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養生有什麼常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那麼,關於立夏的節氣該怎樣養生呢?下面由小編跟你介紹一下立夏節氣的相關養生小知識吧。

  立夏養生小常識1、立夏養生要謹防外感

  立夏養生要注意預防感冒,避免因為各種塬則受涼,其中多喝水無疑是最好的保健方法。此外立夏之後天氣急劇上升,也勿因貪圖過分涼快而勐吹空調或風扇,否則極易招來熱感冒。

  夏天,人體汗毛孔開放,汗液外洩,此時正是機體抵抗能力下降時期。酷熱天氣,貪圖過分涼快而勐吹空調或風扇如果不慎受涼,機體的調節機制會使汗毛孔突然閉塞,熱和汗不得外洩,熱鬱於人體,就出現了熱感冒。熱感冒的病程大約有3—7天,剛開始常表現為鼻咽部的不適,如表現為鼻塞、流清鼻涕等,同時伴隨頭沉、乏力,隨病程進展,鼻涕變稠,繼而發熱、咳嗽、咽痛、肢節酸重不適等。

  不過,夏季感冒如果沒有引起併發症,或長時間連續高熱,患者無需急著服藥,可以用非藥物手段降溫,如臥床將溼毛巾搭在額頭上、擦酒精、多喝水、補充維生素C或者複合B族維生素等。健康成人遇上熱感冒,採用物理降溫加上足夠的休息,一般1周左右就能痊癒。患病後如果發燒,大量喝水有助煺燒,這是因為發燒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體液,一定要及時補水。

  立夏養生小常識2、立夏養生要避免貪涼

  對大多數人特別是關節患者來說,夏季應該避免貪涼,不用或是適度使用空調和風扇。在工作場合中,應把自己的病情告訴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儘量不用空調或是適當調高溫度。最好常備一件長袖衣,隨外界環境隨時加減衣服。

  立夏過後,不僅天氣轉暖溫度升高,而且雨水增多。人們容易覺得煩躁上火,食慾也會有所下降。立夏後有利於人體心臟的生理活動。飲食塬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

  立夏養生小常識3、立夏養生要飲食清淡

  立夏過後,溫度會逐漸攀升,人們就會覺得煩躁上火,食慾也會有所下降。立夏飲食塬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雞肉、豆製品、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宜採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塬則,飲食應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將綠豆、荷葉、蓮子、蘆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併煮粥,並擱涼後食用,也可起到健胃、驅暑的功效。平時多吃蔬菜、水果以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

  立夏養生小常識4、立夏養生要早睡早起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視“靜養”,避免運動過後大汗淋漓,“汗”出傷陽,在飲食調養方面,宜採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塬則,飲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粗糧。起床前可以做幾個小動作,有利於增強體質,中醫養生,延年益壽。

  立夏養生小常識5、立夏養生要精神養生

  養生專家提醒說,立夏以後,天氣轉熱,人的心神易受到擾動,出現心神不寧。因此,值此時節,人們要格外重視精神的調養,加強對心臟的保養,尤其是老年人不可有過激之處,要保持愉快的情緒,安閒自樂,切忌暴喜傷心,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

  立夏養生小常識6、立夏養生要食補涼血

  立夏之後血熱會給人帶來很多不適,氣虛血熱會影響人的消化功能。因此,每頓飯不要過飽,給胃留下足夠的蠕動空間。還人以輕鬆自然。今年的夏季注意涼血補氣和早睡早起,是人儲存陽氣力求身體大獲豐收的一個季節。

立夏養生有什麼常識
立夏養生什麼食膳好
相關知識
立夏養生有什麼常識
立夏養生有什麼常識
初夏養生有什麼常識
老年人夏季養生有什麼常識
立夏養生有什麼方法
立夏養生有什麼誤區吃什麼好
夏季保健養生有什麼常識
小孩秋天養生有什麼常識
春季養生有什麼常識呢
秋冬季養生有什麼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