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切除手術後的病患的菜譜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胃切除後的病人,胃的貯存能力大大降低,所以飲食只有做到少量多餐,才能保證食物在小腸內消化吸收。那麼你知道有哪些菜餚可以供胃切除病人食用的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胃切除手術後的菜譜,希望能幫到你。

  胃切除手術後的菜譜

  ⑴養胃粥梗米50克,蓮子20克,大棗10克,加適量水,文火煮成粥,早晚食用,有養胃健脾之功效。

  ⑵補血粥薏米全25克,糯米25號,幹黑木耳***泡發好***10克,豬肝50克***切碎末***加知量水,煮粥食用,有利於治療缺鐵性貧血。

  ⑶消導粥粳米50克,瘦肉末25號,白蘿蔔丁100克,山楂片5~8片,加適量水煮粥,具有促進胃酸分泌,幫助消化的功效。

  胃切除手術後的飲食原則

  1、要堅持少食多餐,每頓少吃一點,一天4~5餐,以適應胃容量小的特點,千萬不可暴飲暴食。

  2、防止貧血。胃切除術後,由於胃酸減少,小腸上端蠕動加快,擾亂了消化生理功能,從而影響了蛋白質與鐵質的吸收,因而易發生缺鐵性貧血。為此,病人可適當我吃些瘦肉、魚蝦、動物血、動物肝腎、蛋黃、豆製品以及大棗、綠葉菜、芝麻醬等富含蛋白質及鐵質的食品。

  3、由於胃的生理功能減弱,平時勿食生冷、粗硬的食物,忌吃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如胡椒、芥末等,嚴禁飲烈性酒杯。

  胃切除手術後調理和飲食注意事項

  第一、術後要儘早下床活動。由於腹部手術對腸道的創傷和麻醉作用,病人術後一般都會出現腹脹、不排氣這類腸麻痺現象。術後為了促進腸蠕動的恢復,避免腸道與手術切口部位的粘連,醫生一般要求病人儘早下床活動。同時,長期臥床會導致血流緩慢,對於同時患有動脈硬化、糖尿病的中老年人來說,容易形成血栓,早下床可以預防下肢血栓和肺栓塞的形成。

  儘早下床是指術後1~3天,根據病人體質情況,越早越好。年紀大或體弱的病人,可由護士或家屬攙扶,先在床邊或室內活動。早下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些病人僅因為一個闌尾手術,術後怕痛,躺在床上不敢動,甚至不敢翻身,導致還沒出院,就發生了腸粘連,繼而出現腸梗阻。有的不得不做二次手術。

  第二、待排氣後再進食。病人術後如能聽從醫護人員建議,早下床活動,腸蠕動恢復就較快,一般會很快排氣***放屁***。出現排氣,說明病人腸蠕動基本恢復,就可以進少量流質飲食了,包括麵湯、米粥、肉鬆等。流質飲食的攝入,對於腸道是個很好的刺激,可以促進腸道功能的恢復,有利於康復。

  第三、飲食調理要循序漸進。胃大部切除術是胃腸道的

  典型手術,一般術後3~5天可以喝些“清流”,即開水、果汁、豆漿這類不帶渣的飲料。每2~4小時一次,每次30~50毫升。兩天後改全流飲食,包括大米粥、小米粥、肉鬆、牛奶等,每天5~6次,每次80~100毫升。再過兩三天,可改半流質飲食,即爛麵條、面片等。術後12天,病人胃腸功能基本康復,便可以吃正常飲食了。

  胃大部切除術後,胃的體積小了,所以康復期吃飯必須循序漸進,少吃多餐,避免一次進食過多,造成胃擴張,導致吻合口撕裂。同時吃東西要細嚼慢嚥,儘量不吃黏、涼、生、帶皮的食物,以免通不過吻合口,造成梗塞。

  胃腫瘤、胃潰瘍大出血以及幽門梗阻時,因治療的需要,常採取胃切除手術。手術後,胃腔變小,胃的結構發生了變化,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響,往往出現胃納不佳,飯後飽脹,導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亂,因此,這時的飲食調治就顯得更為重要。

  作過胃切除手術後,病人一般1~3天內腸功能逐漸恢復,當腸內氣體從肛門排出後,就可進食少量清流食,如米汁、稀藕粉、蜂蜜水、麵湯、青菜湯等,每次飲用100~150毫升,一日飲服6~7次。3~5天后應改為流食,如大米粥、小米粥、雞蛋湯、蒸蛋羹、雞蛋麵糊等,一日吃5~6次。 術後一週可吃半流飲食,如麵條、餛飩、小米紅棗粥、包子、麵包、蘇打餅乾、燴豆腐、清蒸魚、燴鮮嫩菜末等。
 

胃痛的病人菜譜製作方法和技巧
胃切除手術後的飲食菜譜應該怎麼製作
相關知識
胃病患者菜譜有哪些製作步驟和方法
胃切除手術後的病患的菜譜有哪些
胃切除手術後的飲食菜譜應該怎麼製作
胃切除手術後的飲食
胃切除手術後的飲食
胃癌術後病人的飲食詳細菜譜有哪些
腎部切除手術後吃什麼補元氣
扁桃體切除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子宮切除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胃潰瘍病人的飲食菜譜有哪些製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