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食品安全的黑板報資料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食品安全直接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係到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在我國,食品安全涉及多部門、多層面、多環節,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冬季食用5類食物易中毒

  1.大棚培育的蔬菜水果。大棚種植的植物對農藥需要量較大,再加上冬季寒冷,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不能完全將農藥吸收,所以,清洗不淨會導致冬季吃蔬菜水果時農藥中毒。

  2.腐爛的白菜。大白菜的葉子中含有較多的硝酸鹽,腐爛後其含量會明顯增高。一旦大量進食,經腸道細菌作用,會還原成亞硝酸鹽而發生中毒。主要表現為頭暈、嘔吐等,嚴重的會出現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為防止中毒,應避免蔬菜在高溫下長時間堆放。

 

食品安全黑板報圖片

  3.生豆漿。其中含有一種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飲用後容易中毒。所以,豆漿一定要徹底煮熟後飲用。需要提醒的是,豆漿加熱到一定程度後會出現泡沫,這並不意味著它已經煮熟了,應繼續加熱5—10分鐘,至泡沫消失才可飲用。

  4.發芽或未成熟的馬鈴薯。其中含有有毒物質龍葵素,攝入後易引起中毒。冬天應把馬鈴薯貯藏在低溫、無陽光直接照射的地方;燒煮時可加入少許的醋,能夠破壞毒素。

  5.黴變甘蔗。其毒性非常強,進食2—8小時後會出現嘔吐、頭暈、頭痛、視力障礙等症狀,嚴重者還會昏迷、呼吸衰竭,病死率及出現後遺症率達50%,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措施。

  當發現疑似食物中毒時應儘快送醫院,同時將可疑食物、患者的嘔吐及排洩物給醫生看。在送醫途中可嘗試催吐以減少毒素吸收,做法是用手指或湯匙壓迫舌根,使病人嘔吐。催吐時要將病人臉朝下、頭部壓低,以防嘔吐物阻塞呼吸道。同時切記,意識不清的病人千萬不可催吐。

  :慎吃味精

  味精為白色結晶或粉末的化學品,其味微酸,化學成分為穀氨酸鈉,是一種很好的鮮味調料。味精具有增進食慾,誘導液分泌,促進食物消化吸收的功效,而且穀氨酸鈉作為蛋白質的組成成分之一參與人體的代謝。在肝臟中,穀氨酸鈉既參與糖代謝又參與機體的解毒過程,可使機體中過多的氨變成無害的谷氨醯胺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氨濃度,防止肝昏迷。穀氨酸鈉參與大腦的蛋白質和糖代謝,有利於改善大腦及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有利於兒童智力發育及解除大腦疲勞。

  然而,味精雖然鮮美,且好處多多,但食用過量、過頻,也會產生不良後果。小兒菜餚不宜多加味精。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家長迂到孩子胃口不佳時,喜歡往菜餚中多放味精,以誘導孩子的食慾,其實這種做法適得其反。大家知道,鋅是嬰幼兒生長髮育不可缺少的物質,當嬰幼兒大量食用味精後,可使血液中的鋅轉變成穀氨酸鋅從尿中過量地排出體外,從而導致急性鋅缺乏。鋅缺乏可導致***、暗適應失常、性晚熟及成年侏儒症等情況。

  乳母不宜多吃味精。味精進入人體後,在肝臟被穀氨酸丙酮轉移酶轉化,生成穀氨酸再被人體吸收。嬰兒多以母乳餵養 為主,如果乳母在攝入高蛋白飲食的同時,再攝入過量味精,大量的穀氨酸可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研究證實,過量的穀氨酸能與嬰幼兒血液中的鋅發生特異性結合,生成不被人體吸收的穀氨酸鋅,隨尿排出體外,從而導致機體缺鋅。

  哮喘病人不宜多吃味精。醫學專家發現,哮喘病人過多食用味精,會誘發嚴重的哮喘。尤其是空腹時食用了放有過多味精的食品,則更易發生哮喘。

  對於其他人來說,味精每日攝取量應不超過6克,若超過6克,血液中的穀氨酸含量就會升高,穀氨酸升高後,會限制人體必需的二價陽離子鈣和鎂的利用,從而可造成短期的頭痛、心跳、噁心等症狀,且對生殖系統也有不良影響。

  味精食用過頻,每餐必食,每菜必加,會使人產生對味精的依賴性,但食用不含味精的菜則會食慾減退,還會導致對其他營養素的吸收減少。

  味精不宜在鹼性或酸性強的食品中使用。穀氨酸鈉中的鈉活性甚高,容易與鹼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一種具有不良氣味的穀氨酸二鈉,失去調味作用;用於酸性菜餚中則不容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越難,使調味效果受到影響,故味精不宜放在鹼性或酸性的食品中使用。

  炒菜時味精不宜放入過早。炒菜起鍋後放味精,溫度降至70℃-90℃左右放入,此時的溶解度最好。若在高溫時加用,當溫度達到100℃,且時間超過10分鐘,味精中的穀氨酸鈉就會變成焦化的穀氨酸鈉,焦化的穀氨酸鈉不僅沒有鮮味,還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僅對人的神經有毒性作用,而且還有致癌作用,故炒菜時味精不宜放入過早。

關於食品安全的黑板報資料
關於食品安全的黑板報文字
相關知識
關於食品安全的黑板報資料
關於食品安全的黑板報資料
關於食品安全的黑板報圖片
關於食品安全的黑板報內容精選
一年級關於食品安全的黑板報圖片大全
關於食品安全的黑板報文字
關於食品安全的黑板報文字
關於食品安全的黑板報設計圖大全
關於食品安全的黑板報設計圖
關於食品安全的黑板報設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