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微電影發展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微電影作為新媒體時代誕生的影視藝術,近年來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了驚人的市場成績和社會關注度,隨著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和手持智慧終端裝置的普及,國內微電影產業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微電影的未來發展方式和對策 》

  一、微電影的定義

  實際上,目前對於“微電影”各界都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可以廣泛的認為,微電影是指片長一般在30—300秒之間,具備著與傳統電影大片同樣的高製作水準。內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公益教育、商業定製等主題,可以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由於情節符合當下主流人群對於精神自由的進一步追求,碎片時間被充分利用,使得過去曲高和寡的電影藝術真正迴歸大眾,因而受到廣泛好評。

  二、案例分析

  接下來,本文挑選了三個不同型別的微電影案例,從是否達到傳播微電影的目的效果作為角度考慮,選擇了兩個成功案例《一觸即發》、《老男孩》和一個失敗案例《不跟隨》,通過對比分析,得出微電影的制勝之道和可能存在的失敗因素。分析與對比分析:本文首先分析了一下《不跟隨》沒有達到諾基亞預期宣傳效果的原因,然後對《一觸即發》與《老男孩》這兩個成功的微電影進行對比分析,探尋其制勝之道。

  一《不跟隨》沒能達到預期目的的原因。

  1故事性不強,過多強調畫面的質感,很多觀眾評論說沒有看懂。2缺乏原創性:該微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不跟隨”,該主題貼合其所銷售的諾基亞N9手機“不跟隨”其他主流手機採用安卓系統的精神,但是該微電影的畫面與《刺客信條》的主題曲《IRON》的MV相似度很高,此舉有悖於不跟隨精神。

  二《一觸即發》與《老男孩》的對比分析。

  製作效果:前者儼然是一部濃縮的高科技電影;後者手法細膩,它的純淨和真實達到了很好的情感營銷的效果。前期宣傳:前者明星效應,首創“微電影”概念,幕後花絮、劇透資訊、全網首映從凱迪拉克官方微博爆出,各大入口網站“一邊倒”正面傳播;後者作為11度青春系列的微電影壓軸作品,前期的10部微電影的播映和鋪墊,首發通過新浪微博加V名人的轉發出現在公眾眼中。營銷方式:前者病毒式營銷、藉助各大社交平臺;後者口碑營銷、情感營銷、藉助各大社交平臺、視訊網站。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雖然《一觸即發》與《老男孩》一個是“微電影”的開山之作,一個是“微電影”的典範之作,但是就後期影響力方面,很明顯《老男孩》帶給大家的主動關注更多。加上“科魯茲+優酷+中影集團”的三強聯手合作不再侷限於品牌方與視訊網站之間,而是加入了製作方的支援。《不跟隨》雖然啟用了明星演員,但缺乏原創性的內容與配樂,成為被大家批評的焦點。那麼明星演員與草根演員在微電影的領域孰輕孰重?什麼樣的題材又能夠深入人心?原創性是否非常重要呢?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進一步探尋。

  三、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在問卷星網站釋出問卷,針對人群為大學生,此次問卷共收到有效問卷112份,樣本的性別構成為男性40.54%,女性59.46%。問卷來源於全國11個省市,還包括海外留學生。從調查資料統計分析來看,在所有的被調查者中,選擇觀看微電影的原因主要分為兩類:48.21%認為微電影短小精悍,不費時間;40.18%的認為微電影的視訊內容豐富,有許多原創,正恰恰迎合了微電影的兩個典型特點。而在獲取微電影的方式上,也重點分為兩類:有39.29%的人群通過視訊網站廣告分享,41.96%的人群通過社交網站分享獲取微電影的資訊。這就印證了為什麼各大企業要選擇社交平臺造勢的經營模式。因為許多人群都是通過平臺分享,朋友轉載。因此,要達到宣傳的效果,首先要吸引人們的關注,這也是微電影成功的前提。微電影的宣傳只是一個方面,而微電影真正的成功因素還要看消費者喜歡看什麼樣的微電影。

  在調查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談及會點選什麼樣的微電影的時候,作為年輕的大學生群體竟然沒有一個人選擇擁有著名演員、著名導演這類的微電影。我們認為在電影的宣傳元素中,明星效應是一個不可以忽略的因素。顯然這樣的觀點在微電影界是不受用的。在調查過程中,我們還發現40.54%的人群對微電影的編寫,表示感興趣。又有70.54%的人認為缺乏創造力是微電影失敗的因素,而廣告植入生硬過多隻佔到了所有被調查者的46%,顯然可見微電影的內容與原創性是觀眾更看重的

  四、微電影的未來發展方式與對策

  一內容具有原創性和開創性。1、如果失去原創性,或者照搬他人的模式,既不能引起網友們的關注,也會失去大家觀看、分享、轉載的熱情,達不到微電影宣傳的效果,失去持續影響力。2、內容沒有創意即使是原創的微電影,也會成為滄海一粟,這就需要認清楚網友們更需要什麼,前期的調研準備是必不可少的。

  二形成產業鏈和專業的製作團隊。如今的微電影存在許多不規範的因素,目前微電影出現了一種氾濫的趨勢,品質參差不齊,惡搞濃重嚴重,這也是眾多被調查者反應的問題。所以為了保證微電影的產業可以持續的繁榮下去,猶如電影一樣,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與製作團隊是必不可少的。它們可以存在現有的電影製作公司下,開闢專門拍攝微電影的部門等。

  三擴大受眾面。許多的微電影都加入了時下最流行的元素,比如七喜廣告裡的“穿越”等。而且大多數微電影以幽默、風趣為主,很明顯這樣的微電影受眾則年輕人居多。因此,要想擴大受眾面,內容形式豐富才是首位。比如可以在微電影中多多加入公益因素,例如海天光明的“光明行”等。

  四與傳統媒體合作。眾所周知微電影多是與各大社交網站、視訊網站合作,宣傳造勢和活動也都是在各大論壇,基於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等報道多是引起關注後的被動宣傳,這樣不僅流失了很多關注,也降低了影響力。現如今,傳統媒體的作用還不能完全被網路替代,所以猶如電影一樣,傳統媒體的宣傳不容忽視。比如預告片可以在電視娛樂節目上宣傳等。微電影屬於剛剛起步階段,在給我們帶來新鮮感與視覺盛宴的同時,同樣也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因素。未來的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期待更多優秀的微電影作品能讓我們在這個越來越小、越來越快的時代有那麼一刻停下來,享受微電影帶給我們的感動和思考。

  篇二

  《 微電影發展趨勢下的影視專業教學的轉變 》

  摘要:微電影的發展勢頭依舊強勁,在年輕人群中傳播廣泛。藉此契機,教師吸取微電影發展趨勢中的特徵,將其中適宜教學的特色運用在課程實踐中,更新教學方式及思路,進而形成影視教學的新特色。本文總結了微電影發展趨勢中的六個重要的特徵,藉此分析了趨勢引導下學生創作的三個重要方面,以促進影視專業教學思路的轉變。

  關鍵詞:微電影;趨勢;教學引導;教學思路

  目前國內對微電影的關注度頗高,微電影的創作群體也呈增長趨勢,其數量和質量有所提升。微電影的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各種微電影網站建立,形成微電影的釋出平臺,集中了相對優勢的微電影資源;諸多的微電影節成立並相繼持續舉辦,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短片電影的評選盛典,亦是專業或非專業創作群體的作品得到認可的有效途徑。針對現今微電影發展的熱度,在尾隨其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冷靜思考的是微電影的發展趨勢。也就是說,微電影已然呈現出的某些特徵,極有可能持續呈現或強化呈現,未受關注的特徵,也有可能被微電影平臺吸收併成為完善其發展的一個部分。

  從教學的角度思考,總結微電影現階段的特徵以及發展趨勢,及時抓住微電影平臺中的前沿脈搏,是訓練並指引學生短片創作的優勢路徑。目前,微電影已經呈現出的明顯特質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商業運作,即微電影和廣告的結合形成的以宣傳產品或品牌理念為導向的短片作品;二是自由創作,即自由群體為主導的不受商業驅動的短片創作,在主題選擇和影片風格上較為多樣化。這兩類都得到了網路傳播和電影節評選的雙方關注,形成微電影平臺上較為穩定的發展態勢。在這個框架之下,微電影的發展趨勢得以從微電影創作本身及社會認可兩方面探查。其自身形態的變化和市場、受眾產生的影響密不可分。因此,微電影發展趨勢中的眾多特徵都從以上因素中展開。

  一、微電影的發展趨勢

  微電影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諸多優勢,從自身角度來講,其更注重對傳統電影的優質因素進行吸收。傳統電影的製作講究畫面、聲音、特技等,因此製作週期較長,視聽感受效果較好,適宜在大螢幕放映。微電影的製作改變了以往拍攝電影短片的方式,及時吸收新科技的元素,採取了製作大片的架勢,聲畫效果精良。從某些品牌商拍攝的微電影,如康師傅、諾基亞等,可以看出,由於有著充足的經費支撐,這類微電影的視聽效果良好。即使是學生製作的微電影,也往往採用高清裝置,追求聲畫效果。隨著學習電影製作的人越來越多,對國外相關書籍的翻譯增多,人才培養質量提高,電影作品的品質得以提升。所以,精良的聲畫效果是微電影在發展過程中將會得以強化的一個特徵。

  第二個趨勢可以總結為電影姿態。一方面基於視聽質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基於業界對微電影認可的模式。現今流行的較具有權威性的審視方式即通過微電影節的舉辦評定作品的成績。以北京國際微電影節為例,從結構上看,該專案基本遵循了常規電影節的模式,其各種獎項的設定呈現出電影姿態。所以,業界對微電影的認知,並不侷限於短片和學生這樣的關鍵詞,而是把微電影當成電影進行的賞評。

  有的微電影節在獎項設定中增加了“創意獎”“傳播獎”“人氣獎”等不同於傳統電影短片評審的獎項,此類獎項有助於體現出微電影某些方面的特質。不過現今人們對微電影和電影短片的認知觀念會在主觀感受上產生不同的傾向,因此在電影短片的榮譽認證中往往不設立此類獎項。但“電影姿態”的這個趨勢在微電影發展過程中會有持續呈現,其變化有待於人們對微電影認知觀念的轉變。這裡改變的不僅僅是人們的觀影習慣,更是受眾對電影短片概念的更迭。

  過往對電影短片的認知,往往界定在未能夠正式走向電影拍攝崗位的電影從業人員的習作,以此證明自身拍攝電影的能力,並藉助這樣的短片作品,敲開電影生涯的大門。所以,過往的大學生創作的短片,尤其在技術裝置的限制下而形成的質樸的聲畫效果,會比較容易得到觀看者的諒解和接受。微電影的興起和繁榮將這種局面逐漸打破,最重要的改變是認知和習慣。微電影的創作已不僅侷限在專業人士的範疇,門檻的拓寬使得微電影的創作走向了自娛自樂的媒體環境。也就是說,對於微電影作品的賞析和認可,一方面可以有著權威釋出的途徑,另一方面可以滿足創作群體的自我欣賞。而隨著平板客戶端的普及,微電影的傳播路徑又增加了一個更顯自由的層面。

  諸多APP如魔力視訊,都會設有微電影頻道,形成一個類似傳統的電視訊道的平臺,觀眾可以在這個平臺裡自由點播。這對刺激微電影的平民化創作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在這個平臺裡,准入門檻依舊很低,但傳播力量卻很強大。所以,媒體環境的寬鬆包容了這種自娛自樂的精神,也成為微電影在發展過程中的第三個重要趨勢。

  而微電影節的系統化、常態化將會成為微電影發展的第四個趨勢。目前的微電影節很多,各地、各高校以佔據半壁江山的姿態紛紛舉辦微電影節,所以微電影節的權威性蕩然無存。但隨著優勝劣汰的競爭規律,以及主辦方是否能堅持在微電影節評比的路程中克服各種困難以維持電影節的運作,將會形成部分微電影節的常態化發展,進而系統地、有序地迴圈,將微電影節提升到一個高度,使之更具有權威性,甚至面向國際。與此相悖論的是微電影究竟能夠生存多久的問題。作為時代潮流中的一分子,微電影的興盛實則和微博等此類新興事物密不可分。

  微電影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隨著潮流演變而調整自身狀態,還要結合電影及電影短片的特質。現今最為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微電影的“微”性究竟如何定義。除去動畫微電影、廣告微電影這兩種因傳統收視習慣形成的長度限制,其餘型別的微電影創作都會出現30分鐘以上的作品,所以微電影和電影短片的區分度不明顯,“微”特徵和電影短片交融混雜。從目前的狀態來看,微電影和電影短片的關係更像是同一事物的外形和內涵,微電影是該事物的外在形態,以適應時代潮流的包裝存在,而電影短片則是沿襲了傳統電影創作技法的實質內容。這個問題值得思考的一面就是,微電影的發展趨勢之五———迴歸電影短片的本體,微時代的終結。

  當人們對各種“微”事物失去興趣之後,微電影的市場活力悄然下降,這個時候會有一個新的名詞取代微電影,但微電影的本質不會發生變化,除非微電影在日後的發展過程中,能形成不同於電影短片的獨特氣質,從而在電影的範疇內穩步紮根,形成獨特的風格,進而延續生存。鑑於和電影短片的密切關係,微電影作品中劇情片佔據了主導優勢。以宣傳某產品為主的微電影、或以動畫形式表現的微電影等,都傾向於通過故事講述的方式,喚起受眾對作品的情感認同。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微電影節在作品型別的引導上,並沒完全照搬傳統電影短片的評審模式,對作品型別加以強調。

  所以,紀錄片和實驗片在微電影創作中較不受關注,尤以實驗片最為突出。實驗片的創作實際上是有難度的,這需要對電影的學習和認知達到較深的程度。但是,實驗片對電影風格的開發,對固有形態的突破是有先鋒作用的。而微電影的傳播平臺實際上給實驗片創造了良好的生存空間,網際網路的掩護使得實驗性的微電影能夠得到相對自由的表達,甚至可以有大膽的嘗試。以實驗片為主導的、在電影風格、形式、題材等多方面產生突破性發展的微電影極有可能成為微電影的獨特氣質,進而逐漸形成微電影不同於電影短片的發展空間,形成微電影發展的第六個趨勢。

  二、趨勢引導下的學生創作

  在目前的影視教學過程中,微電影創作被諸多專業老師認可。結合課程設計和微電影的特徵,在較短的教學週期內能夠引導學生學習影視創作且產生成就感,微電影實則較為適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引導起到關鍵性作用。應和微電影發展趨勢的教師引導會對學生創作作品的收效產生事半功倍的意義,這完成的不僅是一門課的教學工作,更是用教師的眼光和見識對學生創作的思路、學生認知影視作品的觀念、甚至是學生把握時代資訊的方向起到的影響。介於本文整理出的微電影發展的六個趨勢,教學引導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首先是精良的視聽效果。

  影視專業的專業優勢不僅體現在先進且專業的裝置使用,更關乎最終呈現在影視螢幕上的視聽效果。學生的創作一般都能夠完成較工整的構圖、光線、色彩等傳統視覺效果的配搭,也能夠實現符合錄播標準的聲音效果的拾取,但不夠精緻。這裡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學生的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課程作業的拍攝往往強調影視創作某一環節的學習,有側重的方向;二是思維導向。對於課程學習,較常見的認知是:完成課程作業即可。後者對學生作品效果的欠缺起到更深層次的影響。實際上,每一次的課程創作都可視為微電影創作練習,這裡容許存在課程的側重點,但無論側重於影視創作的哪一個環節,最終都會指向銀幕呈現。所以,教師首先需要轉變思路,讓學生有意識地追求精良的視聽效果,不僅能夠充分利用教學裝置中先進的硬體資源,亦能夠樹立更高的標準,不斷進步。

  第二是以情節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講故事是做劇情的基礎,一個好的故事才具有成為好電影的前提。從目前的幾個較有影響力的微電影節的舉辦可以看出,各種大賽對學生創作微電影的導向,即:偏重劇情類微電影創作,並常常輔以某一家廣告商的形象宣傳。這就結合出兩種意識:一是講故事,二是重經濟。故事講得好不好,直接決定了作品是不是夠好看,有一個好的故事基礎,才有可能創作出有意思的情節。實驗片不太適合學生創作。實驗片在電影認知、創作中對學生提出的要求實際上是較高的。學生創作應仍以劇情片為主,因此需要講好故事。

  經濟意識的欠缺,直接決定了學生創作時自我意識的淡泊,這並不是不提倡導演為中心,而是更強調對市場的尊重。一部微電影作品,即使再短小,也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創作,沒有觀眾,就等於是沒有完成該作品的生命歷程。作者電影理論對學習中的學生創作是很有影響的,加之早些年網際網路並沒有如今發達,電影的傳播載體以影院為主,短片創作及推廣僅限於學院環境,所以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內,中國學生的作品往往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作品題材較偏門,內容較為晦澀難懂。微電影的宣傳、引導給現今中國學生短片創作提供一個很好的思路,這就是市場意識。

  所以,“以市場為導向”不單單是指作品的傳播、放映形成的買賣市場,還包括學生頭腦意識中對市場的認同感。真正的藝術作品是雅俗共賞的。因此,既要把自己看成作者,又要把自己看成導演,既不能在作品中失去自己,又不能過於沉浸在自我中,從而培養起注重市場需求的學生創作,這也就不太可能為了市場而創作,流於低俗。目前較為普及的開發學生作品市場潛力的行為往往是將創作出來的作品上傳至網際網路,形成展映平臺,從而告別孤芳自賞。

  但其實,學生作品中出現的服飾、學習用品等道具,以及拍攝環境等,都具有市場價值。對於此種市場價值的挖掘,也應納入學生市場意識的培養過程中。持續多年的全國大學生廣告大賽,一直採取和企業合作的辦法,以命題、半命題的形式向大學生徵集作品,其中包括視訊創作。這種方法其實在教學過程中一直予以實施,但有所欠缺。

  這也關乎市場意識的培養,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忽視市場因素,只注重作品拍攝。因此,命題的範圍狹隘,思路容易受到侷限。大賽中的半命題、命題形式給予影視教學的優異啟示在於拓寬命題的範圍,將觸角伸及更廣闊的領域。以某廣告命題實則就是市場意識的強化,不僅在於創作中某品牌產品的出現,還在於拍攝經費的提取及後期宣傳的製作。因此而形成的產業鏈的意識培養,可以幫助學生走出自我沉浸的怪狀,形成更全面的創作姿態。

  第三是簡淺入手,倡導積極的價值觀念。學生的創作容易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會受到韓劇、臺灣劇、獨立電影等影響,在故事講述尤其是情感表達上過分糾葛。剛開始創作的學生,一方面是不知從何下手,找不到適於創作的出發點,另一方面是眼高手低,傾向於劇情複雜晦澀的創作。

  從廣告型微電影和公益型微電影作品中得到的啟發能夠較好地解決這種尷尬的局面。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注意選擇簡單而又淺顯的主題,以命題或半命題的方式帶動創作,這樣可以有效抑制不知所措的境況,避免複雜的情節創作,又可以很好地牽引出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學習好講故事的本領。高年級的學生更需如此。

  微電影的創作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作品要在短時間範圍內完成完整的情節刻畫。因此,集中某一個點展開情節設定,從簡淺的主題入手,不用擔心題材是否庸俗,也不用擔心故事是否平淡,只要抓住主題的靈魂,同樣能夠創作出有深度的作品。目前國內有影響力的微電影節在作品徵集上明確給出微電影創作的有益啟示,即價值觀念的導向。

  比如第三屆北京國際微電影節以清明節、端午節為主題,製作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系列微電影。清明節和端午節的主題從弘揚中國文化的積極意義上對學生作品中容易出現的灰暗情調予以抵制。以90後為主要群體的大學生,在創作作品的時候較喜歡重口味,容易表現生活中的灰暗題材、主人公的失落情緒、畸形的情感鏈條、變態的人物關係、陰險的內心世界等。獨立電影對大學生的影片創作產生過影響,這也是造成學生作品價值觀傾向的原因之一。

  處於學習過程中的大學生,創作作品的靈感和題材應更多來源於生活,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凝聚在他們的影視作品中。因此當我們在銀幕上看到較多此類重口味作品的時候,實際上反映出兩點:一是學生觀察到的生活多為畸形狀態,忽視生活中較陽光的一面;二是學生缺乏對生活觀察,作品創作沉浸在自我想象的空間裡。因此,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有必要適時倡導積極的價值觀念,形成健康的創作思路和環境,爭取正能量的銀幕傳遞。

  微電影目前的發展境況良好,影響力較大,尤其在年輕人群體中傳播廣泛。藉此契機,教師吸取微電影發展趨勢中的特徵,將其中適宜教學的特色運用在課程實踐中,在和市場及時代接軌的過程中更新教學方式及思路,激發學生創作的新的興趣點,形成影視教學的新特色,促進該專業教學的優勢發展。思路轉變是教學改革的前提,積極吸取新鮮元素是思路轉變的方法之一。將學生創作結合微電影發展,是教學思路轉變後成果的具體體現,從而引領教師教學不斷進步。

有關推薦:

廣播電視新聞的編輯技巧論文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專業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微電影發展的論文
關於電影方面的論文
關於人工智慧發展的論文
形勢與政策關於網際網路發展的論文
關於計算機網路發展的論文
關於計算機發展的參考論文
關於計算機資料庫發展的論文
關於可持續發展的口號
關於可持續發展的口號
初二關於寫科技發展的利與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