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文件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在企業的實際發展中,工商管理是一項關鍵的工作手段之一,工商管理工作跟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下載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下載篇1

  談我國食品供應鏈的瓶頸制約與因應對策

  摘要:在分析目前中國大陸食品供應鏈運作的現狀、存在的瓶頸制約因素和現實問題的基礎上,從構築和完善食品供應鏈高效運作的基礎平臺、改進食品供應鏈的內部運作方式等方面探索突破瓶頸和解決問題的途徑,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改進措施和因應對策。

  關鍵詞:食品供應鏈;瓶頸制約;因應對策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我國的農業生產和發展問題,始終把農業發展放在首要地位,對“三農”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關注。通過解放農業生產力,改革農業生產關係,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業的發展,比較好地解決了人民的吃飯、穿衣等生活問題,廣大人民群眾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得以迅速提高,在解決了溫飽問題的基礎上,較快地實現了小康的目標。與此同時,人們的食物消費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相繼提出了多品種、少數量、無汙染的要求,但我國食品行業現有的軟硬體條件還遠不能適應消費者“多品種、少數量、保安全”的新型消費模式。

  再從我國食品供應鏈的整體執行質量和水平來看,問題更多,也更加複雜,由於食品供應鏈的總體設計不合理,鏈上組織和機構之間相互脫節,缺少配合,難以協同運作,從而導致我國食品供應鏈的實際執行不但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而且對食品安全的防範、監控和保障能力極其低下。據美國埃森哲諮詢公司不久前公佈的統計資料,由於我國食品供應鏈存在大量問題,致使全國每年有總值不低於七百五十億美元的食品在供應鏈的物流運送過程中腐爛變質,有些國內外學者甚至估計這一損失可能在一千億美元左右。像新鮮蔬果、乳製品、肉類和水產品等容易腐爛變質的食品,其售價中大約有七成是用來補貼物流供應鏈過程中貨損的支出。

  在剛剛過去的兩年裡,頻頻閃亮的國內食品安全紅燈,無情的折射出我國食品行業表面繁榮背後難以掩飾其的悲哀,從蘇丹紅、孔雀石綠到奪命小果凍、回收奶早產奶,再到福壽螺、瘦肉精和多寶魚,這些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無一不與食品供應鏈的無序性、脆弱性有關,尤其是一再引發消費者恐慌的蘇丹紅事件,更是集中反映了我國食品供應鏈的問題[ 1],也使我國消費者對食品行業的發展失去了應有信心和忠誠度。據調查,在許多大中城市,食品已成為消費者眼下最不放心的商品,消費者對食物類商品的不信任率高達65%以上,他們一方面處於失望與無奈的掙扎之中,一方面又熱切地期盼著擁有一個安全衛生的食品消費環境。就連食品專家也不得不面對“吃”的難題,深為吃的問題所困。如今果蔬專家不敢吃水果蔬菜,畜牧專家不敢吃肉食禽蛋,水產專家不敢吃龜蟹魚蝦,已是一個無法迴避的事實[ 2]。

  二、影響我國食品供應鏈有效運作的主要瓶頸因素

  ***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儘管我國的公路、鐵路、內河航運和遠洋運輸航線建設速度和營運里程逐年增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由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長期欠賬,積重難返,目前全國佈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運輸網路尚未形成,專門用於食品運輸的公路、鐵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運輸通道更是無從談起。尤其是內地的一些地區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陳舊落後,建設規劃不到位,資金投入不落實,交通設施建設欠賬較多。還有不少地方的交通運輸佈局長期不合理,建設速度遠遠跟不上發展的需要,致使食品供應鏈物流阻塞時有發生,甚至使食品供應鏈頻繁出現斷鏈現象。

  ***二***港口冷藏裝置和冷藏倉儲設施嚴重不足

  作為特殊商品的食品對防腐、保鮮、安全等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食品供應鏈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冷凍冷藏鏈、保鮮鏈和食物安全鏈[ 3]。但由於我國目前的港口冷藏裝置和冷藏倉儲基礎設施嚴重不足且發展滯後,無法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冷凍冷藏食品供應鏈。現實中所謂的食品供應鏈,充其量不過是一般商品供應鏈的簡單延伸而已,根本無法適應食品安全呼聲日高及食品貿易國際化的要求。

  一位國際食品冷藏物流供應鏈發展商曾不無感慨地坦承,由於在中國港口難以找到合適的冷庫和其它專用食品倉儲裝置,他的公司在過去的20多年裡不得不把冷凍食品中的85%運送到香港或一些東南亞港口,然後再把冷凍食品分期分批轉運出口到中國大陸,只有15%的冷藏食品直接運到港口冷藏裝置和冷藏倉儲基礎設施條件相對較好的上海,大連等港口。由此可見,目前我國的食品冷凍冷藏供應鏈還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亟待迅速提升和不斷完善。

  ***三***食品冷藏運輸專用車輛投運率極其低下

  從目前我國易腐保鮮食品的裝卸搬運上看,無論是裝船卸船,還是裝車卸車,大多都是在露天作業,而不是按照

  ***四***食品供應鏈的現代化資訊科技平臺尚未形成

  儘管我國食品行業近年來在製造過程機械化、倉儲管理自動化以及產品品牌推廣、物流配送和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時至今日,現代物流資訊科技和設施在食品供應鏈物流中的應用仍很不充分,資訊化水平較低,尤其是能反映物流現代化水平的物流資訊科技和裝備設施,如BC、FM、RFID、GPS、GIS、EDI、CRM、VMI、QR、ECR、JMI、CPFR、SCOR技術,以及農產品食品保鮮技術、低溫製冷技術、冷鏈設計技術、智慧化倉儲和配送技術與裝備等在食品物流供應鏈中的應用普及程度比較低,從而嚴重影響了我國食品供應鏈的總體運作水平和運作效率,延緩了我國食品供應鏈與國際接軌的程度和速度。

  由於食品供應鏈的資訊化水平低,致使食品供應鏈上的資訊阻塞,不夠透明和暢通,供應鏈各環節時常脫鉤,從而造成食品在運輸途中發生無謂耽擱,大大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風險。國外的實踐業已證明,食品供應鏈的高效運作離不開供應鏈上各成員單位的精誠合作,因此食品流通領域的核心競爭早已從產品、資金、網點佈局、品牌宣傳的競爭,發展到自動化技術、科學物流配送、人性化服務的供應鏈競爭,即以現代化、資訊化為手段的提高週轉率、加快市場響應速度、降低安全風險和嚴格成本控制的資訊化大戰。

  但遺憾的是,目前國內在針對食品流通行業特點,如品種繁多,單據格式複雜並日趨規範,客戶結算煩瑣,保質期管理嚴格,多單位結算、多幣種換算,操作要求簡單快速等特點,引進或開發科學實用的食品供應鏈資訊管理軟體,以便為食品供應鏈管理和資訊化診斷分析提供解決方案方面還非常薄弱,無法為決策者監控食品供應鏈的安全危害和關健控制點,及時解決供應鏈運作過程中的具體問題提供強有力的資訊保障。

  ***五***食品供應鏈自身存在的內部瓶頸制約

  我國的食品供應

  鏈先天不足,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不少自身問題。如忽視市場預測或預測不準、計劃調整和生產要麼過剩要麼不足、食品批號老化、對客戶要求反應遲鈍、渠道滲透及產品鋪貨率低、產品推廣不理想、安全責任難以劃分、橫向協調較難、配送作業主動性差等,可以說都屬於供應鏈運作的問題或與供應鏈密切相關[ 4]。從供應鏈整合整合的角度看,這些問題不是孤立的點,而是相互聯絡的鏈,是供應鏈策略及流程運作系統的問題。如物流成本高和物流服務水平低等問題久拖不決,原因就在於食品供應網路佈局、需求預測、庫存控制和分銷政策等方面存在問題。應該說這些問題的出現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供應網路的不合理佈局必然產生訂貨提前期延長、長距離不合理運輸、中轉配送量增加等弊端,並引發計劃和預測的提前期延長,進而使預測的準確性、計劃的靈活性下降。此外,訂貨提前期延長還意味著要應付更大的市場需求變動,使得其中的所有後勤環節都變得複雜和不可控,導致客戶服務價值大為降低。 三、舒緩與化解食品供應鏈瓶頸制約的因應對策

  ***一***搭建和完善食品供應鏈運作的基礎平臺

  通過不斷加大交通基礎設施投入,尤其是增加內陸地區、西部貧困落後地區交通設施建設的投入,以優化全國路網布局,儘快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一個路網布局合理、交通設施完善、交通功能強大、交通方式多樣互補、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運輸網路和陸海空立體交通體系。在建設資金的籌措和投入上,可以考慮採用國家扶持、地方自籌、民間集資、中外合資以及BOT等多種籌資形式,通過實施優惠政策,調動各方建設交通基礎設施的積極性。

  在食品供應鏈中大力推廣應用冷鏈技術,完善和優化冷鏈的運作和管理系統,不斷提高冷鏈運輸和配送在食品供應鏈物流運輸中的比例。尤其要在食品供應鏈系統的運輸和配送環節,增加冷藏冷凍運輸工具和車輛的投放和使用。與此同時,加快港口冷藏裝置、專用冷藏冷凍倉庫等倉儲設施的建設,為食品供應鏈的冷凍冷藏化提供物質基礎。通過建立食品冷凍冷藏供應鏈,將易腐、生鮮食品從產地收購、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直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都置於適當的低溫環境之中,以保證食品的質量,減少食品的損耗,防止食品的變質和汙染。我國在“十五”期間對冷鏈的建設投入和建設步伐明顯加快,中國肉類協會在“十五”期間,曾力推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配套發展能適應小包裝、冷卻肉生產流通需要的儲藏、運輸、銷售不中斷的“冷鏈化”物流計劃,提出要以向社會開放、市場化經營、增加配銷功能為指導原則,加速冷庫的技術改造、經營管理和全方位服務工作,提高冷庫利用率和擴大社會服務面;在運輸和銷售環節則要大力倡導冷藏集裝箱運輸和按規定溫度展銷產品的新形式。這些舉措的推出和逐步實施,已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

  加快食品供應鏈的資訊化程序和提高資訊化水平,已成為食品業界內外和上下的一種共識。無論是食品生產企業還是食品物流企業都對食品供應鏈管理的資訊化提出了迫切要求,食品供應鏈成員企業的合作也使得食品供應鏈渠道呈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各種代理、經銷、直營、代銷、賣場銷售、高檔食品的酒店銷售和快速食品的加盟連鎖業務等發展迅速。食品供應鏈的競爭能力越來越依賴於以各種自動識別技術和計算機網路技術為基礎的物流資訊科技的支撐,競爭的關鍵也演變為以資訊化為工具的提高週轉率、加快市場響應速度、降低經營風險和嚴格成本控制的資訊化大戰[ 5]。

  沃爾瑪的全球資訊管理系統和光明乳業的資訊化、低成本配送的巨大成功說明了資訊化對食品供應鏈整體水平的提升所起的作用。以鮮度維持為例,即使在供應鏈中的零售店銷售階段,要維持其新鮮度和安全度也是比較困難的,再加上終端銷售的食品種類繁多,如果沒有先進的資訊系統就很難對產品貨架期和保鮮度進行有效管理。相反,若採用計算機系統對食品鮮度進行維持,可將每種食品的主檔案設定為商品有效期和准許銷售期限,在商品入庫時輸入生產年月,計算機系統就可以自動判斷各類食品是否可以入庫。對在庫商品嚴格地按照先進先出原則進行作業,每日由作業人員檢驗商品日期,為保證不出現超過准許銷售期限的商品,還可以對將接近准許銷售期限的商品提供預警功能,及時提醒食品的保鮮期。

  ***二***改進和完善食品供應鏈的內部運作機制

  眾所周知,食品供應鏈的流通加工環節可提高食品儲存機能,從而使提供給消費者的食品保持較高的新鮮度。因此,要注重加強對食品供應鏈中的食品冷凍、農副產品分選、食品分裝、食品精製等流通加工作業的管理,通過有效實施配送和流通加工一體化策略,提高食品供應鏈的配送效率和效益。所謂配送和流通加工一體化策略,就是在實施食品集約化共同配送的同時,引入先進技術和裝置,對食品進行在途加工和配送中心加工。如生鮮食品要求低溫保鮮,對質量、鮮度、營養均有很高要求,因此其配送策略應遵循“當天加工,當天配送”的配送原則,通過設定一條從進貨、分割、加工、包裝、配送運輸直至零售店銷售的供應鏈,使流通加工與配送一體化、整合化。這種供應鏈組織形式無論是對食品流通加工的有效運轉,還是對配送活動的完善與發展,都不失為一種有效的組織形式。

  除此之外,食品供應鏈改進與完善的核心還在於大力發展以冷凍食品和生鮮食品物流為主的食品冷凍冷藏供應鏈,從而實現食品生產、加工流通、裝卸搬運、保管儲藏、運輸配送和消費過程的安全化、綠色化。這就需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開闢公路、鐵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食品運輸通道,並按照區域分工、優勢互補和經濟合理和的原則將其聯結起來,發揮各類運輸工具的優勢,消除不必要、不合理的關卡和收費,在全國範圍內構建高效率、無汙染、低成本的綠色運輸網路和聯動運輸系統;二是在有條件的地方建立集約化、專業化的食品生產、儲藏、流通加工、物流生產配送基地,以規模作業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汙染,如餐飲服務業對食品的集中加工、配送中心對生鮮蔬菜的輔助加工等。與此同時,注意對食品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邊角廢料實行集中處理,以減少分散生產和消費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廢棄物汙染;三是促進食品生產部門採用儘量簡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製成的包裝,使食品供應鏈全程都儘可能採用可重複使用單元式包裝,在食品包裝物上印製的廣告與使用說明也應儘量做到規範併合乎有關規定和要求,並儘可能做到科學合理的回收處理食品包裝材料,直至實現迴圈使用各種包裝材料的目標。

  四、簡要結論

  在現階段基礎比較薄弱、運作環境不良和管理理念落後的情況下,研究如何提升我國食品供應鏈的整體運作質量和效率的問題,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但食品供應鏈作為複雜的社會經濟系統,其運作質量和效率問題的解決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除了下大力氣構築和完善我國食品供應鏈運作的基礎平臺、改進食品供應鏈的內部運作機制外,還應該多管齊下,在加快食品供應鏈標準化體系、食品供應鏈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的構建和促進食品物流配送的社會化、綜合化、專業化、系列化與網路化上做足做好文章,只有這樣才能最終降低食品供應鏈的運作成本、保障食品供應鏈的運作安全,進而從整體上促使我國食品供應鏈運作質量和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鄒豔潔,金鑫.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從“蘇丹紅

  ”事件引發的幾點思考[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5***5***.

  [2] 張振飛,趙鵬,劉泊.食品物流業與食品物流鏈[J].中國倉儲與運輸,2006***1***.

  [3] 張連軍.淺析我國食品冷藏物流的現狀與對策[J].物流技術,2006***1***.

  [4] 平海.關於發展我國食品行業物流的思考[J].商場現代化,2005***11***.

  [5] 王科.衝破食品工業的物流瓶頸[J].中國物流與採購,2004***11***

  >>>下頁帶來更多的下載

電大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文件
電大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免費
相關知識
電大工商管理專科畢業論文發表
電大工商管理專科畢業論文例文
有關電大工商管理專科畢業論文
電大工商管理專科畢業論文的範文
電大工商管理專科畢業論文範例
電大工商管理本科畢業論文範例
電大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文件
電大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文件
電大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免費
電大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