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養生常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隨著寒露到來,氣溫不斷地下降,此時,我們應該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來適應冬天的到來。下面給大家介紹,希望能幫到大家。

  

  1、夜涼勿憋尿

  寒露節氣不少人為了防止口乾,晚上睡覺前會喝不少水。但是這樣一來,夜尿的頻率就會增加。一些讀者朋友即便是夜裡或者凌晨感覺到了尿意,由於嫌起床較冷,常常下意識地憋尿繼續睡,這是非常不健康的壞習慣。尿液中含有毒素,如果長時間儲存在體內,含有細菌的尿液不能及時排出,就易誘發膀胱炎。高血壓患者憋尿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腦出血或心肌梗死,嚴重的還會導致猝死。

  2、出門泡個熱水腳

  寒露時節出行前如果條件允許,最好用熱水泡個腳。用熱水泡腳既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面板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痠痛的發生,使人精力充沛。

  3、寒露養生之飲食

  多吃山藥、蘿蔔等“根”菜山藥既是中藥,也是美食,是大家熟悉的滋補珍品。蓮藕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還含有鞣質,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開胃,有益於胃納不佳,食慾不振者恢復健康。

  一般主張少食多餐,飲食宜清淡,力爭每餐含有足夠的熱量、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平時少吃辛辣食品,以免“節外生枝”加重病情。秋天氣候乾燥,宜食一些潤燥的食物或藥物,如梨、蘋果、橄欖、白蘿蔔、銀耳、甘蔗等,以清潤肺氣,防止咳嗽的發生。

  4、注意防寒保暖

  秋冬季節日照短,天氣涼,患者要多穿衣服,不可忽視下肢的保暖。除了堅持每晚睡前用熱水泡腳外,夜間要多蓋被褥,也可啟用取暖器具與裝置。

  5、防止呼吸道感染

  每一次“感冒”都會誘使慢性支氣管炎復發,加重原有病情。患者應儘量減少走親訪友,不去人員擁擠的公共場所。

  6、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經常開窗通風,以確保室內空氣潔淨新鮮;外出應注意周圍環境,加強勞動保護,防止煙霧、粉塵和有害氣體對自己的呼吸道的影響。

  7、戒菸

  吸菸不但會加劇咳嗽,反射性地引起支氣管痙攣,導致胸悶氣短,呼吸困難,而且為肺氣腫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寒露必吃的食物

  1、花生

  “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後”。花生是寒露前後的時令食物。因花生有滋陰潤肺,抵抗腸道病毒等保健作用,而秋季保健的工作重點就是養陰防燥,所以大家可多食花生。

  中醫認為,花生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可補脾益氣、潤肺化痰,滑腸催乳。而營養學認為,花生有“長生果”、“植物肉”、“素中之葷”之稱,多吃花生可補蛋白。花生仁含豐富的脂肪油,油中含多種脂肪酸的甘油酯,其中不飽和脂肪酸佔80%以上;又含豐富的蛋白質、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卵磷脂、嘌呤、膽鹼、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泛酸、鈣、磷、鐵、甾醇、部分鞣質等。

  花生的吃法有很多,可生食、磨成粉沖服,還可炒熟或煮熟吃。因為炒花生特別香,花生米成了一道受歡迎的開胃菜,但炒花生時,溫度驟然升高至120℃以上,既清除了花生中的“自由水”,又破壞了“結合水”中的氫鍵,使原本味甘性平的花生變成了性燥熱的炒花生。吃多了炒花生,容易上火,因此需要滋陰潤肺的朋友要少食或不食炒花生。最好選擇清燉、熬煮等方式。

  2、魚

  “寒露魚歡欣,抓住別放鬆。”寒露吃魚有好處。秋冬季節應注意補陽抗寒、增強活力,不過進補也應適度,大家可適量吃魚,因為魚肉高蛋白、低脂肪,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腦血管疾病有益。秋天適合吃以下五種魚。

  常吃帶魚有養肝補血、潤膚養髮的功效。帶魚適宜久病體虛、氣短乏力、面板乾燥的人食用,而面板病、哮喘病患者則不宜食用。帶魚宜煎著吃,出鍋前噴些料酒,味道更好。青魚富含硒、碘、鋅元素以及核酸,有抗衰老和抗癌的作用,適宜水腫、肝炎、高血脂、高膽固醇、動脈硬化患者食用,不適宜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和患有瘙癢性面板病的人食用。青魚油脂較多,適合烤著吃,保證肉的鮮嫩度。

  鯉魚富含高質量蛋白質,人體消化吸收率可達96%。鯉魚適宜腎炎水腫、黃疸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人食用。鯉魚是發物,不適宜惡性腫瘤、面板病患者食用。鯉魚宜紅燒,烹飪時要把腸子去掉,否則破壞味道。泥鰍有藥用價值,有補中益氣、養腎生精的功效。泥鰍富含亞精胺和核苷,能增加面板彈性和溼潤度,並提高身體的抗病毒能力。泥鰍可能帶有寄生蟲,所以不能生吃,宜燉著吃。

  鯽魚富含蛋白質,且易於消化吸收,是肝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質來源。鯽魚有健脾利溼、和中開胃、活血通絡的功效,對水腫、潰瘍、氣管炎、哮喘、糖尿病有食療作用。產後的婦女燉食鯽魚湯,可補虛通乳。感冒並伴有發熱的患者應忌食鯽魚。鯽魚適於做湯,具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3、藕

  “荷蓮一身是寶,秋藕最補人”,寒露後空氣乾燥,人容易煩躁不安。這時要多吃一些清心潤燥的食物來去秋燥。蓮藕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有明顯的開胃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益血益氣的功效,也可增強人體免疫力。

  肺,其性甘平味辛,歸肺脾經,具有下氣、消食、除疾潤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的功效,主治肺痿、肺熱、便祕、吐血、氣脹、食滯、消化不良、痰多、大小便不通暢等。

  蓮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纖維,能與人體內膽酸鹽、食物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結合,使其從糞便中排出,從而減少脂類的吸收。蓮藕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還含有鞣質,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開胃健中,有益於胃納不佳、食慾不振者恢復健康。

  食用蓮藕生熟皆可。作為水果生吃,味道甘甜、清涼入肺;和糯米、蜂蜜、紅棗一起蒸,粉紅透明,軟糯清潤,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燉湯,健脾開胃、營養豐富,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

  4、大豆

  “留種地瓜怕凍害,大豆收割寒露天。”古語有云“每天吃豆三錢,何需服藥連年”,豆子的養生功效自古便發掘出來了,如今不少健康輔助食品的主要營養成分也是從豆類中提取,其中含有蛋白質、必要的脂肪和一些生物活性化合物,是上佳的抗氧化劑,不僅能幫助身體回覆年輕狀態,促進身體健康、維持健康體重,還能有效預防糖尿病和部分癌症,最妙的是,幾乎所有豆類都是味甘性平,不失為秋季最好的滋補食物。

  大豆中的大豆異黃酮又稱植物雌激素,多食大豆有利於胃腸道的消化和吸收,也可潤澤面板。它還能夠彌補30歲以後女性雌性激素分泌不足的缺陷,改善面板水分及彈性狀況,緩解更年期綜合症和改善骨質疏鬆,使女性再現青春魅力。

  此外,有實驗已經證實,豆類食物可以代替紅肉,減少肉類的攝取量,這樣不僅降低了膽固醇對身體的危害,還能夠減少養殖業對環境的危害;而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也都可以多吃豆類食物調整,把豆類食物當作日常飲食的處方,配合每天規律服用藥物,有助於減少死於慢性疾病的風險。

  5、石榴

  寒露前後正是石榴上市之時,中醫認為,石榴性溫、味甘酸澀,具有養陰生津的功效,潤燥和收斂作用明顯,能夠澀腸止血,加之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所以特別適合口乾舌燥者、輕微腹瀉者、消化不良者等食用。此外,石榴還可與檳榔一起食用,能對兒童體內的蛔蟲起到有效的“殺蟲劑”作用。

  以色列研究所證實,每天飲用100毫升石榴汁,連續飲用兩週,可將氧化過程減緩40%,並可減少已沉積的氧化膽固醇。即使停止飲用,這種奇特的效果仍將持續一個月。石榴汁還是一種比紅酒、番茄汁、維生素E等更有效的抗氧化果汁,是排除心血管毒素的重要物質之一。石榴汁的多酚含量比綠茶高得多,是抗衰老和防治癌症的“超級明星”。

今日處暑吃什麼最養生
寒露養生常識
相關知識
寒露養生常識
寒露養生常識
寒露養小常識大全
寒露養生十個常識有哪些
寒露養生小常識
二十四節氣寒露養生有什麼小常識
秋季寒露養生小常識
秋季寒露養生小常識
秋季白露的相關養生常識
大寒養生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