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不發放加班費應該怎麼維權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職工被安排加班後,法律規定是有加班費,但有的企業就是不發放加班費的,那沒有加班費怎麼維權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企業不發加班費維權辦法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企業不發加班費維權辦法

  加班費是指勞動者按照用人單位生產和工作的需要在規定工作時間之外繼續生產勞動或者工作所獲得的勞動報酬。勞動者加班,延長了工作時間,增加了額外的勞動量,應當得到合理的報酬。對勞動者而言,加班費是一種補償,因為其付出了過量的勞動;對於用人單位而言,支付加班費能夠有效地抑制用人單位隨意地延長工作時間,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根據勞動法和國家的有關規定,用人單位在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情況下應當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即加班費。本條肯定了勞動法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關於支付加班費的立法精神。

  公司不給加班費員工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或者提起勞動仲裁。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1、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2、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3、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4、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誰承擔證明加班事實責任

  《司法解釋***三***》第9條規定:勞動者主張加班費的,應當就加班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責任。但勞動者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掌握加班事實存在的證據,用人單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不利後果。

  勞動者加班又沒有加班費這個問題一直是我國勞動法司法審判領域的一個難點,有觀點認為加班事實的舉證責任在用人單位,因為用人單位有儲存考勤記錄的法定責任。也有觀點認為加班事實應根據民事訴訟的“誰主張誰舉證”原則進行確定。

  本條司法解釋出臺,一方面明確了加班事實舉證責任的分配,另一方面也為儘可能保護勞動者權益留了一點小尾巴:“但勞動者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掌握加班事實存在的證據,用人單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不利後果。”

  但總的來看,未來一段時間內,勞動者如要向用人單位主張支付加班費,需要在工作期間注意蒐集維權證據,比如真實有效的考勤記錄、簽到打卡表格等相關材料。

  然而,此次《司法解釋***三***》的出臺,企業並不能輕視加班費的管理。企業仍應進一步建立健全工時、工資和考勤休假制度,通過制度規定和合同約定來有效預防加班費支付事項上的法律風險。

  企業加班費的支付標準

  按照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支付加班費的具體標準是:

  1、在標準工作日內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150%的工資報酬;

  2、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200%的工資報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標準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和休息日、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都是佔用了勞動者的休息時間,都應當嚴格加以限制,高於正常工作時間支付工資報酬即是國家採取的一種限制措施。但是,在上述三種情形下組織勞動者勞動是不完全一樣的,如法定休假日對勞動者來說,其休息有著比往常和休息日更為重要的意義,也影響勞動者的精神文體生活和其他社會活動,這是用補休的辦法無法彌補的,因此,應當給予更高的工資報酬。用人單位遇到上述情況安排勞動者加班時,應當嚴格按照勞動法及本法的規定支付加班費。屬於哪一種情形的加班,就應執行法律對這種情況所作出的規定,相互不能混淆,不能代替,否則都是違反勞動法和本法的行為,都是對勞動者權益的侵犯,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根據本條的規定,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的,應當視為違反勞動法的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勞動者可以依據勞動法和本法的有關規定,要求用人單位補發其為了完成超過合理數量的勞動定額而加班工作的工資報酬。


猜你喜歡:

企業不發放加班費應該怎麼維權
東莞加班費有什麼糾紛判決案例
相關知識
企業不發放加班費應該怎麼維權
企業不發放加班費應該怎麼維權
勞動節不給加班費應該怎麼維權
加班老闆不給加班費應該怎麼辦
加班老闆不給加班費應該怎麼辦
離職後索要加班費應該怎麼舉證
國家法定節日的加班費應該怎麼算
加班後應該怎麼計算加班費
事業單位發放加班費的標準是什麼
加班不給加班費應該到哪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