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人的一生很短,人各有所愛,人各有所求,人各有所志,人各有各的生活小天地和各有各的生命軌道。無論為名、為利、為官,還是為事業。各人都必須付出各自的代價,付出畢生精力。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笑對人生的殘局

  人若以命運來劃分,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人生來就走運;一種人生來就倒黴。臺灣殘疾畫家謝坤山就屬於後一種,似乎生來就和好運無緣,而與黴暈結伴,倒黴了一次又一次,也倒黴得一塌糊塗,簡直成了“倒黴家”。

  由於家境貧寒,沒錢供他讀書,所以謝坤山很早就輟了學。不過,生活貧困也使他早熟,很小就懂得父母的勞苦與艱辛。因而從12歲起,他就到工地上打工,用他那稚嫩的肩頭支撐著這個家。然而命運偏不垂青這個懂事的孩子,總將災難一次次降臨到他的頭上。16歲那年,他因誤觸高壓電,失去了雙臂和一條腿;23歲,一場意外事故,又使他失去了一隻眼睛。隨後,心愛的女友也悄然離他而去……

  面對人生接踵而來的打擊,謝坤山並不抱怨,也沒有因此沉淪。但為了不拖累可憐的父母,也為了不拖垮這個特困的家庭,他毅然選擇了流浪。帶著一身殘疾上路,獨自一人,與命運展開了搏弈。 在流浪的日子裡,謝坤山一邊忙於打工,掙錢餬口;一邊忙於公益,救助社會。後來,他漸漸地迷上了繪畫,他想重新給自己灰色的人生著色。

  起初,謝坤山對繪畫一無所知,他就去藝術學校旁聽,學習繪畫技巧。沒有手,他就用嘴作畫,先用牙齒咬住畫筆,再用舌頭攪動,嘴角時常滲出鮮血。少條腿,他就“金雞獨立”作畫,通常一站就是幾個小時。他尤愛在風雨中作畫,捕捉那烏雲密佈、寒風吹襲的感覺……然而就在他人生最困頓的時候,一個名叫也真的漂亮女孩,不顧父母的強烈反對,依然走進了他的生活。

  有了一個支點,從此謝坤山更加勤奮作畫,到處舉辦畫展,作品也不斷地在繪畫大賽中獲獎。苦心人,天不負。後來,他終於贏得了人生的殘局。他不僅贏得了愛情,有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而且贏得了事業,成為很有名的畫家;同時也贏得了社會的尊重。他的傳奇故事,在臺灣早已家喻戶曉,成為無數青年的楷模。曾有人問他:“假如你有一雙健全的手,你最想用它做什麼?”他笑著說:“我會左手牽著太太,右手牽著兩個女兒,一起走好人生的路。”

  其實人生就是一盤棋,而與你對弈的是命運。即便命運在棋盤上佔盡了優勢,即使你剩下一炮的殘局,你也不要推盤認輸,而要笑著面對,堅持與命運對弈下去,因為人生往往就在堅持中轉機,沒準就能打它個“悶宮”!

  篇二:生活是公平的嗎

  去年我應本市某大學邀請,擔任演講比賽的評委。參賽選手們每人領取一張紙條,根據紙條上所寫的主題演講3分鐘。演講的次序是通過抽籤決定的,當抽到第一位的選手走上臺時,我發覺他看起來非常不滿。

  “同學們,尊敬的評委們,”他響亮地說,“這是一場不公平的比賽!”我和其他評委們紛紛抬起頭,驚訝地看著他。

  “我領到這張紙後,”他繼續說道,“只有幾分鐘準備時間,排在我後面的選手準備時間卻充裕得多。這是不公平的!”

  說罷他便走下講臺,衝出了大廳。沒有人在意他,比賽順利地進行了下去。比賽結束後我離開時又遇見了他。

  “誰說生活總是公平的?”我微笑著問他。他震驚地看我,於是我邀他一起走到停車場。

  “生活,”我告訴他,“也意味著與不公平鬥爭,最終取得勝利!你讀汽車雜誌嗎?”

  “是的,”他急切地說,“我讀。”

  “你見過新車上市時釋出的統計數字嗎?諸如速度、扭矩、變速系統、馬力……”

  “是的。”他點點頭。

  “在這些數字後面還有一項免責條款。他們宣告所有資料基於‘理想’路況!”

  “是的。”他又說。

  “難道路況永遠是‘理想’的嗎?”我問他。“最熱銷的車,是那些不管路況好壞,都能提供完美動力、速度和耐久性的。那樣的車才是真正的贏家!”

  我們已經走到我的車前,當我上車時他仍站在旁邊。“不要總是尋求理想的比賽條件。”我說,“在不公平的條件下也要堅持戰鬥,做一個真正的贏家!”

  當我駛離時,從後視鏡中看見他正微笑著揮手。我知道從此以後他會與不公平鬥爭。

  那些成功人士,他們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無論戰鬥是公平的還是不公平的,他們都堅持戰鬥。

  當你正當為生活所累,一天天憔悴下去;當你的夢想被扔進垃圾桶漸漸腐爛,被你暫時遺忘;當你的憂愁正充塞腦海,痛苦得無法自拔;當你迴避事實逃避自己,沉迷在未知的世界裡;當你自己消失在天涯,失去了美好的東西;當你害怕事情的發生,一個不幸的結局;當你漸漸明白生活並不公平,自己已付出太多。

  篇三:讓他跌下去吧

  成龍在一篇《我的妻兒》的訪談錄裡,憶述了一樁耐人咀嚼的往事。

  他說:“為了避免兒子受到傷害,我過去一直保護他,擔心他被綁架,不准他去這裡,不准他去那裡,整天把他關在屋內。他於是作了一首歌,拿給我看,歌名叫《人造的牆》。他說,第一道牆是我,第二道是他媽媽,第三道是老師,第四道是他身邊所有的人。歌詞說,所有的人都需要自由。他說,他要出去聞一下花香,但不知要走多遠,不知那牆有多厚。他說他知道當他跌倒時,我們會在他身體下面放個軟墊,但是,他哭求:爸爸,讓我跌下去吧!”

  這首文情並茂的歌,讓成龍讀後淚流滿面。他於是對妻子說道:

  “我們保護得太過分了,該讓他出去闖闖!”

  讀了這報道,我想,成龍所犯的上述“錯誤”,是全天下父母都會犯的。

  我們總自以為是地將自己的經驗做成一件厚厚的盔甲,以“愛”為名義,強逼孩子穿上,殊不知這層盔甲恰恰成了他成長的絆腳石。

  中國一位好友,於幾年前將獨子送到新加坡來讀書,為了鍛鍊孩子的意志力、培養獨立辦事的精神,她硬下心腸,堅持不當“陪讀媽媽”。

  在漫長的六年裡,她冷眼旁觀,發現孩子在努力掙扎著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三大階段的變化。

  第一階段,原本在家裡“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他,來到事事都得“親力親為”的新環境,難以適應,因此,和寄居處的那戶人家鬧得很不愉快。在學校裡,又因為英文不好而屢被欺負;他因此而變成了一隻刺蝟,動輒豎起尖尖的刺,刺傷別人,然後,又在根根銀光閃閃的尖刺底下默默垂淚。

  第二階段,他在碰壁無數、跌倒多次的經歷裡,學乖、學精,他懂得了“改變自己”以適應大環境的道理了,即使有時得吃點虧,他也會“委曲求全”。然而,由於行為和意願背道而馳,掙扎得極苦的他,便出現了“雙重標準”———在外面,他察言觀色,處處遷就別人;然而,一回到家裡,父母要他幫忙,他常說“不”。母親納悶地問他:“為什麼你對別人有求必應,可對我們卻諸多推搪呢?”

  他淡淡應道:“在外面,我常常要演戲,心境很累;回到家,我想做回真正的自己———想做的事,我會主動地做、自動地做;不想做的事,我有不做的理由,也有不做的自由。”這一番“肺腑之言”幾乎將朋友的眼淚也催下來了,朋友知道,他孤軍作戰的那個環境,的的確確磨鍊了他。

  第三階段,他刻苦的學習為他贏取了優異的成績,也為他博得了師長的寵愛和同學的尊敬,他至此真正地融入了異鄉異國的大環境裡,培養出正確的價值觀,長成了一個裡外合一、自信自重的大好青年。

  朋友追述她獨子磕磕碰碰地成長的整個歷程時,滿懷欣慰地說:

  “如果當初我當陪讀媽媽,恐怕到現在他依然還是個事事依賴著我的大孩子!”

  品味生活,感悟人生:要知道身體下面有個厚厚軟墊的孩子,永遠也長不大。
 

含有一定道理的故事精選
含有哲理的故事大全
相關知識
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
含有一定道理的故事精選
有深刻道理的小故事大全精選
有人生道理的小故事大全精選
含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及感悟
含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一分鐘有大道理的小故事
含有大道理的小故事大全
含有大道理的小故事精選
含有大道理的小故事全集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