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讀書筆記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範文一

  中國燦爛的文明正在被時光磨滅,不知在角落裡邊回味心酸史邊唾罵歷史罪人的人們是否真曾閉一閉眼睛,平一平心跳,迴歸於歷史的冷漠,理性的嚴峻。我一直以來欣賞懂史且敢於評論批判歷史的學者,而也同時認為現任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的餘秋雨先生是無數學者中的豪傑,他的《文化苦旅》是萬千部文史學散文著作中最為出色的上品。

  本書是餘秋雨先生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類文學評獎中奪得首獎。全書的主調是憑藉山水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祕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歷史構成。餘秋雨先生依仗著淵博的文學和史學功底,豐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藝術表現力所寫下的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國文化巨大的內涵,而且也為當代散文領域提供了嶄新的範例。

  餘秋雨先生以他獨特的寫作魅力吸引著讀者,那是一種苦澀的回憶,焦灼後的會心,冥思後的放鬆,蒼老後的年輕。他也曾在本書中像許多知青學者樣深情感嘆,但同樣的感嘆,出現在不同的地方,韻味也相差甚遠。正如他所說的一樣“我也可以年輕”,他的人生是富有彈性的,他總是秉持著少年的激情,享受著老年的清閒度過他充實的中年時光,所以,餘秋雨先生無論何時都是個混合體。因此,他的文章,也永遠夾雜著不同感覺的口氣。如他對中國文化日益淪陷喪失的悲傷感慨,就飽含了年輕人對不滿的辱罵,中年人對世事的無奈和老年人滄桑的惋惜。

  也許有些的觀覽完全無心,但撰成此書的靈感源頭絕對是有意的。很明顯,他發現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塵封點。在如今這個弘揚我國絢爛文明的蓬勃時代提出這樣的悖論觀點,自然更引人注意深思。中國古老的文明曾在古代創造過盛世,人們為了保留住曾經繁華便將絢爛的文化代代相傳,陸續建造了莫高窟,都江堰等大型建築,就連普通的牌坊,藏書樓也印有文化的痕跡。但人們的理想總是好的,而歲月卻是逆人而行,變故也是層出不窮的,人們再想儲存下來的東西到了一定的極限還是會被時間沖走,雖然也有些是出於人為,但歸根結底,還是源於歷史的輪盤上的空白。有些歷史塵埃的東西是留不住的,不少學者在哀傷的挽回,總痛心的活在不屬於他們的曾經,便永遠無法活著走出來。因此,“正視過往與當下”,便是我從此書中悟出的一個當前重要的課題,我也同時認為這是餘秋雨先生的研究與警世主題。因為,只有能真正認清歷史風雲的人才能在順應歷史車輪的基礎上印出自己的車轍印。

  “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廢墟是進化的長鏈。”“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髮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在心靈與心靈的撞擊中,發出了“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的呼喚。

  在這兒,已超過了時空的限制,它是一次艱難的旅行。正如在茫茫沙漠中旅行。它更是一次歷史的漫遊,一次文化的苦旅,是對那封存久遠的文化內涵的預設。讀它,讓我受到了靈魂的震撼,精神的洗禮,心靈的昇華。

  在山水解讀歷史,在歷史中解讀文化,在文化中看透山水,讓自己的心靈也受到文化的薰染,精神的洗禮,這便是我讀《文化苦旅》獲得的最強烈的感受。或許,我還未完全領悟作者的深意。或許,我還未真正讀透這本書的內涵。然而,《文化苦旅》一起苦苦的悲愴奏響了時代的絕響,警世亦憾人!

  抽一枝柳條,折一隻桃枝。品一杯清茶,看一本好書。

  走進餘秋雨,走進《文化苦旅》。

  範文二

  近期,為了迎合學校的讀書節活動,我讀了餘秋雨的《文化苦旅》,本不喜歡讀散文,但捧起這本書,就被深深的吸引了。《文化苦旅》是作者餘秋雨第一本遊記文化散文,全書的主調是憑藉山、水、物來尋求文化靈魂,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歷史構成,餘秋雨先生用其獨特的觀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深層文化。用筆細膩,讀後讓人回味無窮。

  本書介紹了一處處令人流連忘返的風景名勝與歷史古蹟。但你千萬不要因此認為讀餘先生的書會心曠神怡,輕鬆自在。整本書還沒讀完,我就已經被民族意識喚醒後的沉重與悲哀壓的喘不過氣來。在我們欣賞歷史留給我們的有形“著作”——古蹟時,誰又會去潛心探究這一處處古蹟背後到底隱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祕密。而餘先生恰恰做到了。他運其妙筆,給我們的心靈寫下了“震撼”兩個大字......

  這本書在告訴我們中國古代歷史的同時,告訴了我們更深一層的道理。

  跟隨作者走到書中,我們不得不因那歷史和文化推引,走上前去——眼前出現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舊壯觀,石像、壁畫依然不言。跟隨作者靜看著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變化,如同它們靜靜地看著敦煌千年的變遷。千年前的一次刀劃下,開啟了千年後莫高窟的壯麗。它曾遭遇浩劫,多年後的今天,那神祕又充滿意義的洞窟,能引起大家的注目並非外表炫麗而是一種人性的、深層的蘊藏。

  餘秋雨鄙棄陳詞濫調,細膩又不失大氣的筆觸下描畫著一幅蒼健渾厚的山水畫,書寫著一首抑揚頓挫的詩歌,哼唱著一支輕柔婉轉的小夜曲。那使人感同身受的旅行心情,直鍥人心的歷史感懷,用悠長的歌謠譜寫出心中的悸動。我領略了大智大愚的李冰創造的神話般的都江堰,三峽那翻滾咆哮的長江水;見識了中國華麗的文化瑰寶之地莫高窟與天一閣;拜訪了清新婉約的江南小鎮,精緻幽深的蘇州園林。

  《文化苦旅》使我對讀書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我們讀書人讀書不能只為自己,要為這個社會這個國家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這樣讀書人才是讀書人。

  而且我們所學的文化是古人用自己一身的心血換來的啊,文化的保留是艱難的,因此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文化,不虛度光陰,真正的領悟中華民族的優異文化,並且發揚古人身上的良知和意志力,堅決不做學成之後,而忘本的人。

  一個人擁有了良知和強大的毅力才能領悟到我們祖先的精神,繼承和發揚炎黃子孫數千百年來的優良傳統。餘教授的《文化苦旅》就如一艘導航船,她將帶領我去深思更多中國文化的發展史,我也會將其細細品嚐的。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優秀範文
傲慢與偏見讀書隨筆3篇
相關知識
餘秋雨文化苦旅讀書筆記範文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範文
餘秋雨文化苦旅讀書筆記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精選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優秀範文
關於文化苦旅讀書筆記
暑假文化苦旅讀書筆記
關於低年級語文這樣教讀書筆記範文
文化苦旅的讀書筆記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