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文化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中醫養生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文化的集大成者,更是現代人文精神的源泉。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1:注意調整陰陽的平衡觀

  《素問·至真要大論》“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中醫養生學認為陰陽分別代表人體內相對 的雙方。《內經》說:“生之本,本於陰陽”,說明人的形成和生長髮展的規律離不開陰陽。在人體正常生理 狀態下,保持陰陽相對平衡,如果出現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會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亂,出現病理狀 態。人體養生,無論是飲食起居,精神調攝,自我鍛鍊,藥物作用都離不開協調平衡陰陽的宗旨,人的衰老, 或為陰虛,或為陽虛,或陰陽俱虛。陰虛則陽亢,陽虛則陰盛,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故防治衰老,貴在 調和陰陽,使陰平陽祕,精神乃治。這說明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對稱,強調平衡的哲學根底。

  2:動靜結合的恆動觀

  中國哲學對動靜的辯證關係認識很早,《周易》中就提出“動靜有常”,《呂氏春秋》“流水不腐,戶樞 不蠹”,自然界的物質是不斷運動變化著的,只有運動,才發生變化,只有運動,才產生萬物。中醫認為人的 生命活動,從發生、發展到消亡的全部過程,始終貫穿著一系列內部矛盾運動,這種運動就是升降出入。《內 經》提出“高下相佔,升降相因,而變化矣”。運動是自然規律,也是維持人體健康最基本的因素,生命運動 的規律就是新陳代謝的過程,如果人體的升降出入運動發生障礙就是患病。所以中醫養生學非常重視用運動變 化的觀點來指導防病治病。生命在於運動,因為運動是生命存在的特徵,人體的每一個細胞無時無刻不在運動 著,只有保持經常運動,才能增進健康,預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壽。

  中國哲學亦有“主靜”說。老子說:“清靜為天下之正”,“不俗以靜”;明蔡清說:“天地之所以長久 者,以其氣運於內而不洩耳,故仁者靜而壽”,中國的道家、佛家思想都是主靜的,禪宗的坐禪,道家氣功都 對中國文化影響巨大。中國養生學也受此影響,發展成養生、修身理論,吸收了道家氣功為醫療氣功。

  這裡的“靜”不是絕對的靜止,而是另一種運動形式,運動是絕對的,靜止的相對的,動靜結合,相輔相 成,是養生保健之大旨。

  3:防重於治

未老養生的未病思想。中醫古典醫著《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觀點。 喻示人們從生命開始就要注意養生,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於未然。《淮南子》雲:“良醫者,常治無病之病, 故無病;聖人者,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也。”金元時期朱丹溪亦說:“與其治療於有病之後,不如攝養於先 病之前。”人不可能長生不老,也不可能“返老還童”,但防止未老先衰延長生命是可以辦到的,這種預防為 主的養生思想告訴人們,必須自幼注意養生,平時注意養生,尤其在生命的轉折關頭,尤應高度注意養生。如 能持之以恆,即可防衰抗老,預防衰老疾病的發生,這種防病抗衰思想與中國文化中的憂患意識一脈相承,《 周易·繫辭下》雲:“安不忘危,存不忘亡。”這種注重矛盾轉化、防徽杜漸的辯證哲學思想是中國古哲學的 精華。

  4:天人合一,形神一體的整體觀

  中國傳統哲學十分強調自然界是一個普遍聯絡著的整體,提出天人相應,天人感應等思想。認為天地萬物 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都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聯絡,相互依存著的。中醫養生文化中亦體現出這 種原則。

  中醫養生學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這裡明確把天文、地理、人事作為一整 體看待。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會的人。人生活在自然界,又生存在人事社會之中,不能離開社會群體而 生存。影響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會和心理的因素,這是自古以來人們已經感覺到了的客 觀事實。中醫養生從“天人相應”和“七情六慾”等觀點出發,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中去理解和認識 人體的健康和疾病 ,十分重視自然環境和心理因素的作用,並貫穿在病因考查,診斷治療以及保健預防的各 個環節中,如強調養生要“順四時而適寒暑”。

  同時中醫認為人體本身也是有機整體。把人的五臟與五體、九竅、五聲、五音、五志,五液、五味等聯絡 起來,組成整個人體和五個系統,在此基礎上又根據臟腑的表裡關係通過經絡聯絡起來

  5:養生方法中的辯證觀

  辯證法是中國哲學的特色和優勢。中醫確定的整體辯證觀體現了中國文化的這一特色。中醫養生強調因時 、因地、因人而宜,強調養生保健要根據時令、地域和個人的體質、性別、年齡的不同,而制定相應的方法,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與自然界有著密切的聯絡,人必須認識自然、順應自然、適應自然,同時根據個體的陰 陽盛衰情況進行調攝,達到健康長壽。這充分體現了中醫的原則性和靈活性,中醫將這種原則概括為“知常達 變”。

  中醫養生理論突出辯證施治。辨別各種症象,分析致病原因、性質和發展趨勢,結合具體情況來確定疾病 性質,全面制定治療原則,整體地施行治療方法,叫辯證施治。在練功時,根據不同年齡、體質、季節及所患 病的性質來選擇有關鍛鍊專案,採取適當的鍛鍊方法,以提高練功的效果。

  中醫養生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它突出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

中醫養生文化特點
中醫養生文化概論
相關知識
中醫養生文化特點
中醫養生文化特點
中醫養生文化的精髓
中醫養生文化
茶道與中醫養生文化的關係
傳承中醫養生文化
中醫養生文化概論
中醫養生文化概論
中醫養生文化的起源
傳承中醫養生文化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