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樂經濟學讀書筆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牛奶可樂經濟學》,原名叫做《經濟博物學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碼》。一部“博物經濟學”著作,它非學術大部頭,而只是生活小智慧。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篇一

  大一的時候曾經看過曼昆的《西方經濟學》,感覺其實經濟學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但在看到投資和儲蓄這兩個概念的時候就有一些迷糊了,後面當學到需要數學知識的“乘數”概念的時候,我就決定放棄了。

  當我看到《牛奶可樂經濟學》這個可愛的書名的時候,當我看到如同《貨幣戰爭》一樣設定謎題的宣傳方式,我已經決定要讀這本書了。因為裡面的內容實在太有趣味性啦!!!!

  什麼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樂的瓶子是圓的;

  為什麼酒吧中不值錢的水要收費而花生米卻免費;

  為什麼女模特的收人高於男模特;

  為什麼許多年後的飲料可以免費續杯;

  為什麼許多超市 24 小時營業;

  為什麼鯨魚瀕臨滅絕,而雞卻不會;

  為什麼幾乎全新的二手車比新車便宜的多;

  為什麼 DvD 制式各地不同,而 CD 一樣;

  為什麼單行道上謙讓反而降低效率;為什麼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更為聰明,等等

  看了之後,說老實話,可能因為我期望值比較高的緣故,覺得沒有找到能夠吸引到我的地方。

  雖然提出的這些問題很有趣,但解釋卻很簡單,我們平時也可以自己做出合理的解釋,不過是作者用了一些經濟學的概念。

  當我不是很看得上這本書的時候,突然想到了陳寅恪大師是如何指導學生的:

  姜亮夫在清華時曾寫了一篇批評容庚的文章,發表在《燕京學報》上,容庚把這篇文章送給陳寅恪看。陳寅恪對姜亮夫說:“你花這麼大的精力批評別人,為什麼不把精力集中在建立自己的研究工作上。”姜亮夫聽了,大受震動,從此不太願意寫批評文章了。

  所以,其實我們在看書的時候,要多看別人的優點,沒有完美的事,什麼作品都有缺陷,重要的是在於我們能從中學到哪些好的方面。

  仔細想想這本書還是能給我帶來不少啟發的:

  其一,主題與角度很重要。

  雖然都是生活中簡單的例子,雖然解釋起來也不見得有什麼高明之處,但本書勝在接近性,和我們日常生活的接近,此外就是以博物經濟學來總括所有的案例,確定書籍的範圍。

  其二,我們往往在進入一個新領域的時候,總想學習得快些,但卻忽略了一些基本的概念,而這些概念往往卻是一個學科成立的基礎。

  比如在經濟學課程中“機會成本”的概念,作者就設定了一個問題,並且用這個問題去向經濟學的學生與業內人士提問:

  如果你上過經擠學課程,至少聽說過“機會成本”這個詞吧。從事一項活動的機會成本,是指你為了從事這件事而放棄的其他享情的價值。舉個例子,假設你森了一張美國大歌星埃裡克 · 克萊普頓 *** Eric Clapton ***今晚演唱會的免費門票。注意,你不能轉售。可另一美國大歌星鮑勃 · 迪倫*** Boh Dylan ***今晚也在開演唱會,你也很想去。迪倫的演唱會票價為 40 美元。當然,你別的時候去看他的演出也行,但你的心理承受價格是 50 美元。換言之,要是迪倫的票價高過 50 美元,你就情願不看了,哪怕你沒別的事要做。除此之外,看兩人的演出並無其他成本。試問,你去看克萊普頓演唱會的機會成本是多少?去看克萊普頓的演唱會,惟一必須犧牲的事情就是去看迪倫的演唱會。不去看迪倫的演唱會,你會錯失對你來說價值 50 美元的表演,但同時,你也省下了買迪倫演唱會票所需支付的叨美元。所以,不去看迪倫演唱會,你放棄的價值是 50 一 4D 二 10 ***美元***。如果你覺得看克萊普頓的演唱會至少值 10 美元,那你就應該去看;要不然,就去看迪倫的演唱會。按一般的看法,機會成本是經濟學概論課上要介紹的兩大***或三大***重點概念之一。但根據我們現在手邊的可靠證據,不管從哪一個角度來看,大多數學生都沒有掌握這個概念。鼓近,經濟學家保羅 · 費雷羅***Paul Ferraro ***和勞拉 · 泰勒*** Laura Taylor ***向幾組學生提出了上述克萊普頓/迪倫問題,看看他們能否做出正確回答。他們出的是選擇題,只有 4 個答案: a . 0 美元,b , 10 美元,c . 40 美元,d . 50 美元。

  看完《牛奶可樂經濟學》是我對經濟學的認識程度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雖然《牛奶可樂經濟學》很通俗易懂,把一些經濟學的術語用生活中的例子表現出來,但是它還是有一定的侷限性的,畢竟它與西方的經濟學比較接近,卻與我們國家的經濟學還是有一定差異性的,因此必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篇二

  拜讀了弗蘭克教授的這本《牛奶可樂經濟學》,我感觸很深:

  改變習慣思維,善於觀察身邊的事物並學會總結。經濟學認為,人是有理性的,通常會以自身利益來權衡行為。在日常生活中,由於對我們周圍事物的習慣,就不會對事物的存在性和合理性進行思考,不會對事物的表象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其實生活有其自身的魅力,生活中的各種事物背後都蘊含著經濟學道理,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理所當然,只是習慣罷了。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就是這種思維方式影響著我,理所當然的想法是我忽略了探究的意義,看過此書後使我意識到了以前的認識水平有多槽糕,理論與實際脫離的程度有多大,答案不可能是唯一的,換個角度思考就會有新見解。

  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瞭解經濟學基礎裡面的概念。雖然我學會計,對經濟學也涉及頗多,之前上《西方經濟學》課程時,就學的雲裡霧裡的,連公式、專業名詞都記不住,又談何繼續探究,當考完就覺得一身輕,暗暗發誓再也不碰了。經濟學家的書都是“貴族經濟學”,一大堆表格、公式、怪名詞、英文縮寫。這就讓我們產生的錯覺,認為經濟學很抽象,難以理解且與生活聯絡不大。《牛奶可樂經濟學》讓我懂的將抽象的理論用身邊的例子去理解,如此便簡單明瞭了,在與人溝通時也是同樣的道理,讓對方理解我所表達的意思最快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舉對方熟悉的身邊例子。特別在以後工作中,遇到的人不一定都懂財會專業名詞或術語,用身邊的事例就會使工作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

  整本書讀下來,不會覺得晦澀,徹底打消了“經濟學”這座大山造成的心理障礙。至少這本書使我明白了“理論來自於生活”這個樸素的道理,向我展示了經濟學的有趣,生動。對於生活中所看到現象的解釋,全書闡述了作者認為最基礎最重要的兩個經濟學概念:機會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則。機會成本是指為從事某活動而放棄其他事情的價值;成本效益原則意為唯有當行動所帶來的額外收益大於額外成本時,才值得這麼做,它外成本時,你才應該這麼做。這就是開頭問題的答案。

  比如:為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裡賣,可樂卻裝在圈瓶子裡賣?

  一是因為消費的習慣,可樂圓的適合拿在手上喝。而很少有人拿著牛奶盒子喝,雖然有的配了吸管。二是產品的不同特性,牛奶需要專門裝在冰櫃裡,運營成本高,如果是圓的,會使得冰櫃的利用率降低。而我們在超市看到可樂大多放在開放式貨架上。

  這是書上給出的答案,我相信這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可以聯絡現實生活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如王老吉、旺仔牛奶,有方的紙包裝,有圓的鋁罐包裝。至於哪種利潤高,我並不清楚,但從隨處能買到的情況看,不同包裝,不同定價的同種飲料在飲料市場都佔領一定的份額。我覺得,不管方或圓,更多取決產品定位和市場需求。

  由此也說明這本書更多的是喚起了我們思考的熱情和對經濟學的興趣,是從一個例子去學從哪個角度怎麼分析,書中還說了很多小事,不要太較真裡面的例子,因為作者和我們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有些例子不免無法理解。在以後,我們要運用經濟學來解決問題感受生活的魅力,它不僅對我們的事業有幫助更能優化生活。雖說並非每一個人都是經濟學家,但我們至少可以更積極地用心去思考,並把思考用於生活。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寧靜的課堂革命讀書筆記
牛棚雜憶讀書筆記
相關知識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書筆記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經濟學讀書筆記
可怕的科學讀書筆記範文
尼各馬可倫理學讀書筆記
小學教學讀書筆記
道德經章節讀書筆記作文
厚黑學讀書筆記
市場服務營銷學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