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當年輕的媽媽們經歷了辛苦的十月懷胎,把一個可愛的小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整天絞盡腦汁盡其所能要把這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提供給孩子的時候,我們這些做父母的時刻都要記住,相比於物質,精神上的給養更加重要,這將成為孩子在長大成人後能否成功的最關鍵的因素。

  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的方法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夫妻之間在出現矛盾的時候,要學會剋制自己的情緒,等孩子不在場的時候坐下來冷靜溝通。如果當著孩子的面發動戰爭,對孩子的傷害是巨大且難以彌補的。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缺乏安全感,難以合群,焦慮自閉。

  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用良好的生活習慣來薰陶孩子。

  人類是環境的產物,要想孩子做得好,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得好,用切實行動去感染孩子比說什麼都有效。

  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不要認為學習只是孩子的事,每個人都需要通過不斷學習來提高和完善。與其我們看著電視吃著零食,讓孩子自己到一邊去寫作業,不如讓我們關上電視,開啟書本,和孩子共同進步。

  不要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我們的父輩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其實我對這種教育方式是比較反感的。通過打罵這種強制型暴力型的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多會叛逆,仇恨,膽小,自卑,習慣性服從。更嚴重的是,很多孩子因為害怕捱打,學著用說謊來掩蓋錯誤。打罵如果成了遮擋孩子真實行為的一道屏障,那樣豈不是更可怕嗎。所以,拿出我們的耐心與真誠,多與孩子做面對面的溝通吧,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孩子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想辦法幫他一起解決,這樣是不是更好呢。

  在孩子面前要說話算數,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父母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言出必行,總是“明日復明日”,又如何要求孩子以後成為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呢?

  在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同時要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

  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了挫折和失敗怎麼辦?是選擇自暴自棄,一蹶不振,還是勇敢面對,從頭再來,這是導致一個人能否最終成功的最關鍵的一步。

  在生活中我們舉個例子,比如說下棋。剛開始孩子的棋藝總不及大人,這時我會先讓他贏幾盤,等把他的興趣和自信調動起來的同時做父母的要表現出對輸其很不在乎的樣子,並且很認真地說:“我下次一定會贏!”把這種態度展現給孩子以後,就可以適當地讓他輸一盤,讓他感受一下失敗的滋味,告訴他勝敗乃兵家常事,同時給他加油鼓勵。

  兒童心理健康標準

  一、智力發育正常。

  正常發育的智力指個體智力發展水平與其實際年齡相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之一。

  二、穩定的情緒。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樂觀、滿意等積極情緒體驗方面佔優勢。儘管也會有悲哀、困惑、失敗、挫折等消極情緒出現,但不會持續長久,他們能夠適當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使之保持相對穩定。

  三、能正確認識自己。

  對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對自己感到滿意,並且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完善。對自己的優點能發揚光大,對自己的缺點也能充分認識,並能自覺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對未來充滿信心,在學習、工作等各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四、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心理健康的兒童少年,有積極、良好的人際關係。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於學習他人的長處補己之短,並能用友善、寬容的態度與別人相處。他們在別人面前能做到真誠坦率,從而容易得到別人的信任,並建立起融洽的人際關係。在集體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實。

  五、穩定、協調的個性。

  人格亦稱個性,人格表現為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並能對自己進行客觀的評價,能對自己的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徵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調節。

  六、熱愛生活。

  心理健康者熱愛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樂趣,積極憧憬美好的未來。能在生活中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潛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敗而對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確對待現實困難,及時調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為策略以適應各種不同的社會環境。

如何保證心理健康
老人長壽的做法有哪些
相關知識
怎樣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如何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怎麼樣才能培養出良好的性格
怎樣才能讓肥胖兒童健康瘦身
有關心理健康的句子
有關心理健康的句子
父母如何做才能培養出聰明的孩子
怎樣才能培育好葡萄苗
怎麼才能培養寶寶自己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