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句法技巧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古代詩歌題材多種多樣,要先讀懂詩句才能讀懂整一首詩歌,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歌句法技巧,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詩歌句法技巧一

  看背景

  孤 桐 王安石

  天質自森森,孤高几百尋。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明時思解慍⑴,願斫五絃琴⑵。

  [註釋]①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慍,疾苦、怨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據《孔子家語》記載:帝舜曾一面彈著五絃琴,一面唱“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如果瞭解了王安石積極變法的經歷,瞭解了他的思想性格,瞭解了他生活的時代背景,就不難把握此詩的主題。王安石在這首詩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為他的人格寫照:儘管在變法中,他受到種種打擊,但他志存高遠,正直不屈;經歷的磨難越多,鬥志越堅;為了天下蒼生,不惜粉身碎骨

  詩歌句法技巧二

  看體裁

  抒情詩要注意把握詩人在詩歌中傳達出來的情感。例如,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其目的就是抒發情感,該詩的主題是:壯志未酬的華髮之嘆。再看下面這首詩: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抒情詩,然後把握其情感:諷諫唐朝統治者,貪圖享樂,當心亡國。

  如果是敘事詩,則可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進而概括詩歌的主題。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應把握詩中的兩個悲劇人物:琵琶女,當年色藝雙絕,後來淪落江湖;白居易,當年名滿京城,後來謫居江州。從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劇,我們可以聯想到屈原、賈誼、李廣、陶潛、李白、杜甫等無數傑出人才的悲劇。根據詩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該詩的主題:奇人數奇數奇,命運不好的才子之悲。w.w.w.k.s.5.u.c.o.m

  如果是哲理詩,概括主題時則應揭示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請看下面這首詩:

  過鬆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後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不斷進取。

  詩歌句法技巧

  看意象

  意象:作品中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是藉助客觀物象表現的主觀情意。如“梅”就帶上了清芳高潔、傲雪凌霜的意趣。

  從詩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夠迅速地把握主題。例如:

  鵲橋仙·夜聞杜鵑 陸 遊

  茅簷人靜,蓬窗燈昏,春曉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

  催成清淚,驚殘⑴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⑵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註釋]①驚殘:驚醒。②故山:即家鄉。

  閱讀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陸游在南鄭今陝西省做四川宣扶使王炎的幕僚,積極參加抗金戰爭,戰績顯著。正當前線節節勝利,即將收復長安之際,王炎調往都城臨安樞密院,陸游也被調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離開抗戰前線。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後所寫,是“借物寓言”之作。高考資源網w.w.w.k.s.5.u.c.o.m

  我們知道,與杜鵑鳥相關的有一神話故事: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人們從杜鵑嘴角的紅色聯想到“杜鵑啼血”,從杜鵑的叫聲聯想到“何不歸去”。於是古詩中的杜鵑往往與淒涼、哀傷、思歸聯絡在一起。那麼,詩人想回到哪裡去呢?聯絡詩人的生平與提供的背景,可以聯想到,詩人希望回到抗戰前線,報效國家,但主和派當權,詩人於是發出報國無門的悲嘆。

  詩歌的閱讀鑑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學生在古詩鑑賞備考中,應熟知一些常見意象的寓意。

  5.看關鍵語言標題、結句、詩眼

  古詩中的關鍵語言,例如,標題、結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詩眼的詞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詩歌主題的資訊。請看下面幾首詩:

  秋 思 張 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從標題中的“秋思”和詩句中的“家書”,即可得知該詩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鵲橋仙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從本詩的結句,即可得知詩人在此詩中表達的愛情觀——“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鷓鴣天·西都⑴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⑵,天教懶慢帶⑶疏狂。曾批給露支風敕⑷,累奏留雲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 玉樓金闕⑤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註釋]①西都:指洛陽。宋時稱洛陽為西京。②清都:傳說中天帝的居處。山水郎:詞中指為天帝管理山水的郎官。③懶慢帶:一作“支付與”。④曾批給露支風敕:一作“曾批給雨支風券”。⑤玉樓金闕:指汴京的宮殿。

  從詞中“幾曾著眼看侯王”,即可迅速把握該詞的主題:蔑視權貴。

語文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
小學古詩鑑賞答題技巧
相關知識
什麼是古代詩歌句法技巧
古代詩歌句法技巧
語文古代詩歌鑑賞技巧
語文高考考點古代詩歌答題技巧
古代詩歌表達技巧
古代詩歌表達技巧
古代詩歌答題技巧
古代詩歌答題技巧
現代詩歌寫作技巧
描寫中秋的古代詩歌句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