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至是幾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夏至已經慢慢的到來,瞭解夏至時間計算方法的人知道今年夏至是幾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今年的夏至時間,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今年的夏至是6月21日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執行至黃經90度***夏至點,目前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區,夏至日白晝可長達15小時,正午太陽高度高達73°32′。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

  夏至飲食

  在農曆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即進入伏天。此時天氣炎熱,人們食慾不振,開始消瘦,即“枯夏”。民間開始偷閒消夏,注意飲食補養,官府也停止辦公事。 江蘇夏令飲食有三鮮:地上三鮮為莧 菜、蠶豆和杏仁,樹上三鮮為櫻桃、梅子和香椿,水中三鮮為海絲、鮒魚和鹹鴨蛋。

  浙江杭州喜吃烏飯,據傳說是紀念戰國龐涓。浙江建德民謠說:“立夏日,吃補食。”說明夏至補食從立夏就開始了。一般都吃紅棗燒雞蛋和黃芪燉雞,以滋補身體,為投入緊張的秋季農業勞動做準備。廣東有喜吃狗肉之習,俗語說:“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夏至殺狗補身,使當天的狗無處藏身,但不能在家宰殺,要在野外加工。北京流行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冬至餃子,夏至面”。

  防暑主要注重兩個方面: 首先是多吃冷食、涼食、瓜果。古代的鬥茶、涼湯都是極好的防暑品。蘇州立夏節喝“七家茶”,小孩要吃“貓狗飯”。同時多飲食涼粉、酸梅湯,服用冰塊。早在周代已有掌冰的官吏和冰窖裝置,***近代在曾侯乙墓出土冰鑑,其以冰櫃的形式一直沿用到近代***冬季貯冰,夏季食用。商業繁華的宋代就有人當街列凳售冰飲,明清時有刨冰。清廷在立夏這一天,賞賜文武大臣冰塊。此時又是瓜季,人們坐在瓜棚下乘涼,品賞西瓜。西瓜、苦瓜都是清熱消暑食品,是夏至季節的重要佳品。

  另外,夏季蚊蟲繁殖,雨水多,易感染痢疾等腸道疾病,因此在夏令飲食中有吃大蔥、大蒜習俗。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認為大蒜有“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溼,避邪惡,消腫痛,化瘕積肉食”之效。此外,涼亭賞夏也是人們盛夏中進行的一項防暑活動。

  夏至風俗活動

  祭神祀祖: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竟而成為制度。

  “夏至”食品:

  “麥粽”與“夏至餅”: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粽、角黍、李子、餛飩、湯麵等。《吳江縣誌》:“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夏至日,農家還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俗謂“夏至餅”,或分贈親友。

  冬至餛飩夏至面: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江南一帶夏至吃麵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幹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麵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麵和炸醬麵。“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嘗新的意思。”
 

今年的夏至是哪天
杭州夏至有哪些習俗和飲食習慣
相關知識
今年的夏至是幾號
今年的夏至是幾點
今年的夏至是那天
今年的夏至是那天
今年的夏至是哪一天
今年的夏至是哪天
今年夏至是幾號
今年中秋節是幾號
今年助殘日是幾號
今年七夕節是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