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診所實踐教學優化探析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診所式法律實踐教學模式旨在以引導學生為現實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的形式,訓練學生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文章立足於《智慧財產權法》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將該模式演化為基礎性實踐教學與真實當事人實踐教學兩個模組,目的是改革傳統教學方式、激發學生探索潛質以及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法律診所實踐教學優化探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法律診所實踐教學優化探析全文如下:

  【摘 要】起源於美國的法律診所教育被引入到中國後,推動了我國法學實踐教育的改革和創新。結合我校法律診所實踐教學的經驗和教訓,優化法律診所實踐教學,需要建設固定的法律診所教學基地,並完善相關的法律診所制度;同時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材,並適時自己編寫教材;最後要大力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鼓勵多種形式的法律診所教學方式的應用,最終提高法律診所實踐教學的水平。

  法律診所教育肇始於20世紀中葉的美國,原本是普通法系國家為了提高法學專業學生的法律素養和實踐操作能力,借鑑醫學院診所教育的模式,推動法學教育改革的創舉。這種新型的法學教育模式自21世紀初引入中國以來,便被廣泛應用於我國的法學專業教學活動中,該教育模式通過指導或帶領學生參與真實案例的處理,提升法學專業學生的法律職業素養及獨立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但是,由於我國和英美等普通法系國家法律制度存在著很大不同、法學專業學生的招生制度也存在著根本差異,導致我國當前法學專業學生的法律診所教育出現了許多問題。我院從2008年就開始探討並實施法律診所教育,經過多年的實踐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本文擬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法律診所實踐教學的優化,希望對當前我國的法律診所教育有所裨益。

  一、法律診所教育的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與完善

  法律診所教育既包括傳統的法學教學課堂,也需要真實的社會案件代理與處理。首先,前者所追求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各個發表自己看法,以培養獨立法律見解,鼓勵獨立思考,使學生頭腦與行動緊密結合的學習方式。它與其他課程教學方式的最大區別是由老師引導學生,使學生逐步對法律實務產生濃厚興趣的舞臺,是一個師生面對面平等探討交流、互動的平臺。從教學基地的建設角度看,就必須要有固定的法律診所教育教室,在這個教室裡,應該桌椅可以活動,以便大家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既可以將桌椅圍成橢圓形,便於師生交流;也可以模擬律師事務所或法院辦案的設定場景。同時,因為在法律診所課程教學中,需要真實案例的說明和證據展示,也需要傳授大量的法律規定和具體理論,需要播放大量的視訊資料和文字資料,因此,法律診所教育的校內基地最好要配置多媒體播放裝置。

  其次,對於真實案件的代理與處理,法律診所教育的基地建設也應考慮。比如在學校內或者校外租賃門面設立法律診所“門診室”或接待室,在診室內要安排學生或者專職人員定期坐班,為社會公眾提供面對面的法律諮詢服務。涉及到複雜法律問題如需要收集證據、撰寫訴訟文書或者出庭辯護的,“接診”人員要及時反饋給診所負責老師,由負責老師將案件分給學生代理並進行指導;同時,在“診室”內要設定法律服務熱線,安排專職坐班人員或者診所內的學生接聽電話,解答法律諮詢,並認真填寫《法律診所受理記錄表》,並落實好答覆、回訪和歸檔等具體制度。最後,法律診所實踐教學基地的完善,需要一系列診所工作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實。因此,要科學制定如下診所管理制度:診所工作計劃制度,對診所每一年***或者一個學期***的工作進行計劃安排,使其診所教育質量逐步得到提高;會議記錄制度,主要包括法律診所校內課堂案例的會議研討記錄,社會真實案例的研判討論記錄等;一案一卷等制度,主要是社會案例的接待、諮詢、調查取證、案件代理及結果等資料的收集和歸檔,這些具體制度的制定和嚴格執行是培養法律職業素養的必經程式。

  二、法律診所教育的教學內容與教材選擇與創新

  法學傳統教育受限於教學環境,注重法學理論的傳授,忽視了學生法律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法律職業技能的訓練,這對於培養應用性、複合性的法律人才十分不利。法律診所教育在教學內容上可以進行突破,如指導學生接受當事人的委託,提供包括法律義務諮詢與法律文書寫作、參與調解或訴訟等法律程式運作,這些教學內容已經明顯區別於傳統法學的教學內容。結合我院《法律診所》教學與實踐執行的具體情況,教學內容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學案例要選擇典型性,具備可實踐性等。在具體的校內法律診所課堂操作過程中,可以考慮收集以往本校法律診所學生代理或參與的真實典型案例,同時要記錄學生在具體案件代理過程中的細節問題如當事人利益的衝突與訴求、學生與當事人、法官的溝通過程與經驗總結等,將這些典型案例彙集成庫,作為法律診所課程的教學資料,有助於該課程的實戰性。

  另外,為了更貼近現實生活,找到最新的案例作為法律診所課程的內容,我校法學院依託桂林市司法局成立了的“桂林法律援助中心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工作站”,同時加強與婦聯、農民工團體、所在社群的合作聯絡,為社會弱者提供最急迫的法律援助活動。對於教材方面,既可以選擇最新的法律診所教學教材,如李傲的《互動教學法:診所式法律教育》、章武生主編的《模擬法律診所實驗教程》等,也可以根據本院老師代理的典型案例、法律診所中學生代理或參與的典型案例進行內部教材的編撰,當然教材的編撰要本院高水平的診所教育教師進行總體把握。

  三、法律診所教育的教學方式的應用與創新

  課堂教授一直是法學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缺乏積極主動性,有限的討論和交流只能是輔助性的教學方法。在現代法治社會中,法學理論不斷推陳出新,法律條文以爆炸式的速度增加,且處於不斷修改和完善中,如果法學教師想把基於現行法律條文的理論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這不僅是難以完成的教學任務,也是沒有必要的。法學專業教育的根本目標是要培養學生對法律的信仰,掌握法律執行的內在規律,具備良好的法律修養和意識,而不在於掌握凝固的、既定的法律知識。法律診所教育的宗旨就是在法律實踐操作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參與,在具體的法律診所教育過程中,讓學生代理或參與具體真實案例,自然處於主導地位,授課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扮演指導角色,培養學生一系列的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如與當事人、法官等群體的交流能力,與對方訴訟代理人的談判、辯論能力,自己書寫法律文書、辯論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法庭辯論環節中的隨機應變等能力。

  因此,在診所式法律教育過程中,指導老師要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要鼓勵學生接受當事人的委託,提供多種形式的法律服務,真正參與到不同的法律程式執行,在辦理案件過程中遇到問題時首先要主動查閱文獻資料自己解決,其次再尋求老師指導予以解決。課程教學採用多媒體授課與案例教學、模擬法庭、真實案例代理等結合的方式進行。此外,要積極拓展學院與公檢法、律師事務所、智慧財產權代理機構等實務部門聯絡,積極探索“雙導師制”,聘請以上法律部門的業務骨幹擔任法律診所課程的兼職教師,主要擔任實踐性較強環節的課程設計與指導。同時,積極探討“雙師同堂”、“教學場所開放式”等法律診所教育教學改革,在學校或者社群舉行法律診所教育的宣傳活動,舉辦大型法律義務諮詢等方式,適時開設網上“法律診所”,努力將法學院的法律診所打造成為學校和所在社群的法制教育基地,這樣既可以推動普法教育的開展,也可以有效釋出資訊,瞭解群眾的法律需求,增加法律診所的案例來源。
 

黨政領導幹部英語學習的教學方略論文
法律診所實踐教學優化探析論文
相關知識
法律診所實踐教學優化探析論文
法律診所實踐教學優化探析論文
高職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析論文
高校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論文
基於過程控制的旅遊管理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改革研究論文
中職數學教學模式探析論文
小學生數學教學心理探析論文
小學生數學教學心理探析論文
淺析專案教學法在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新課標下小學美術教學評價探索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