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逆心理是一種消極的心理品質,對中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害的,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青少年叛逆》

  摘 要:青少年階段,由於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識覺醒等因素的影響,青少年叛逆現象十分突出。家長及老師面對青春期叛逆青少年的教育問題感到十分困惑。

  關鍵詞:青少年 叛逆 原因 應對

  一、青少年定義

  青少年,是人類發育過程中的一段時期,介於童年與成年多指13週歲-20週歲之間,也就是少年與青年相重合的階段。

  二、青少年叛逆定義

  叛逆是一種“長大了”的感覺本質依然是幼稚心理,是一種強烈的自我表現欲,在思維形式上屬於“求異思維”,希望通過自己的“標新立異”,來引起別人注意,試圖改變別人和事物對自己原本看法的心理。

  三、青少年叛逆表現

  青少年階段,由於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識覺醒等因素的影響,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現十分突出:認為絕大多數規章制度不合理;厭煩父母的再三叮囑;佩服敢於頂撞老師的同學;喜歡與眾不同的裝扮;因違反規定而感到快樂;認為冒險是一種很酷的行為;越是禁止的東西,越要想辦法得到.....

  四、青少年叛逆原因

  任何事物的發生,都有其內在和外在誘因。青少年叛逆表現是自身內在生理髮育與心理髮育不平衡和外部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共同導致的心理現象。

  1.研究表明叛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歷的生物變化過程,是人性的本質使然。青少年心理成熟滯後於生理成熟,思維開始有獨立性、批判性,但由於思維不全面客觀會出現偏激、片面甚至極端化,把家長、教師的建議和督促都看成管教與約束而叛逆。

  2.青少年叛逆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基本環境,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會培養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質與個性。由於年代差異,孩子與父母在思想上有強大偏差。父母生長的時代幾乎只有物質需求,而現代青少年卻恰恰相反,物質盈餘,精神需求更大,想找求尋精神上的依託和慰藉,而父母相對不太在意孩子的精神和情感需求的滿足。他們簡單強調“現實”二字,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命令式說教,專斷式壓制,年長日久,孩子開始產生心理牴觸,進而產生叛逆心理。

  3.學校教育的不良因素影響。對於青少年而言,學校是其社會化的主要環境,學校教育中教師教育方法與手段的不當很容易是孩子產生牴觸情緒。如教師一味追求成績去挑剔學生、不尊重學生、體罰學生和打擊孩子個體差異性的存在等,使孩子由苦學、厭學、逃學發展到叛逆和對抗來爭取自己長期得不到的自主和自尊。

  4.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現代社會,文化產業發達的同時也混亂無章,以電視、網路為主的大眾傳播媒介重在關注新奇性,經常美化暴力或非理性叛逆行為,加劇青少年叛逆意識的形成。面對社會種種新奇的誘惑,缺乏正確和堅定認知的青少年很容易陷入和迷失。

  五、青少年叛逆應對

  由青少年叛逆的緣由分析可知,家長和老師應科學麵對和改善與引導孩子的叛逆行為。

  1.家長和老師應平和接受青少年叛逆事實。叛逆是青少年發展過程中心理髮育的必經過程,是青少年成長的必經之路,而且叛逆是必須的。它是一個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開始主動承擔責任、逐漸建立自己的個性、成就一個完整的自我的過程。每個人都經歷過叛逆,只是或嚴重或輕微。孩子不叛逆就永遠停留在兒童時期,永遠無法成長。

  2.在接受的基礎之上,用關愛和溝通積極引導青少年叛逆走向理性和成熟,增強青少年對事物的辨別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叛逆有兩個走向,一個是走向墮落,一個是走向成熟;一種是危害社會毀了自己,一種既有利於社會又有利於自己。每一個時代都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糟粕的一面。糟粕的和不合理的東西,是需要被叛逆的;優良和合理的部分則是需要被保留的。對傳統全盤否定的叛逆是非理性的,會走向墮落。而理性的叛逆則是敢於創新,有利於社會,同時這種叛逆也使個體成為一個敢於創新的人,對於個體來講同樣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我們要引導和鼓勵青少年走向理性和成熟的叛逆。

  2.1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增加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對孩子的精神關懷,讓孩子真實感受到家庭的關愛和溫暖,而不是簡單的父母子女血緣關聯和撫養義務;要站到與孩子平等的角度耐心細緻溝通其對事物的看法和建議,不以父母長輩或愛的名義直接專制獨裁和以簡單命令或暴力屈從的方式逼迫孩子做違背其自身意願的事情。青少年處於認知未定型階段,對很多成年人認知事物並不瞭解,不理解父母是自然行為,所以需要父母耐心平等地溝通幫助他們認識世界,而不是一句簡單的“我這都是為你好”就解決問題;注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和建設,同時自身積極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和參與相關講座等補充心理教育相關知識。

  2.2 學校教育要改變以考試分數做唯一學生評判標準的片面作風,同時加強教師隊伍培訓和提高教師素質,綜合評價學生,杜絕人身攻擊和濫用體罰,避免不顧及學生情感和心理感受的行為帶來的學生牴觸和反抗;開設心理相關課程和設定心理諮詢相關服務,正確引導青少年認識和麵對叛逆。青少年叛逆,歸根結底是一種心理現象,只有心理上的疏導才能徹底讓叛逆心理有所改變。對於青少年而言,學校是其接受教育和心理形成的的主要社會環境,所以學校的相關教育對孩子心理叛逆發展導向的影響舉足輕重。

  2.3 家長和學校都應為為青少年創造應試課本之外的學習條件,通過青少年自身閱讀和學習增強青少年對事物的辨別能力,完善青少年思維方式,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青少年處於心理髮展不成熟階段,那就必然需要學習。除去家長和師長之外最好的學習途徑莫過於人類最偉大的知識載體-書籍。書籍可以給人知識,而知識則是可由內而外改造一個人的力量。讀書可以充實人的心靈,補充人的思維方式,獲得積極的人生觀,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當一青少年讀書越多,思考就會越多,那麼看待世界和事物就會有更多的維度。不再那麼片面和極端。

  總之,青少年叛逆是一種普遍現象。家長和學校都應當明晰緣由並積極引導,使青少年叛逆走向理性和成熟,真正成為社會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

  作者簡介:

  邢德玉,女,4月生,四川瀘州人,北京外國語大學06級畢業生,現就職於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

青少年叛逆的原因有哪些
在職場裡用什麼方法克服自己情緒化
相關知識
談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論文
談青少年叛逆心理的有關論文
有關青春期叛逆心理的論文
青少年叛逆心理問題的相關論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學論文
大學青少年犯罪心理學論文
淺談青少年感恩教育的論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相關探討論文
淺談幼兒園幼兒心理的論文
淺談小學生自卑心理的論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