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時間的人讀後感三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尋找時間的人》講述了一個關於時間的哲理故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尋找時間的人讀後感,希望您喜歡!

  尋找時間的人讀後感篇一

  《尋找時間的人》是一本寫給大人的童話書,它深深的打動了我,並且那麼深地產生了共鳴。

  在書店裡一眼看上它,是由於書名中的那兩個字——時間,讓我一下子敏感起來。近幾年,總是感覺每天忙忙碌碌,疲憊不堪。仍然是每天的24小時,和從前比,卻彷彿被抽走了一半。我也常常自問,時間都到哪裡去了。每天看著馬路上匆忙的腳步,匆忙的人群,裹挾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我也跟著一起隨波逐流。看不到前方的路,也找不到方向和出口,彷彿迷路的羔羊,被帶著四處亂撞。

  隨之而來的是內心的焦慮。上下班的途中,我們沒有看風景的心情,要麼想著將要做的和沒做完的工作;要麼戴著耳塞聽或看那從網上蕩下來的音樂、電視劇,唯恐浪費掉一點點時間。

  我們得擠出更多的時間去看一場電影,聽一場音樂會。諾大的城市,常常一件事需要耗去半天的時間。過去我們用時間來買錢,現在我們用錢來買時間。為了更快的到達目的地,我們只好花更多的錢打車,但如果遇上堵車,那更是堵心的事兒。為了上班族能用最短的時間解決吃飯問題,超市裡充斥著方便和半成品的食物,為此,飯店排隊也成為家常便飯。更多的人為了排解內心的焦慮選擇了在這裡狂吃海喝。房價貴我們買不起房,一頓飯總還是吃得起的吧。每天人們加班到8、9點鐘再正常不過,晚飯成了夜宵。女人們一圈圈地長游泳圈,男人們也有了日漸隆起的腹部。各種現代病衝擊著人們的身體。

  也許,這就是發展帶給我們的結果,這就是工業化、現代化帶給我們的禮物。我們只能不停地向前、向前,為了生活,也為了有更好的生活,為了滿足我們不停歇的慾望。

  就像艾格阿斯對吉吉說的一段話“很多個世紀以來,我們都在觀察你們。如果照你們的活法,我們會開始感到飢餓,吃飽以後,我們又會想要別的東西。吉吉,你願意看到我們成為時間的俘虜,變成貪婪的人,去毀滅我們熱愛的土地嗎?即便我們的肉體存活下來,我們精神也會蕩然無存。工業化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們的後代不會和我們有相同之處,你懂這些嗎?”不知道我們何時能停歇。

  在雲南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小城。第一次去那裡時,整個的天都是那樣的藍,走在街上愜意無比。當第二年再去時,每天早起還會看天,但天空的周邊已經出現了一圈兒灰色。一個打車隨便到哪裡不會超過十塊錢的小城,現在也已經開始堵車了。

  前些天,富士康接連發生了十多次跳樓事件,令人震驚。多麼希望人們不再為工作、為生存而焦慮,多一點時間給家人,多一點時間給自己。

  尋找時間的人讀後感篇二

  《尋找時間的人》講述了一個關於時間的哲理故事。是一本像童話一樣簡單可愛的書,深入淺出,用來給孩子作為啟蒙教育的書,確實是受益匪淺的,小的時候從來沒有對時間逝去產生過意識,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快些長大,而所有經歷著時間的大人,卻都希望能夠止步,也許習慣成自然,我們只是發現時間悄然無聲息的溜走,卻忽略了對時間本身的探究,時間是多麼美好又殘酷的一件事情,它讓我們的思想不斷的蛻變,讓我們的身體不斷的成長,當思想滿盈的時候,我們獨一無二,當肉體枯萎的時候,我們無限遺憾。

  書中所講,我感同身受,我也覺得自己越來越忙碌,時間是越來越少,總是不夠用。我們每天都在為生活而奔波,卻很少有時間能從容地坐下好好聽一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眯著眼睛享受一段美好而輕鬆的事,更沒有時間去從容地做自己想做的一些事。我們的時間去了哪裡?也許真的去了另一個神祕的世界。如果在另一個世界裡,沒有時間的流逝,人不會變老,不用擔心時光遠去,也沒有成長,可以從容地做一切事,但那又怎麼樣……生命的意義又何在?

  溫馨美好的故事,帶給人們富有哲理的深思。如其尋找時間,不如從容地面對一切。

  尋找時間的人讀後感篇三

  《尋找時間的人》一書出自愛爾蘭著名作家凱特.湯普森之手,小說以童話般簡單可愛的語調,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一個關於時間的哲理故事。主人公吉吉.利迪是一個聰明、乖巧、懂事的孩子,當他問媽媽想要什麼樣的生日禮物時,媽媽回答說她只需要多一點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時間,於是,15歲的吉吉決定幫助親愛的媽媽實現她的生日願望。面對這樣一個似乎不可能實現的願望,吉吉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知道了一個祕密-有一個密室可以通往永恆之地,那裡的時間是無窮無盡的,於是吉吉從自己的世界裡消失,開始了為媽媽尋找時間的旅程。

  讀完這本書,跟著吉吉走完這次充滿懸念的旅程,合上書本時我似乎有了書中寫的那樣時間靜止的感覺,此時夜深人靜,窗外滴滴答答的雨水陪著我,泥土的清香陣陣飄來,一種溫馨、幸福亦帶有柔柔的喜悅的感覺頓時湧上心頭。真的希望時間可以在這一刻停止,讓我盡情的享受這種美妙的感覺,可以這樣傻傻的發呆和痴醉,可以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看自己喜歡的書。然而,時間卻像潺潺流動的小溪水一樣永不復返,無論高興的時刻,傷心的時刻,平靜的時刻,激動的時刻,時間都在悄無聲息的溜走。尤其在這個忙碌的現代社會,每個人從早到晚都在為自己或大或小的目標忙碌著,大多數時候的我們都是匆忙的,就像肯瓦拉小鎮的人們一樣。面對這樣的現實,我不禁詰問自己,我充分的利用了自己的24小時嗎?又該如何把握有限的時間,讓生活更加美好、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呢?

  平時很多人都在抱怨時間不夠用的問題,其實,沒有所謂的“時間太多”或者“時間不夠”的情形存在,一天就是24小時,大人物也好,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也好,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所謂時間極少,只是表示在這段時間裡要做的事情太多,以致這段時間不允許而已。因此,要想保質保量保時地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就必須善於安排利用自己的時間。工作是很多的,時間卻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合理有效的安排好有限的時間,計劃再好,目標再高,能力再強,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培根曾經說過:“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在我們總感覺時間流逝得太快的時候,請停下來想一想,自己到底幹了些什麼,又收穫了些什麼?自己的時間安排的是否合理呢?

  面對這一系列時間和如何安排時間的疑問,我想,我們不能一直看著時間走啊走,而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來把它緊緊的抓在手裡。比如,做好時間日誌,記錄每天花了多少時間做哪些事情,把它們詳細的記錄下來:早上出門***包括洗漱、換衣、早餐等***花了多少時間,上班路上到辦公室花了多少時間,上班時花在各個專案上分別是多少時間,然後,就可以清晰的發現浪費了哪些時間,我相信,這和記賬是一個道理的,只有找到浪費的根源,才能有辦法改變。再比如,我們可以把自己每一天或者每段時間要做的事情列個清單,這樣首先能讓自己隨時都明確自己手頭上的任務,而當自己看到長長的任務列表時,也會產生緊迫感。再者,我們可以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分為四類:重要且緊急,這便是危機任務,得馬上完成;重要但不緊急,這是新的嘗試機會和挑戰,要認真對待,相信慢工出細活的道理;緊急但不重要,這一般是日常事務,通常可以利用休息的時間處理;既不緊急又不重要,通常就是雜亂的瑣事,可以作為休閒娛樂時候的消遣。

  總之,讀完這本充滿趣味卻又讓人感覺意味深長的小說,我想,從今天開始,我必須做個有時間意識的人,知道自己做什麼,在有限的時間裡又收穫了什麼。我們要做每一分鐘的主人,否則,我們便是每分鐘的奴隸。

尋找時間的人讀後感三篇
夏至未至全文閱讀免費
相關知識
尋找時間的人讀後感三篇
尋找時間的人讀後感三篇
尋找時間的人讀後感
尋找時間的人讀後感
尋找時間的人讀書感悟
偷影子的人讀後感三篇
讀尋找時間的人有感
喚醒心中的巨人讀後感三篇
父親的病讀後感三篇
俗世奇人讀後感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