實質的基礎上,堅定沂蒙文化自信,弘揚沂蒙黨政軍民“大仁大義、奮發有為”的精神,重鑄“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黨群關係。

  就弘揚沂蒙精神的內容而言,要做到一個“深刻認識”,把握三個“著力點”。一個“深刻認識”,就是要深刻認識到,沂蒙精神不僅是人民群眾“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還是黨政軍“胸懷群眾、引領群眾、愛護群眾、奉獻群眾”的精神。三個“著力點”,一是要充分運用沂蒙文化資源,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深刻揭示沂蒙精神與中國精神的內在聯絡,弘揚中國精神,凝練中國共識,匯聚中國力量,共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三是把握沂蒙精神的精神實質,加強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教育,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

  就弘揚沂蒙精神的主體而言,要牢固樹立“雙主體”思維。一方面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政府與軍隊這一“主體”,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努力做好黨的群眾工作,為了人民的利益無私奉獻。另一方面是人民群眾這一“主體”,要高度信任黨、真心擁護黨。沂蒙精神生成與發展中客觀存在的“雙主體”,意味著傳承與弘揚沂蒙精神也客觀存在著“雙主體”,任何一個主體的缺位,沂蒙精神的傳承與弘揚也無以為繼。

  就弘揚沂蒙精神的路徑而言,要做好“三個節點”的有效銜接。一是做好沂蒙精神的理論研究。要尊重歷史,著眼現實,與時俱進,加強研究,充分挖掘沂蒙精神的時代價值。二是做好沂蒙精神的宣傳教育。要把沂蒙精神融入區域國民教育與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教育黨員幹部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學生。三是做好沂蒙精神的實踐。實踐沂蒙精神,黨員幹部要踐行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群眾要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青少年學生主要是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觀。
 

  看完“”的人還看:

1.黨員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2.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3.2016年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4.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專題研討稿

5.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三分鐘自我介紹演講稿
鄉鎮黨員關於兩學一做第三專題研討發言稿
相關知識
關於黨員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黨員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黨員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基層黨員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領導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5篇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