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而成功的例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創新”已成為時下最熱門的話題!其實很多事例都說明了同一個道理——創新乃成功的基石,要想成功,首先得學會創新。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鄭板橋獨創一體

  鄭板橋是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他自幼愛好書法,立志掌握古今書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學苦練,然開始時只是反覆臨摹名家字帖,進步不大,深感苦惱。據說,有次練書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畫來畫去。妻子問他這是幹什麼,他說是在練字。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體,你體是你體;人體是人體,你老在別人的體上纏什麼?”鄭板橋聽後,猛然醒悟到:書法貴在獨創,自成一體,老是臨摹別人的碑帖,怎麼行呢!從此以後,他力求創新,摸索著把畫竹的技巧滲在書法藝術中,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板橋體

  篇2:藝術上的創新勝於模仿

  劉石庵是清朝乾隆年間的書法家,它能集各家之長自成一體,形成了厚重的獨特風格。劉石庵有個學生,是另外一個書法家翁方綱的女婿。翁講究“筆筆有來歷”,不像古人之處,就認為是敗筆。當他的女婿向他討教書法時,翁說:“去問問你老師,哪一筆是古人的?”女婿沒有聽出其中的挖苦口氣,便去問他的老師。劉石庵想了一會,說:“你回去問問你岳父,哪一筆是他自己的?”這樣針鋒相對的質問,表明了兩位書法家不同的書法見解。可後人對注重創新有自己風格的劉石庵的評價遠在一味仿古的翁方綱之上。這是對兩種藝術實踐的公正裁決。

  篇3:不斷創新的海爾

  創新是海爾發展的不竭動力。海爾集團始終堅持以技術創新作為發展的手段和依託,在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從引進技術到整合國內外資源、自主創新,堅持“技術創新課題來自於市場難題”和“設計創造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研發理念,通過技術創新使集團在中國市場和國際市場上取得長期的成功,營業額年平均增長率達到 78% ,持續保持在家電與其他相關領域的領先地位。

  篇4:萊特兄弟不迷信書本

  1899 年 6 月初,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兄弟倆開始正式閱讀與鑽研有關航空與飛行方面的書籍。 1903 年 12 月 17 日,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基蒂霍克,他倆製造出人類第一架載人動力飛機,並且試飛成功。僅僅用了 4 年多的時間,他倆便實現了人類幾千年的飛行夢想,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在反覆進行滑翔試驗中,萊特兄弟發現氣壓中心側轉的現象——彎曲的翼面氣壓中心並不總是像平翼面承受的氣壓中心一樣往一個方向移動。這一重大發現與許多科技書籍的論點相違背——科學家們已經獲得的關於大氣對機翼壓力的資料竟然有許多是不正確的!萊特兄弟於是在 1901 年下半年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個能對模型機翼進行準確試驗的風洞,用兩個多月時間使用風洞進行了 200 多次各種型別翼面試驗,取得了一整套科學資料,並根據這些資料設計出飛機。

  萊特兄弟不迷信書本,敢於向權威挑戰的精神,這是創新必備的可貴品質。

  篇5: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商鞅為維護秦國統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變革措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輕的國君決心改變秦國的落後面貌,於是下了一變法圖強的求賢詔令。商鞅就是在這個時候自魏國來到秦國的。

  商鞅到秦國後,宣傳“強國之術”,決心協助秦孝公進行社會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為左庶長。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國兩次公佈了新法。秦國經過商鞅變法,面貌煥然一新。秦國從落後國家,一躍而為“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的強國,出現了“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的局面。

  正是由於它的作用,秦朝的歷史才變得如此輝煌.

  篇6:熟諳傳統富於創造的馬連良

  北京京劇團 1959 年演《趙氏孤兒》,由馬連良飾程嬰。在“說破《雪冤圖》”一場中,當孤兒趙武叩門,念“開門來”時,程嬰有一組“聞聲大驚,急向右轉身,甩髯口,左手掩桌上畫冊,臉向外場,戰抖”的身段,接著唱“叩門聲嚇得我膽戰心驚”。有一天演完戲,馬

  連良問他的得意門生馬盛龍:“你知道我這身段是從哪兒來的嗎 ? ”馬盛龍一時想不出,馬連良笑著說:“我是化用了《硃砂痣》裡‘病鬼'的身段。不過那是向左轉身,右手扶桌,我把它反過來了。”馬盛龍這才悟出其中道理。

  馬連良常說:“革新要有所本,創作要有所需。”他本人在藝術實踐中確是這樣做的,由於他諳熟傳統,又富於創造,才以柔潤、瀟灑的風格,形成了“馬派”藝術。

創新創業成功的例子
創新成功的例子
相關知識
因創新而成功的例子
關於創新而成功的例子精選
關於創新而成功的例子
創新而成功的例子
因創新而成功的事例三個
勇於創新而成功的事例3個
勇於創新而成功的人物事例
創新而成功的事例
因創新而成功的人物事例
因創新而成功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