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特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貝特類藥物是一種降脂藥,貝特類藥物作為臨床上的常用藥,一直在國內降血脂藥品市場上獨佔鰲頭,那你知道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一般耐受是好,不良反應發生率約5%~10%.

  主要為消化道反應:如食慾不振、噁心、腹脹等。

  其次為乏力、頭痛、失眠、皮疹、陽痿等。

  偶有肌痛、尿素氮增加、氨基轉移酶升高,停藥後可恢復。

  氯貝丁酯不良反應較多且嚴重,可致心律失常、膽囊炎和膽石症等,胃腸道腫瘤的發病率增加。

  有肝膽疾病、孕婦、兒童、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貝特類藥物的藥物相互作用

  與口服抗凝藥同用,使抗凝活性增強,常需減少抗凝藥的劑量。

  與他汀類藥聯合應用,有增加肌病發生的可能。

  貝特類藥物的臨床應用

  貝特類的臨床應用主要用於原發性高TG血癥,對Ⅲ型高脂蛋白血癥、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癥也有較好的療效,也可用於2型糖尿病的高脂血症。

  各藥的效應不同。

  非諾貝特可降低血尿酸水平,用於伴有高尿酸血癥的患者。

  苯扎貝特能改善糖代謝,可用於糖尿病伴有TG血癥患者。

  貝特類藥物的分類

  貝特類降脂藥也就是苯氧芳酸類降脂藥。其多數藥物的譯名中含有“貝特”二字,如氯貝特、苯扎貝特、非諾貝特等,故常將此類降脂藥物稱之為“貝特類”降脂藥。此類藥物口服後容易被腸道吸收,服藥1-2小時後即可在血液中測得其藥物濃度。它們可通過增強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脂蛋白的分解,同時也能減少肝臟中脂蛋白的合成,從而降低血脂。這類藥物的突出作用是顯著降低甘油三酯。研究表明,貝特類降脂藥除了主要通過糾正血脂異常來發揮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之外,還能通過防止血液凝固、促進血栓溶解、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性炎症等調脂外的途徑來發揮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在臨床上,此類藥物常用於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和治療。

  ①氯貝特***氯貝丁酯,安妥明,冠心平***,是臨床上應用最早的一種貝特類降脂藥物,因為副作用較多已基本淘汰.

  ②利貝特***新安妥明,降脂新,降脂及啶***:25-50mg/次,一日三次,口服.

  ③苯扎貝特***必降脂,降脂苯醯***,氯貝特的衍生物:常用劑量為每次口服0.2克,一日三次,口服因能減少空腹血糖的10%,多運用於糖尿病患者.此外,還有其長效的緩釋製劑必降脂緩釋片,又名脂康平,常用劑量為每次口服0.4克,每天一次.

  ④氯貝丁酸鋁及雙貝特:每日0.5g,一日三次,口服

  ⑤益多酯:為安妥明衍生物,口服,每次0.25g,一日2-3次

  ⑥非諾貝特***力平脂***:每次100mg,一日三次

  ⑦吉非貝齊***諾衡***:口服,每次0.6g,一日兩次.

藥物性胃炎怎麼治療
常用的抗癌藥物有哪些
相關知識
貝特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硫脲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茶鹼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是什麼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磺胺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激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激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阿片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阿片類藥物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