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條的使用方法與最佳時間推薦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艾灸是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艾灸的時候都是需要用到艾灸條的,但是一些人還是聽說過而已,並不知道要如何使用艾灸條,使用的方法也很簡單。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艾灸條的使用方法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艾灸條的使用方法

  穴位艾灸

  取艾條一支點燃後,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薰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鐘左右,至面板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燒傷面板為宜,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準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薰燒***、迴旋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面板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覆旋轉地進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面板並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灸條、使用方便。

  區域性艾薰

  可以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面板10-30mm,上下來回艾薰。比如痛經,用6根艾條,來回薰小腹至肚臍,一週2次,一次30-40分鐘,促進小腹的血液迴圈。比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鐘左右。在艾薰時,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受涼。比如腹部受涼、腹瀉等,可以用幾根艾條薰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比如小孩子遺尿,同時伴有手腳冰涼、面色蒼白、舌質淡、舌苔白等症狀,可以用1-2根艾條薰肚臍及周圍,薰5-10分鐘,然後再到背後薰脊柱及腎,可以補氣、補腎、祛腎寒。比如有口臭,舌質暗紫或者舌苔發黑,說明脾胃寒氣非常重並伴有經絡淤阻,可以用3-5根艾條薰小腹到肚臍周圍,每天20分鐘,隔天一次,堅持一週,口臭就會消失。 三、全身艾薰

  1.全身薰艾條前要喝生薑紅棗桂圓羹,以養生補陰。用3片生薑,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鐘,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

  2.將生薑切成薄片,上鍋蒸軟後備用。

  3.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

  4.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薰30~40分鐘。

  5.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上下薰20~30分鐘。

  6.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薰30~50下。

  艾灸的最佳時間

  中醫專家指出,最適合進行中醫艾灸療法的季節就是夏季。因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醫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脫了衣服施灸容易受涼。而且天氣熱,人體對溫度就比較敏感,不容易被燙傷。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中醫認為,陽虛、氣虛人群更適合進行鍼灸療法。生病的人大多屬於陽虛體質。艾葉是溫性的,屬於純陽之物。艾灸能夠溫通經絡,祛除寒溼,補益人體陽氣。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陽氣最重的時候,兩者的陽熱合在一起,溫補的作用更強。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陽氣最盛的時候艾灸,補益的效果能夠達到最佳。

  關於時間方面,艾灸沒有特別固定的時間。什麼時間都可以灸。飯前飯後,早晚皆可,飯前只要不是太餓就行,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就可以灸,太飽太餓都不能灸。

  如果是按療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日連續灸,每個穴位15—20分鐘,以後可以隔日一灸10天為一個療程。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時間要短些。

  總的來說,艾灸用做保健養生是比較靈活的,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舒適度選擇艾灸的時間。一般情況下,用艾灸條灸的時間可以短些,用艾灸器或艾灸罐因為比較溫和灸的時間可以稍長。

  艾灸注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4、要注意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要防止感染。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區域性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6、要掌握施灸的程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7、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8、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9、防止暈灸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臥,再加灸足三裡,溫和灸10分鐘左右。

  10、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對於面板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示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面板,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猜你感興趣:

1.艾灸的作用和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

2.艾灸盒的使用方法

3.隨身灸有哪些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4.艾條棒的用法 艾條棒如何使用

5.中醫艾灸條的用法及艾灸的5種療法

6.艾葉條的功效與作用及使用方法

秋季腹瀉的艾灸方法與預防方法
總出虛汗能艾灸什麼穴位
相關知識
艾灸條的使用方法與最佳時間推薦
艾灸盒的使用方法_詳細用法圖解
艾灸盒的使用方法_詳細用法圖解***2***
艾灸盒的使用方法_詳細用法圖解***4***
艾灸盒的使用方法_詳細用法圖解***5***
艾灸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烹飪調料的使用方法及放置時間
男士噴香水的正確方法和最佳時間
艾條的使用方法艾條如何鑑別
衛生棉條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