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讀書筆記範文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9日

  《道德經》裡面蘊含的內容也在塑造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

  中國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備受矚目,中國文化也一直吸引著世界的目光。《道德經》就是我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書。《道德經》中包含著我們中國人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潛移默話地影響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

  《道德經》裡面蘊含的內容也在塑造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論語》裡面講“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你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也不要硬塞給別人,這是從反面來論證你應該怎麼對待別人,是一種“防禦性”的方式。另外《孟子》裡面講“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意思是當你身居高位,或者處於優勢地位時,要包容比你差的人,形成一種和諧的氛圍,不要讓人對你恨之入骨,這是中國人的行為方式。

  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強調要建設一個學習型社會,從《論語》到《孟子》,我們看到了一個人應該怎樣學習。中華經典中《道德經》的作者就是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 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曾經老子的出生地是一個謎,為了這個謎1990年以來繼清代所以前賢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才得知老子出生在今渦陽縣閘北鎮太清宮的流星原址。兩千多年以來,在老子故里渦陽人民心田裡,長期浸潤著老子光輝的智慧和思想。老子對於人類的貢獻,在於他博大精深的思想。老子思想是中國人揭示自然界奧祕的一種嘗試,在中國哲學史上,老子第一個系統提出了“道”,這個“道”來源於自然,以“無”為本,以“有”為用,以“反始守柔”為處事之方。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與無”成為《老子》五千言的綱領。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尼采曾評論《老子》一書說:“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道是可以闡說的,但是並非完全等同於渾然一體,永恆存在,運動不息的大道。無,稱天地的初始;有,稱萬物的本原。因此,從常無中,將以觀察道的微妙;從常有中,將以觀察道的端倪。這無,有二者,同出於道而又玄妙,正是天地萬物變化的總源頭。天地是長久存在的。天地所以能夠長久存在,是因為天地不為自己而生,所以能夠長久。因此,聖人把自身置於眾人之後,卻能得到大家的推崇而佔先;把自身置於度外,卻能儲存自己。不正是由於他不自私嗎?反而能夠成就自己,所以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樣我們才能從《道德經》中汲取營養。

  ***二***:

  縱觀幾千年來各家對道德經的瞭解可謂是百花奇放,從修身到治國,再到宗教的崇拜都有,種種的一切所言之道只不過是停留在人的一切現象學上,我對老子的道的解釋用一句話來概括:靜是相對的,動是絕對的。這即是道。

  對道的瞭解首先不執著於道這個名字,老子起這個道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我能夠打個比如:就我們生活的地球來說,人從現象去看地球它是靜止,所以說是相對的,但是地球又是從白晝到黑夜再到一年四季之變化,所以說地球又是運動著的,迴圈不息,而且也是絕對的。有了這個絕對的動之後,地球展示給我們面前的並不以人的意志而刻意運動而是展示在我們面前是靜,而這種靜是人客觀所發覺不到的。我能夠用風來比喻,風吹到你的臉上你覺得一絲的涼快,但是你看不到,摸不著,但是又存在著,看似無其實有,由於你不曉得它什麼時分吹過來,這就是老子首篇道的宇宙自然觀,而從人的角度上,要到達這種境地,是需求修行的,而這種修行是要讓人理解萬物變化開端,老子說過人的道就如嬰兒的一樣,人從生命降生開端,運動曾經存在了,而這種運動不斷到人死為止,而老子的道並不是生也不是死,它是對一個絕對運動著的生命要做到像風一樣的靜靜的運動著,只要做到靜你才幹到達這個道,而我說的這個靜不是絕對的靜,而是運動著的靜,老子的水就是一個最好的比喻,水是運動著的,而這種運動是如此的自但是不加修飾!

  對如今所謂的唯心唯物強加給道是不適宜,由於道曾經包括了一切現象中的唯心和唯物。

  ***三***:

  《老子》又名《道德經》,共81章,前37章為《道經》,後44章為《德經》。《道德經》的中心是“道”。它繼承了《周易》、《洪範》等著作的樸素辯證法思想,提醒了事物之間互相依存的關係。並提出“天道自然無為”的無神論思想。《老子》將視角放在宇宙之外,與“道”相比,宇宙萬物只是渺小的存在。它的內容博大精深,直到如今,在某些方面對《老子》的研討還沒有定論,《老子》之於研討者,一如它所說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老子》文約意豐,視角共同,思想深邃,內容博大精深。今天,它依然具有巨集大的理想意義,大而言之,它在治國理政、運籌用兵、處置國際關係、現代企業運營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好的自創意義;小而言之,它是人們為學、修身、處置各種人際、社會關係的肉體圭臬。

  以上是重慶出版社書立方系列口袋書《老子》的前言,也能夠作為《道德經》的讀後感,我想以我個人觀念修正幾點內容:1,我對上文“視角共同”異議,應該說《老子》的思想曾經擺脫了“視角約束”,正所謂盲人摸象、各說異端,現代人很難了解和不能正肯定論《老子》的緣由就在於他們的視角的侷限性所致。2,我對“大而言之”的觀念做點補充,《老子》的宇宙觀,不能只侷限於地球,他能解釋我們現有的宇宙觀,他以至對星際探究、天外生命、克隆技術等前沿科學都有指導和啟示作用。,能夠說它沒有時期性,它能夠隨時間無限延長。3,它能夠小到,分子生物學以至更微觀的科學範疇,由於人類還沒發現0.1飛米以下的物質構造是什麼樣子。

  ***四***:

  老子所著的《道德經》是一部蘊藏著豐富人生哲理的經典著作。千百年來,人們無不從這部人類文明史上的智慧寶典中汲取治國安民、修身養性、立人處世的精髓。當今時代,“物質第一”的浪潮無情地衝擊著每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人們原有的價值觀念逐步失去了重心,大家普遍講求效率,追求成功,其衡量的尺度變得非常物質化和金錢化。對於一名人民警察來說,如何去面對物質時代的各種誘惑,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我個人以為,就是要按照《道德經》一書中所倡導的獨特的人文精神,努力做到守靜處世,清靜自省,堅忍不拔。

  一、致虛守靜是安於本職工作的根本

  《道德經》十六章雲:“致虛極,守靜篤。”這句話強調了致虛守靜的工夫修養和復歸之理。所謂“致虛極”,就是“致極虛”;“守靜篤”,就是“篤守靜”。這是修道的基本方法。“致虛極”是說,自己如果想修道的話,要努力使自己達到極端空虛的境界。極需指心靈一塵不染,近於真空。《周易》把這種境界叫做“潔淨精微”,叫做“洗心”,就是要去除世俗的妄念雜欲。“篤”是敦厚,篤守就是堅守。“守靜篤”就是堅守靜寂。動與靜是互為因果的,自己靜才能感知外界的動,自己動就無法知道外界的真實。孔子說:“人皆鑑於止水,而莫鑑於流水。”就是說,人都是到平靜的水面上才能照見自己的相貌,沒有人能在流動的水面上照見自己。心靈如水一樣,靜下來才能觀照真實,觀照真實才能入道。總之,人們的心境只有達到虛靜的狀態,才會時刻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工作作風,才會在工作中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

  二、淨心寡慾是保持清正廉潔的源泉

  三、堅忍不屈是全力履行職責的保證

  總之,細細品讀《道德經》,大力挖掘其有利於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對於一個人民教師來說,只有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慾之害,時刻保持無私的關愛學生、滿腔的工作熱情,才能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五***:

  最近我不大喜歡聊天了,因為思想深邃的人不多。心慢慢地不怎麼花了,畢竟歲月不饒人。我喜歡一個人在花園散步沉思。官二代、富二代們佔據了大量的社會資源,讓底層的人難以往上流動,官商勾結還如何做人民的公僕,公平正義何在?讀書無用論也不是空穴來風;中國的官員的選拔應該真正交給選民而不是由上級領導說了算,做官的如果俯下身子去討好選民而不是絞盡腦汁的去巴結領導一切的一切都好辦了------思考這些問題,我的痛苦與日俱增。為了減少我的痛苦,我開始讀道德經了,我發現我受益匪淺。

  道德經裡說上善若水。水的適應環境能力最強。到了不同的容器,水都能隨之改變。為人處世當如柳樹,而不能像青松。柳樹溫柔,給人以美感。青松倔強,葉如鋒芒,容易傷人。我們不能老是埋怨環境的惡劣,自己應該主動學會適應周圍的環境。達爾文不也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嗎?

  道德經裡說要摒棄自己的私慾,不妄為便能無所不為。一切都要符合道。道法自然。無論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有其客觀規律。違背規律必然要受到懲罰。幹什麼事要穩重。對名利的過度追求,可能失去的更多。我對晉升高階也不再有過多的衝動。而是順其自然吧。

  道德經裡說長壽的人佔十分之三,短命的佔十分之三,還有十分之三是因為過分追求名利而在縮短自己的壽命。貪官為了貪慾而鋃鐺入獄,賭徒因不服輸而徹底毀壞了自己的身體,單位上有好多人為追名逐利不擇手段而鬧僵了人際關係自尋煩惱。我愛我的孩子,愛我的老婆,愛我的家,愛我的親朋好友,愛愛大自然,愛我們的國家,愛我們的星球。我相信善,回報與否我不知道,但我的心寧靜了。

  最近我的睡眠質量好多了。勸你有時間也讀讀道德經 , 好嗎?
 


道德經讀書筆記範文精選
白鹿原讀書筆記範文
相關知識
道德經讀書筆記範文精選
道德經讀書筆記範文精選
道德經讀書筆記作文五篇
談美讀書筆記範文精選
大學生讀書筆記範文精選
水滸傳讀書筆記範文精選
海底兩萬裡讀書筆記範文精選
教師讀書筆記範文精選
簡愛讀書筆記範文精選
紅樓夢讀書筆記範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