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李保國事蹟體會優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大學生學習李保國同志,就是要學習他把‚真幹作為責任扛在肩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有這樣一位老人,李保國,投身太行扶貧工作近35年,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勤勤勤懇懇,投身太行,他廢寢忘食,夙興夜寐,忘我工作,一心為民。為了帶領太行人民脫貧致富,年事己高的他仍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義無反顧紮根太行山,義務幫扶農民植樹造林,艱苦奮鬥,一干就是35年,指導建成實地面積數千畝果田,人均年收入達到了三萬元,直接為人民增收35億多元。

  李保國是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他常說,黨把我培養成一個教授,就是讓咱為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乾點事,我是一名黨員,理應帶頭把事情做得更好。他有強烈的大局觀念,時刻聽從黨的召喚,1981年,剛剛大學畢業留校的李保國,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了省委、省政府組織開展的太行山綜合開發研究;1996年,河北中南部發生特大洪水後,他又率先報名參加省科技救災組;2015年,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後,作為知名的山區治理專家,他積極為省委省政府建言獻策,還親自幫扶十幾個駐村工作組開展工作。

  他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總是為農戶、企業無償提供技術指導,既不拿工資,也不持股份,還時常自己搭路費。他夙興夜寐、激情工作,儘管身患重度糖尿病和疲勞性冠心病已有多年,但他從沒有把自己當病人看待,始終堅持在教學、科研、生產第一線,始終衝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

  李保國是當代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30多年來,他始終堅持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在服務人民中尋找和實現自身價值。他曾說:“我這輩子最過癮的是幹了兩件事,一個是把我變成農民,一個是把越來越多的農民變成‘我’。”他經常走進田間地頭,用農民的語言講解技術,手把手地傳授技術,培養了一批“永久牌”的“技術把式”。

  李保國是脫貧攻堅的榜樣。他教農民學科技,幫農民搞產業,為農民打品牌,在邢臺縣前南峪進行的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將貧瘠乾旱山地變成了“洋槐戴帽,果樹纏腰,梯田抱腳”的生態經濟溝;在內丘縣崗底,他打造了“富崗”蘋果品牌,蘋果年收入達2000多萬元;在臨城縣鳳凰嶺,培育出全國知名的“綠嶺”核桃,帶動了太行山區百里優質核桃產業帶的發展;在平山縣葫蘆峪,將“山水林田路”山區綜合治理技術做成標準化模組,帶動周邊地區複製開發荒山近30萬畝。他用科技的力量幫助10萬多貧困群眾走上致富之路,鄉親們都親切地稱他為“科技財神”“農民教授”“太行新愚公”。

  在今後的工作中,時刻將保國精神作為自己行動指南,工作標杆,在不斷的深入學習中,在不斷的為群眾服務的過程中昇華對保國精神的理解。李保國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他就像一粒種子,紮根在巍巍太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作為一名基層的工作者,更應該向李保國同志看齊,深入學習李保國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奉獻意識、為民意識,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擺在心底,大膽探索、用知識喚醒創新意識,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用真摯地熱情投入到工作中,為農村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李保國精神永續遠航!

  篇二

  通過近期鎮黨委組織學習‚李保國先進事蹟‛材料,對我觸動很大,作為幫農民增收35億元、帶動10餘萬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恩人‛、‚財神‛,他對得住這個名字;作為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比農民還像農民‛的相貌讓人在瞬間詫異後油然而生敬佩;而他35年間在太行山區推廣36項實用技術、培育16處山區開發先進典型的事蹟,更是感動了無數人。‚太行新愚公‛‚科技財神‛‚農民教授‛……這一個個特殊稱謂,都訴說著李保國教授的感人事蹟,表達著人民群眾的深厚情感。李保國教授為貧困地區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作出了卓越貢獻,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黨的事業,獻給了共產黨人的崇高追求,獻給了對廣大群眾的無私承諾。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堅持,遍佈了太行山貧困山區的閃光足跡,詮釋的是共產黨人的先進和優秀。他給燕趙大地留下了卓然風範和浩然正氣,給人們心中留下了悠長思念和由衷敬佩,他用穿越時空、燭照世人的人格魅力,譜寫出了一曲質樸感人的壯麗詩歌,樹立起了一座永恆不朽的時代豐碑。

  他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為了農民脫貧致富,他深入太行山區教會農民靠科技手段管理好自家的果樹和林木,在短時間內增收、致富,這才是令老百姓真正信服的‚砝碼‛,逐步實現了太行山區全面脫貧的巨集偉計劃。

  李保國教授總是‚迎著農民的需求找課題,農業科研才有生命力。‛他常對河北農大課題組同事說:‚讓農民親近科技、掌握科技,農業科技工作者先要學會當農民。‛‚把我變成農民,把農民變成我‛,這是李保國終生的追求,他這樣說,也確實是這樣做的,如今的太行山上不乏他帶出來的‚農民專家‛。他用勞動和技術給山裡人開闢了一條致富

  之路,他又用畢生的實踐和生命給黨員幹部撰寫了一本鮮活的學習教材。他永遠地離開了卻給後人留下了學不盡的精神財富,學習李保國就是要學習他真幹、實幹、苦幹、能幹精神。

  一、學習李保國同志,就是要學習他把‚真幹‛作為責任扛在肩上。‚我是黨員,就應該帶頭把事情做得更好‛,在他心裡,帶領農民脫貧致富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容不得推卸,也容不得絲毫懈怠。就是要學習他這種真抓實幹的品質,就應該學習他堅定的信念,堅強的黨性。人民的政黨為人民,堅持以人民群眾利益為己任,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就沒有實現不了的目標。

  二、學習李保國同志,就是要學習他把‚實幹‛作為自覺落在腳上。為了摸清當地山區的‚脾氣秉性‛,解決種樹難題,李保國起早貪黑,白天跑遍山上的溝溝坎坎,晚上點著油燈徹夜研讀,分析資料,尋求破解之道。 ‚山當餐桌地當炕,躺在地上吃乾糧‛一度成了他的生活常態。有時,他還把鄉親邀到自己的臨時住所裡,促膝長談,虛心請教。制約山區經濟果林業發展的瓶頸逐漸露出水面,讓樹木存活的唯一途徑就是加厚土層。可土又從何而來?如何保證加厚的土層不被雨水沖蝕?隨之而來的一個個難題又擺在面前。他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在白天的翻山越嶺中,在夜晚的油燈下,他的思索沒有停止過。正是這實打實地幹工作,才使得前南峪從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了今天‚太行山最綠的地方‛。‚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做社會主義建設的實幹家,就是要沉下身子、邁開步子,腳踏實地的開拓未來。

  三、學習李保國同志,就是要學習他把‚苦幹‛作為本分埋在心裡。‚無雨渴死牛、大雨滾石頭‛,這是他常年工作的環境,也是帶領農民奮力前行的原因,就是這樸實地比農民還像農民的老人,在艱苦的山村紮根幾十年。實現中國夢,需要的就是這樣一種品質,把‚苦幹‛作為本分,用堅持不懈地行動,把苦難這個絆腳石,化作前進的動力和風帆。

  四、學習李保國同志,就是要學習他把‚能幹‛作為關鍵根植在‚田間地頭‛。30多年紮根太行山,完成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示範推廣面積達1826萬畝,這些個數字無一不是他‚能幹‛的真實寫照。在當前這個深化改革的攻堅期,需要的就是這種能幹事、幹成事拼勁兒,要的就是這敢為人先、有所作為的闖勁兒。 五、學習李保國同志,就是要把他心繫農民辦實事做好事作為方向。李保國把心繫農民、致富脫貧當成科研努力方向,他主持的科研專案分別獲得了國家、林業部、河北省的一系列獎項,如他主持的‚太行山石質山地爆破整地造林技術‛獲原林業部‚國家七五重大攻關成果榮譽獎‛,‚太行山高效益綠化配套技術研究‛獲原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區‘聚續’生態農業工程技術‛中心試點的前南峪村獲得‚全球生態環境建設五百佳‛提名獎,並獲得‚河北省山區創業二等獎‛,‚優質無公害紅富士蘋果配套栽培技術研究‛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李保國講:‚我自己就是農民出身,農民的孩子上學不容易‛。他自己出錢為貧困學生交學費。他主動和學習後進學生交朋友,使他們努力上進,完成學業。別人不願意上的課他去上,別人不願意管的班他去管,別人認為是‚刺兒頭‛的學生,在他的幫助下,不僅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而且和他結下了深厚友誼。一些畢業十幾年的學生,有了困難他仍然一如既往給予幫助。

  學習李保國同志,沒有豪言壯語,只有俯首勤為。將畢生心血都拋灑在太行山山區開發事業上的李保國教授,以始終如一的執著,堅守了對黨忠誠、心繫人民、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高地,彰顯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忠誠、乾淨、擔當、實幹的政治品質,為廣大黨員幹部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作為鄉鎮機關一名普通黨員,要從李保國事蹟中汲取精神力量,把對他的感動和崇敬,轉化為推動我鎮建設美麗鄉村、促進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自覺實踐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從李保國教授事蹟中汲取精神力量,就要像他那樣,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永遠忠於黨的事業,對黨忠誠,愛崗敬業,紮根鄉鎮統計一線,自覺把個人的奮鬥融入人民的利益,躬身實踐共產黨人的人生價值和道德追求。做到自覺加強自身黨性修養和黨性鍛鍊,腳踏實地不漂浮,埋頭苦幹不張揚,勇於擔當,樂於奉獻,忠於使命,履行職責,奮發有為,開拓進取,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幹事做事上,充分發揮統計資訊、諮詢、監督整體職能作用,為領導指導工作、進行科學決策提供統計資料,當好領導參謀,爭先創優,創造無愧於時代的輝煌業績。從李保國教授事蹟中汲取精神力量,就要像他那樣,待百姓如親人,愛民至深,為民至誠,助人為樂,無私奉獻,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上,千方百計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在工作中要強化公僕意識和服務意識,始終做到大公無私,殫精竭慮,激情奉獻,乾淨做事,為把我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篇三

  在最近的班工作會議上,我們深刻學習了河北農業大學李保國教授的先進事蹟。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用實際行動來演繹不平凡的一生,值得我們深入學習。30年,可以讓荒山變成良田;30年,可以讓貧窮變得富裕;30年,可以讓一個人變作一面旗幟。這是新聞媒體對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同志最真實的評價。李保國,用他的30年,將這一一印證。成就了一段禿山披綠,荒崗生金的傳奇。 李保國30年如一日的紮根在太行山上最艱苦的農村,帶領學生們在這裡與村們同吃同住,改造荒山,實現綠水青山,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時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協調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如今的荒山變成了花果山,帶領全村人民實現了集體致富。

  作為一位河北農業大學畢業的學生,有這樣的農大老師,是我們的驕傲。人生路上,我們需要這樣的指路明燈,指引我們譜寫完美的人生篇章。對於剛剛工作的我們,他是我們在工作中學習的楷模,學習他對黨忠誠,心繫群眾的政治品質;我也是一名中共黨員,工作中要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幹事衝在最前頭,不怕苦不怕累,爭當工作中的優秀中共黨員。學習他技術扶貧,精準脫貧的務實作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系統的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份子,雖然我們不能像李保國教授用他的專業技能常年的紮根在第一線,但是我們也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助力脫貧,出色的完成本職工作。學習他艱苦奮鬥,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學習他淡薄名利,無私奉獻的價值追求,這是一個大寫的人。傳播中華傳統美德,淡薄物質財富,追求永遠的精神財富,一名出色的工作者就要做這樣大寫的人。

  工作中需要這樣的人,我們也要做這樣的人--一名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工作的人。身為一名高速人,學習工作技能,掌握工作要領,用微笑傳遞大愛,為司乘提供更好的服務是我們宗旨。工作無小事,需要我們用心去對待,更好的展現高速人的良好形象。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更好的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服務大家,造福你我。為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體會優選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體會範文優選
相關知識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體會優選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體會優選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體會精選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體會精選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體會範文優選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體會範文優選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體會範文精選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體會範文精選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體會範文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