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茶論概括的茶道精神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以下是小編為你編輯的,有興趣可以看看。

  大觀茶論簡介

  《大觀茶論》原名《茶論》,為宋徽宗趙佶所著的關於茶的專論,因成書於大觀元年***1107***,故後人稱之為《大觀茶論》。

  全書共二十篇,對北宋時期蒸青團茶的產地、採製、烹試、品質、鬥茶風尚等均有詳細記述。其中"點茶"一篇,見解精闢,論述深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北宋以來我國茶業的發達程度和製茶技術的發展狀況,也為我們認識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貴的文獻資料。

  茶道精神的一種說法

  什麼是茶道精神,眾說紛紜。中國的茶道精神一直沒有統一和規範下來,給茶文化,茶道的普及推廣帶來了諸多不便。

  一

  嘗謂首地而倒生,所以供人求者,其類下一。谷粟之於飢,絲枲之於寒,雖庸人孺子皆知常須而日用,不以時歲之舒迫而可以興廢也。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

  則非遑遽之時可得而好尚矣。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於今,百廢俱興,海內晏然,垂拱密勿,幸致無為。縉紳之士,韋布之流,沐浴膏澤,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從事茗飲,故近歲以來,採擇之精,製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造其極。

  且物之興廢;固自有時,然亦系平時之汗隆。時或遑遽,人懷勞悴,則向所謂常須而日用,猶且汲汲營求,惟恐不獲,飲茶何暇議哉!世既累洽,人恬物熙。

  則常須而日用者,固久厭飫狼籍,而天下之士,勵志清白,兢為閒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鏘金,啜英咀華。較筐篋之精,爭鑑裁之別,雖下士於此時,不以蓄茶為羞,可謂盛世之情尚也。

  嗚呼!至治之世,豈惟人得以盡其材,而草木之靈者,亦得以盡其用矣。偶因暇日,研究精微,所得之妙,後人有不自知為利害者,敘本末列於二十篇,號曰茶論。

  二

  《大觀茶論》原名《茶論》,為宋徽宗趙佶所著的關於茶的專論,因成書於大觀元年***1107***,故後人稱之為《大觀茶論》。

  全書共二十篇,對北宋時期蒸青團茶的產地、採製、烹試、品質、鬥茶風尚等均有詳細記述。其中“點茶”一篇,見解精闢,論述深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北宋以來我國茶業的發達程度和製茶技術的發展狀況,也為我們認識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貴的文獻資料。

  三

  關於茶的專論。就內容而言,即使在今天,《大觀茶論》都可以說是有關茶的知識的入門之作。通過《大觀茶論》,人們能迅速瞭解和掌握有關茶的知識。

  ***1***它提出了“陰陽相濟,則茶之滋長得其宜”的觀點。他指出茶的產地是“崖必陽,圃必陰”。這與陸羽的見解基本相同②。對於產地對茶葉生長的影響及要採取的措施,他提出“石之性寒,其葉抑以瘠,其味疏以薄”,“必資陽和以發之”;“土之性敷,其葉疏以暴,其味強以肆”,“必資陰蔭以節之” ③。

  ***2***關於天時對茶葉優劣的影響,它提出了“焙人得茶天為慶”的觀點。他說:“茶工作於驚蟄,尤以得天時為急”。如果“輕寒,英華漸長,條達而不迫,茶工從容致力”,則其“色味兩全”。如果“時暘鬱燠,芽甲奮暴,促工暴力,隨槁晷刻所迫,有蒸而未及壓,壓而未及研,研而未及制,茶黃留漬”,則其“色味所失已半” ④。

  ***3***對製茶過程,它提出了“潔淨宜熱良”的要求。“滌芽惟潔,濯器惟淨,蒸壓惟其宜,研膏惟熱,焙火惟良”,否則,會出現“飲而有少砂……滌濯之不精”的情況。造茶要考慮“日晷之短長,均工力之眾寡,會採擇之多少”,必須在“一日造成”,如果過宿,“則害色味”⑤。

  通過以上3例,可以發現《大觀茶論》充分吸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立足於當時代的發展水平,全面介紹了茶的有關知識。內容精深,論述簡明,且具有極強的歷史穿透力,對今天茶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在家裡種植蘆薈的技巧和養蘆薈的注意事項
茶文化什麼地方最出名
相關知識
大觀茶論概括的茶道精神是什麼
中國茶道精神是什麼
萬隆會議中的萬隆精神是什麼
伽利略的科學精神是什麼
茶花植物的養殖方法是什麼
養茶寵蟾蜍的保養方法是什麼
我國茶道的思想精髓是什麼
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什麼
奶茶店沙冰的製作方法是什麼_沙冰製作方法
茶花種子的種植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