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村電影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中國農村電影的放映和農村題材電影的創作遭遇了市場化和城鄉差異的困境,中國農村電影事業的發展是中國電影走向繁榮和富強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構建和諧農村、平衡城鄉文化差異、提高農村精神文化水平的重要舉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農村電影研究述評 》

  農村電影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農村電影,通常是指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電影,這是從影片本身所涉獵的生活內容來界定的;廣義的農村電影,相對於城市電影的影院制或院線制而言,通常是指以廣大農民為主要消費群體、以廣大農村為發行放映場地的“電影工程”;除了狹義農村電影的基本內涵外,還包括基礎設施、制度建設、文化服務、從業隊伍、消費市場等諸多方面。本文使用廣義的農村電影概念。

  農村電影的概念始於何時現已無從查考。從發生學意義上說,電影自誕生之日起就偏愛於城市,因為城市能夠在人口集中、經濟發達、娛樂需求等方面為電影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前提條件,所以城市是電影生產和消費的天然土壤和樂園,而電影也是城市的寵兒。在世界範圍內考查電影發展的百年曆史,我們發現,在各個時期,全球電影資源的主體部分都是集中於大中城市,農村始終是次生的“二級電影市場”。但是,20世紀下半葉的中國卻是個例外。從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80年代末的40多年裡,由於我國農村人口數量多、比重大、幅員遼闊等特殊國情以及社會主義宣傳教育工作的具體需要,農村電影事業得到飛速發展:1957年,全國擁有農村放映隊6 700個;1965年,增加到9 800多個;1978—1982年,農村放映單位激增了32 000多個。據統計,1982年有126部故事片、舞臺藝術片和108部新聞、科教片到農村放映,達2 400萬場,觀眾累計達194億人次,平均每天有5 000萬農民看電影。①此時中國農村電影的繁榮局面可謂空前絕後、世所僅有!可惜的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無論是創作生產、發行放映還是硬體設施、政策導向等方面,大中城市幾乎吸納了中國電影的所有資源,而廣大農村甚至縣級以下的城鎮都成了‘被電影遺忘的角落’,20世紀80年代的輝煌成為永不再來的記憶。”②如今,雖然有“2131”工程即在21世紀初,在廣大農村實現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目標的政策性扶持,但農村電影依然冷冷清清。到2005年即“2131”工程提出長達7年之後,我們還看到以下令人痛心的局面:“農民想看電影,卻沒有人去農村放電影,事實上可放的電影也寥寥無幾。在有些偏僻山區,歲的孩子甚至不知道電影為何物。這就是中國農村電影市場的現狀。”③

  中國農村電影從繁榮到蕭條的巨幅下滑,成為中國文化事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自1999年以來受到了電影管理部門、文化管理部門、專業研究機構、電影學者等的高度關注,但是目前的研究成果並不多,概括起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關於農村電影市場的調查分析。因為政府部門的決策需要一些資料作依據,所以常託一些職能部門或專家學者做專門的調查研究。這方面的成果帶有官方性質,多半沒有公開發表。據我們的初步瞭解,因為這些真實的資料有一部分與官方公佈的資料有較大的出入,所以多數只是作為“內部資料”供決策部門使用,而不予向社會公佈。通過CNKI資料庫查詢2007年以前的論文,僅能找到2篇這方面的文章,它們是:《關於安徽農村電影市場的調查報告》,刊發於《電影通訊》1999年第2期,作者是安徽省文化廳社會文化電影處;《發展與繁榮農村電影市場的調查與思考》,刊發於《理論與改革》2000年第2期,作者是中共成都市委副書記黃忠瑩。這兩篇文章反映的一個基本事實是,不管是東部安徽還是西部四川,我國的農村電影市場極度萎縮,實現“2131”目標困難重重。要救活農村電影市場,必須進行政策扶持和資金扶持,同時建立健全適合農村電影發展的市場機制。另有2篇記者調查也反映了同樣的情況,它們是:《農村電影:蛋糕巨大誰人識?》原碧霞,《小康生活》2005年第12期和《農村電影:直面生死抉擇》崔曉林,《時代潮》2005年第5期。令人欣喜的是,2008年發表的3篇農村電影市場調查讓我們看到了一些轉機,這3篇文章是:《重慶農村電影生態調查》黎光容,《電影藝術》2008年第3期、《寧波市農村電影市場調查報告》郭學勤、鄒大鳴,《當代電影》2008年第5期和《寧波市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的實踐與思考》鄒大鳴,《寧波通訊》2008年第5期。三篇文章通過對當地農村電影的深入調查,反映出“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實施若干年後農村電影正在復甦和逐步興盛的工作成績。我們看到,“2131工程”的推進已初見成效,農村電影已然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既是各級黨政高度重視和關懷的結果,也是農民文化消費意識覺醒和農村電影市場回暖的重要表徵。

  第二,從文化學、社會學、傳播學角度研究農村電影。這方面的研究建立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具有較強的學理性。代表性的論文有3篇:一是賈磊磊的《新中國農村電影的多維空間》,刊發於《當代電影》1999年第6期。此文認為,對農村田園景色的詩意般的描述,是中國電影中存在的一種普遍的美學傾向;新中國的電影銀幕對“農村故事”的講述,總是源於農村的“現實景色”,中國農村電影中的“城市景象”,在道德上始終是一箇中間的灰色的邊緣地帶:向光明,它可以把人引向崇高的、理想的境界;向黑暗,它可以把人拖進罪惡的、陰森的深淵。基於城市的開放性、多重性的敘事空間,在中國的農村電影中歷史地形成了一系列“出走”的敘事主題。中國農村歷史語境的鉅變決定了農村題材影片敘事成規和語言表述方式的變化。二是張新科的《文化掮者•社會徙者•政治傭者•生活使者——20世紀50~80年代中國農村電影放映員社會角色評判》,刊發於《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此文選擇農村電影放映員作為特殊的研究角度,認為20世紀50~80年代的農村電影放映員是中國電影發展、普及和農村文化變革的開拓與躬行者,並嘗試從文化傳播、社會徙變、政治服務、文藝生活四個方面對其社會功用和社會角色進行分析評判。三是劉廣宇的《新中國農村電影放映的實證分析》,刊發於《電影藝術》2006年第3期。此文選取重慶的江津市④為研究個案,通過田野調查,援引文化學和傳播學的相關理論,對新中國農村電影放映的主要社會功能政治動員與資本積累作了比較細緻的梳理和分析。

  第三,對農村電影的文學/美學分析。主要從文字藝術性的角度對農村電影作深入分析。代表論文有4篇:一是皇甫一川的《女性的成長──新中國電影中新農村女性形象的演變》,刊發於《當代電影》1999年第6期。文章通過回顧1949年以來中國電影中新農村女性形象的變化,探討了這些形象所反映出的時代意義;二是張浩月的《新時期農村題材兒童電影分析》,刊發於《電影藝術》2005年第3期。文章認為,農村題材兒童片的表述者是城市的成年人,影片蘊含的其實是城市人對城市和自己的想象以及城市人對農村和農村兒童的想象。基於城市人在影片中體現出的對這兩個向度想象的流變以及年產量的走勢,作者對農村題材兒童片的發展脈絡進行科學的劃分。三是胡黎紅的《登絕頂覽眾山 憶輝煌細思量——回望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農村電影》,刊發於《電影》2006年第7期。文章認為,20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題材電影曾經蔚然成風,並一度佔據了中國電影的主體位置,成為創作與批評話語的中心。農村題材電影的成就主要體現在“關注現實的激情抒寫”“倫理視角和戲劇化的敘事策略”“鮮活明快的喜劇風格”等三個方面。但眼前是輝煌不再,農村電影已經被淹沒於都市影像的喧譁之中;四是王向輝的《結尾影像的寓意——兼談新時期以來農村題材電影主題的嬗變》,刊發於《太原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文章選取廣義的農村電影作分析文字,從多種多樣的結尾方式上,分析了新時期以來我國農村題材電影主題的嬗變軌跡。值得注意的是,《當代電影》2008年第8期上集中刊發了一組關於農村電影的很有分量的論文,除了國家廣電總局趙實副局長的講話《多出精品服務“三農”大力繁榮農村題材電影創作》帶有較強的政策指導性外,其餘幾位資深電影學者的論文,或從主題學的視閾透視農村電影發展的精神軌跡,分析重點集中於電影的敘述主旨上賈磊磊《中國農村電影中“出走主題”的嬗變》,或從題材的選擇和風格的變遷中總結農村電影創作的得與失,研究的著眼點在於農村電影未來的發展戰略和具體策略。 。李準《創新時代呼喚新的視野與激情——農村改革題材電影四題》、黃式憲《鄉土•詩情:迴響著時代變革的大潮新聲》、饒曙光《改革開放三十年農村題材電影流變及其發展策略》這組文章是“農村題材電影三十年及未來展望”主題論壇的理論成果,論壇的舉辦,對於促進農村電影及其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四,對農村電影的政策研究。針對農村電影事業的不景氣,電影工作者、管理者、學者從多種角度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如湖南省婁底市電影公司羅金元認為,要開發我國農村電影市場,應在三個方面下工夫:首先要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支援,這是開發農村電影市場的前提;其次要深化改革,積極探索,形式多樣,尋求開發農村電影市場的新路;再次要積極引導,培育適應新形勢下的農村電影市場。見羅金元《從我市的探索看農村電影市場開發新路》,載《影視技術》2000年第8期國家廣電總局辦公廳主任朱虹在“電影發展年”2005年提出了包括培育電影企業集團、深化院線制改革、大力實施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等在內的“十項重點任務”。見朱虹《建立農村服務體系 大力發展電影產業——解讀“農村服務年”和“電影發展年”》,載《電視研究》2005年第3期到2006年,關於農村電影的政策研究出現了一個新的現象,就是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高度,認識農村電影事業的重要意義。如山西省電影學會的楊志剛,在分析了農村電影市場的主要問題之後,根據具體情況提出了9項具體可行的對策建議,諸如發行放映單位要進一步更新觀念、成立專門面向農村供片的電影服務機構、積極與企業聯姻、大力推廣數字放映技術、建立獎勵機制,等等。見楊志剛《加大支援農村電影力度 促進新農村建設》,載《山西農經》2006年第3期固原市原州區文管所的夏華認為,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歷史程序中,農村電影仍然具有很強的公益性,政府的主導作用和政府扶持與資金投入不可缺少;另一方面,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加快培育和開放農村電影市場,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允許農民開展個體放映活動,實行有償服務,也是迫在眉睫。只有這樣,才能推動農村電影事業的良性迴圈和可持續發展,從而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和市場經濟新形勢要求的農村電影發展之路。夏華《在新農村建設中做好農村電影工作》,載《共產黨人》2006年第16期重慶市電影家協會主席、西南大學影視藝術系餘紀教授帶領他的研究團隊,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認為縣級電影公司才是目前農村電影事業發展的瓶頸,是“一個繞不開的關口”。縣級電影公司的屬性定位及其改制中的博弈,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文化生產息息相關,是新一輪文化改制的關鍵鏈環之一。餘紀《縣級電影公司的屬性定位與改革路徑選擇》、劉帆《區縣電影公司改制中的博弈——以重慶市為例》,載《電影藝術》2008年第3期

  第五,對農村電影的產業研究。這方面的研究最為薄弱,只是散見於市場調查分析和政策研究之中,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篇文章從經濟學的角度對農村電影產業做完整的分析。這種現象不是偶然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我國電影產業的現實基礎決定的。眾所周知,由於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的特殊性,自上世紀十年代以來,城鄉差別在經濟、文化領域表現得越來越突出。而當電影的政治教化功能逐漸弱化、娛樂消費功能逐漸強化之後,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廣大農村的電影消費能力。久而久之,農村電影市場幾乎成了“被遺忘的角落”。中國電影產業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是“城市電影”產業,而沒有了“農村電影”產業的哪怕一點點份額。這樣的現實基礎使得人們根本就沒有“農村電影產業”的基本概念,當然也就不可能有這方面的理論成果。這是導致農村電影產業研究十分薄弱的根本原因。只有當城鄉差異所引發的社會矛盾凸顯到影響我國現代化程序和社會整體發展的時候,國家出臺了“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2131工程”等一系列的舉措,農村電影這塊曾經輝煌又逐漸衰落的土地,才又以其政治意義的特殊性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巨大的商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當然,這裡還有一個重要的背景,就是中國電影產業在城市的不景氣、在資源及發展空間上的受限,使得國產電影業不得不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老路。這其實是一次無可奈何的轉向,並非主動出擊。山西電影製片廠廠長李水合的所謂“二級市場”的成功操作,就是一次典型的突圍。見《“農村包圍城市”——訪山西電影製片廠廠長李水合》,載《大眾電影》2006年第15期我們認為,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對農村電影的產業研究必將成為一個新的理論熱點。

  以上五個方面的研究有時相互交織,很難截然分開。

  農村電影工作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中發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加強農村電影的理論研究,振興農村電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繁榮農村文化事業,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但是,目前看來,農村電影工作事實上是困難重重,舉步維艱,我國西部地區尤為嚴重。1998年以來,由文化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聯合提出的“2131”工程,事實上並不像一些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結的那麼樂觀。顯然,如何解決農民看電影難的問題,如何推進和落實“2131”工程,從而使電影作為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還有待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好在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的整體復甦已經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的未來:2008年的國產電影總票房已經突破43億元,取得了斐然佳績,儘管這43億元主要是通過城市影院的4 100塊銀幕實現的⑤;2009年中國電影綜合效益106?65億元,同比增幅達26?47%,電影消費已經和教育消費、新媒體消費、旅遊消費和演出市場成為2009年中國居民文化消費四大熱點。⑥隨著新農村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大力推進,我們有理由相信,下一步,中國電影的春風一定能吹拂廣闊的農村天地!

  註釋:

  ① 夏虹:《一天有五千萬農民看電影》,《瞭望》,1983年第10期。

  ② 黎光容:《重慶農村電影生態調查》,《電影藝術》,2008年第3期。

  ③ 魏運亨:《“農村電影市場真是到了谷底!”——一位農村電影經紀人的實話實說》,《瞭望》,2005年第33期。

  ④ 江津原為重慶直轄市的地級市,2006年撤市設區。

  ⑤ 《2008年國產電影票房突破43億》,央視網訊息午夜新聞,CCTV,2009-01-10。

  ⑥ 《中國電影票房增長全球最快》,《香港文匯報》,2010年5月7日。

  [作者簡介] 田義貴1967— ,男,重慶人,文化與傳媒博士,西南大學文學院影視藝術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影視產業與文化傳播;黎光容,女,重慶人,電影學碩士,西南大學文學院影視藝術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電影營銷。

  來源:《電影文學》 2011年05期

  篇二

  《 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概況 》

  摘 要: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是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的延伸和發展,是一件惠及老百姓的實事、好事,是提高農民文化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但是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仍然暴露出來了一些問題,如部分農村偏遠地區看電影難、資金投入不足、放映內容陳舊等,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促進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的順利進行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村 電影放映工程 措施

  中圖分類號:J9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6b-0236-01

  目前,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正在由膠片放映向數字電影放映的轉變時期,這極大地提高了放映質量,得到了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農村電影放映工程以“政府買單、群眾看電影”的形式,讓農民在農閒的時候通過豐富的影視文化作品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豐富業餘文化生活。這一舉措對實現和保障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普及科學技術知識,提高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素質,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存在的問題

  1部分農民群眾看電影難。邊遠鄉村居住零散,只有居住在村委會和交通相對較好的村落老百姓才能看上電影。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對交通工具是一個極大的考驗。現在的數字放映裝置多而笨重,如果沒有車,基本是寸步難行;但是由於各種原因,現在放映人員下鄉基本是要自己去租車放映,這在時間的把握、安全的考慮上等各方面都難以保證。個別偏遠地區由於交通不暢,交通工具難以開進村裡,這部分農民很難看到電影。

  2資金投入不足,放映員工資待遇偏低,放映積極性不高,工作難以做到讓農民群眾滿意。在場次補助標準上,財政補貼撥款遠遠不夠,如運輸距離遠近不一,放映員工資、下鄉補助、機器拆舊、供電、協調等都需要較大的開支。數字電影放映要求購入大量的數字投影儀以及裝置的後期養護維修,對於大部分數字電影院線公司都是一筆巨大的費用,需要各級財政的大力支援。另外,電影公司一直在從事代理髮行,功能單一,沒有雄厚的資金積累,人員隊伍龐大,機構臃腫,養老、醫療保險等壓力沉重;電影公司放映人員的年齡以45歲到55歲年齡段的佔絕大多數,而且有相對一部分是體弱多病者,能熟練掌握技術且願意為農村服務的年輕人很少這主要是因為給放映員的工資待遇不高,嚴重挫傷了放映員的積極性。

  3放映內容陳舊,質量不高,不能滿足農民群眾的需求。影片的內容不吸引農民群眾,與它們的需求差距太遠;好的精品影片太少。農民群眾的文化素質不是很高,喜歡看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影片,現代軍事題材片,反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人新事的故事片,以及能夠幫助農民進行科學種植、養殖、引導農民致富的科教片和科幻片等。一些所謂國外的大片與農民群眾的需求不相適應。

  4部分地區領導重視不夠,監督管理不嚴,使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成為形象工程,難以持續發展。由於農村工作千差萬別,確實比較難抓,而且公益電影放映又是對地方沒有經濟收益的事情,因而難免一些地方的領導幹部未能引起足夠重視。建議將這些工作也納入幹部全年工作考核範圍之列,對於一些組織得當,措施得力的幹部,上級部門應該給予獎勵,而對那些馬虎行事,甚至不作為的幹部應該給予嚴肅的批評甚至處分。個別主管領導和部門的認識仍然不到位,存在領導不力、工作不實的現象。

  2 解決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問題的措施

  1各級財政加強資金支援的力度,加強對農村電影放映場次補貼的監督管理。各地要嚴格執行國家的相關規定,明確場次補貼專項資金的使用範圍以及發放渠道。場次補貼專項資金作為國家財政投入,不是按人來進行的撥款,而是按照電影放映事業進行的撥款,是為了保證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的順利實施,不是為了養活某些人的專款,用於直接補助農村電影的放映活動,要確保費用是用於支付放映員的工資。要建立農村電影放映場次補貼專項資金監督檢查制度,定期對資金使用、發放、成效等方面進行檢查,並將檢查結果進行公示,接受全社會的監督。

  2加強放映員隊伍建設,使之滿足數字電影放映的需要。各地要想辦法吸收一批高素質的年輕人加入到農村電影放映工程中來,為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的順利進行增加活力。放映員要更新觀念、加強學習,能夠熟練運算元字放映裝置,播放出高質量的數字電影,提高放映質量。

  3針對交通不暢的問題,建議政府免費為電影公司配備幾部專門用於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的專用車,以保證邊遠地區的農民群眾能夠享受到電影放映工程帶來的實惠。

  4推出高質量電影題材的作品,激發農民群眾看電影的積極性。創作人員應該瞭解新時期農村電影工作的特點,創作出有血有肉受農民群眾歡迎的優秀作品。我國農村有著深厚的農業文明歷史、民風淳樸、自然風光秀麗等,只要創作人員深入到農村中去,就可以發現許多可以開發利用的素材。縮短優秀國產作品在農村放映的時間,讓優秀國產作品儘快進入農村,提高農民群眾看電影的積極性。

  5建立科學規範化的管理體制,加強對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的組織領導。廣電部門加強對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的組織領導,建立靈活、高效的農村電影管理體制,對農村電影實行統籌規劃,制定正確的政策進行引導,加強組織協調和檢查監督,促使農村電影健康有序地發展。建立健全監管平臺,加強對農村電影放映情況的監督,確保電影放映資料真實有效。

  3 結語

  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給廣大的農民群眾帶來了精神食糧,豐富了農民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針對農村電影放映工程中出現的問題,各級部門要加強認識和監督,以促進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持續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麗萍,羅金元.抓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建設的一點建議[J].中國電影市場,20086.

  [2] 鄒大鳴.寧波市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的實踐與思考[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84.

  [3] 劉漢文.農村電影放映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之路[J].當代電影,201012.

  [4] 董潔.加強農村電影的發行放映工作促進農村電影市場的繁榮發展[J].吉林農業,200910.

有關推薦:

淺談法律與電影論文
廣播電視新聞的編輯技巧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農村電影論文
關於教育電影論文
關於農業機械論文
關於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障礙與調節論文
關於中國新農村建設論文範文
關於農村金融市場的論文
關於農村基層幹部管理畢業論文
關於農村水利建設畢業論文
關於農村養老保險論文
關於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