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秋節習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你知道嗎?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拜月習俗:窮人觀賞水缸裡的月影

  “拜月”時要有月光碼,就是非常大的一張草紙,印一些神符,上半截印太陰星君,下半截印月公、兔兒爺。然後糊在秫秸杆上,插在中間。過去有個兒歌,“月光碼,供當中”。但現在已經沒有這種習俗了。

  祭兔兒爺的時候,邊上有兩個東西,一樣是花瓶裡插著雞冠花,代表月亮裡的婆娑樹。還有一樣供的是帶枝的毛豆,因為兔子喜歡吃。

  在食品方面,要供“團圓餅”、月餅等。供奉時的水果,什麼都行,只是不能放梨。但必須放藕,代表給兔兒爺剔牙的意思,還有取遊子和家人藕斷絲連之意。

  月亮升起後,八、九點的時候,女人和小孩就要拜月。之後,眾人分吃供品。

  飯後,有條件的人家可以到北海、陶然亭等地賞月。沒條件的,就在院裡擺上一口缸,觀賞其中的月影。

  惟一能拿手裡玩的神仙:兔兒爺

  兔兒爺是老北京中秋時令的傳統物件,也是惟一一個能拿手裡玩的神仙。

  兔兒爺的“家”在花市外的灶君廟,是北京本土的神仙。

  兔兒爺首先是兔,也是人***穿盔甲,擬人化***,也是可供奉的神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兔兒爺還是玩意兒。上供過後,小孩子就可以拿在手裡玩。這一點和別的其他神仙有明顯的區別。

  女眷祭月拜月

  “八月十五中秋節,水果月餅擺滿碟。”這句名諺道出了老北京隆重、喜慶的過節情景。

  八月節是僅次於春節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古人把月圓視為團圓的象徵,所以又稱“團圓節”。每年“七月十五”剛過,來自京郊、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的水果開始陸續上市,市肆的果攤櫛比擺設,鋪在水果下的青蒿和上面的鮮果散發出陣陣清香。八月初一,油鹽店的菜床子上添賣豐碩鮮豔的雞冠子花和綴滿豆莢的毛豆枝子。乾貨店裡,增添了價錢不菲的早花西瓜。兔兒爺攤琳琅滿目,糕點鋪的月餅開始出爐。整個京城一派節日景象。

  北京中秋節食俗

  老北京上供用的月餅,必須是“自來紅”,而不能是“自來白”。

  老北京過中秋吃的是“自來紅”及“自來白”兩款傳統月餅,“團圓飯吃完以後賞月的時候,因為北京中秋節月亮升起來都比較晚,大概得等到九點多鐘月亮才會升起來,這時候人就在四合院擺上桌子,喝喝茶,然後吃口月餅。”

  “自來紅”用來祭祀所以有嚴格規定,皮要用芝麻油做,裡面放有不同的果仁,還有北京的“青絲、紅絲”***楊梅和陳皮***,而且要有冰糖。“自來白”的材料就比較隨意,沒有特別規定,只是面是用豬油和的。

  中秋節還要用紅糖、芝麻醬製作一種稱為“團圓餅”的麵食,以象徵全家甜甜蜜蜜、團圓和美之意。製法是:將發好的白麵加鹼揉好後根據籠屜大小先擀成四片簿麵餅,每片上均抹上些芝麻醬、糖桂花汁,並碼上些果脯、核桃仁葡萄乾等,一層層疊放在一起,再擀一較大的麵餅從上向下將其包嚴成大圓形餅,上屜蒸。

  北京中秋節好去處

  頤和園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里,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儲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頤和園自萬壽山頂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閣、德輝殿、排雲殿、排雲門、雲輝玉宇坊,構成了一條層次分明的中軸線。山下是一條長700多米的“長廊”,長廊枋樑上有彩畫8000多幅,號稱 “世界第一廊”。長廊之前是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蘇堤建造的。萬壽山後山、後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廟,蘇州河古買賣街。後湖東端有仿無錫寄暢園而建的諧趣園,小巧玲瓏,被稱為“園中之園”。頤和園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是舉世罕見的園林藝術傑作。

  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廣場是北京的心臟地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天安門廣場佔地面積44公頃,東西寬500米,南北長880米,地面全部由經過特殊工藝技術處理的淺色花崗岩條石鋪成。天安門廣場每天清晨的升國旗和每天日落時分的降國旗是最莊嚴的儀式,看著朝霞輝映中鮮豔的五星紅旗,心中升騰的是激昂與感動。同時天安門廣場是無數重大政治、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是中國從衰落到崛起的歷史見證。天安門廣場於一九八六年被評為“北京十六景”之一,景觀名“天安麗日”。
 

北京中秋節習俗
韓國有中秋節嗎
相關知識
老北京中秋節習俗
北京中秋節習俗
北京中秋節習俗
北京中秋節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北京中秋節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北方人的中秋節習俗有哪些
北方人的中秋節習俗有哪些
全國各地的中秋節習俗
關於中秋節習俗範文
家鄉的中秋節習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