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黨員兩會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一年一度的“兩會”是我國民主集中制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最主要體現,也是代表們參政議政,共商國是的重大會議。接下來就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去看一下關於吧。

  篇1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0xx年3月5日在北京召開。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其中一個重要的功能是提供公共討論的民主平臺,集合代表委員及公眾的智慧,探求當下中國各領域問題的解決之道。“兩會”代表從人民中得來的資訊和要求進行收集及整理,傳達給黨中央,“兩會”代表是代表著廣大選民的一種利益的,代表著選民在召開兩會期間,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選民們自己的意見和要求。兩會期間,來自全國的5000多名代表、委員懷揣議案、提案聚集首都,在短短的十幾天時間裡盤點過去,勾畫未來。代表、委員們應是代言民意的化身,議案、提案中也應飽蘸民生問題,在老百姓眼裡,兩會承載著老百姓的民生期待與厚望。每個人都知道中國的成長進步是中國領導人和中國公眾一同努力的結果。兩會不僅是討論國家成長政策的平臺,同時也是傾聽普通公眾訴求的重要渠道,

  兩會的召開對中國社會及經濟大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他將人民的疾苦和願望以及人民對政府和黨的期待和要求彙集起來,整理出來,以便於黨和政府開展以後的工作。近幾年來,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引起了世界的關注,東方的崛起已不容忽視,中國經濟的這種持續發展是和黨的正確領導以及人民的積極配合是離不開的。中國正在向著現代化一步一步接近,中國正在騰飛。

  兩會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的重要片段和縮影,承接去年,展望明年,雖然僅有十幾天的時間,但對於廣大代表委員來講,卻是厚積薄發的幾天,凝聚著過去一年的艱辛付出,也規劃著新一年的未雨綢繆。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審議、討論、提交議案、提案,但更重要的是,大量更具成效的工作要放到現實的調查、思考、追蹤和落實上,畢竟民生的改善不能紙上談兵。從這個意義上說,兩會不是一個片段,而是一以貫之的重任。近年來,議案的辦結率、提案的採納率持續上升,民意的訴求已不再停留在程式上的完結上,更體現在以兩會的推動作用下完成的民意落實上。

  談及民生,不外乎房價、教育、物價、看病等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話題。從各網站的調檢視,廣大網友無不以超越以往的關注民生姿態期待兩會召開。這種期待發自內心,兩會必然關注。“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這是溫和網友對話時說的話,生活得有尊嚴就要讓普通民眾免於生活窘迫的決心,要過得幸福、享受尊嚴,就必須出臺更多的政策和措施,從制度層面著手改善民生,通過制度的完善以靠近關懷冷暖的目標,這顯然是當今兩會承載的重要使命。

  每年的人大會議和政協會議不僅是我國政治上的盛會,也是我國加快發展,關注民生,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說道參與兩會的形式和渠道,就不能不提現在比較流行的網友參政議政的方式,親自就社會熱點問題與廣大網民交流,眾多的兩會代表和委員將網路作為自己收集材料,整理議案,溝通民情,社會調研的重要渠道。網際網路的充分利用,給了廣大普通百姓更多的瞭解和參與到國家政治中來的機會,老百姓能夠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這是我國民主建設的重要進步,也充分體現了我國講民主,重民生的執政理念。真正做到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我深信,隨著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的選舉產生和開展工作,我們的國家和社會發展將更上一層樓,中華民族的未來也更加充滿希望。在本屆會議上,選舉產生了新的國家領導人,順利地實現了新老交替,國家領導層變得更加年輕化、知識化與務實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這令全國人民感到歡欣鼓舞和振奮人心。在黨中央領導下,一定會把握重要的歷史機遇,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解決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中國必定能贏得寶貴的發展時間,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巨集偉藍圖必將變為現實。

  篇2

  3月份,兩會在北京開幕。兩會中,堅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們把就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全面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立新型農村。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中國將不再強調不惜一切代價實現經濟增長,而是轉而強調實現社會福利保障;這也體現了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工作重點。在這些年來,我們黨的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

  報告還特別強調減少能源消耗,著重解決中國的環境問題。“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環境的期待,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生態環境關係人民福祉,關乎子孫後代和民族未來。”

  20xx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新起點,是貫徹落實黨的精神開局之年。今年的“兩會”是承前啟後的大會,新一屆政府按照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框架,同時制定了2014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路線圖。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堅持為了人民、服務人民、依靠人民”。因此,學習貫徹黨的精神,我們必須緊密聯絡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際,緊密聯絡自己工作實際,緊密聯絡廣大人民群眾所思所想所願所盼。把人民的信任與重託,轉化為學習貫徹精神的具體行動,不斷增進人民福祉、不斷增加黨的活力、不斷提升國家實力。

  一是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二是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三是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復興的歷史進軍。其政治影響和社會意義,在人類發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我黨正面臨著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外部環境的考驗,黨記憶體在著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的危險。

  我們黨的最大優勢是聯絡群眾,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肩負的重大歷史任務。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個特點和優點。

  這兩項制度紮根中國大地,是構成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模式的重要內容。作為國家的一員,我們更應該吸收學習老一輩革命黨人的優良傳統,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自覺自願為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民群眾做出奉獻。只有這樣,才能樹立新時代年輕黨員的良好精神風貌,為黨注入新的活力與鬥志,使人民發自內心擁護黨的領導。

  通過學習兩會的精神,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希望自己能夠做好黨員的帶頭作用,同時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鼓勵百姓、教育百姓、融入百姓,從而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增瓦!

  篇3

  3月3日至5日“兩會”在北京勝利召開,舉國關注,舉世矚目。全國各行各業的“兩會”代表齊聚北京,代表們帶著人民的殷切期盼,代表人民把有關人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和一些社會問題提交“兩會”討論。兩會是中國的視窗,關注中國就不能不關注兩會。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日益提高。我們的發展和走勢直接影響著世界經濟態勢和政治格局。因此,國際社會不能不關心中國的情況,兩會就必然地成為國際看國內的一個重要視窗、世界看中國的一個重要平臺。這些日子世界媒體緊盯著中國兩會,通過這個視窗觀察、觸控中國政經的走向。在全球經濟危機、西方發達國家屢遭波折的背景下,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中國特色,已經成為世界性話題和探尋目標。

  我作為一個當代的大學生,不僅應該關注兩會,更應該時刻關心時局。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到“兩會”會議精神的學習當中,積極的在思想、本領、作風上找差距,爭取能夠早日達到一名合格黨員所要求的標準。我認真收聽、收看“兩會”相關報道,藉此機會談談對“兩會”的感想:

  改革是當前我國形勢發展的迫切需要,改革是為了建立充滿生機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可以預見,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關注最多的話題肯定是改革。”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描繪的改革藍圖,將通過兩會凝聚共識,逐步變為政府決策和實際行動。政治體制改革,已走過30年的歷程。應該說30年來的政治體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可以更好地貫徹改革的漸進主義策略,走漸進發展的道路;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內在要求的日益強烈,政治體制必然需要進一步滿足和實現人的自由、民主、平等權利的全面發展,並以健全完善的法治精神和法制秩序保障之,最終要確立起科學、民主、文明、法治、充滿活力、能持續發展的政治體制。然而,近期以來,我們卻看不到政治體制改革面臨的這種轉換和發展,導致累積起來的問題逐漸增多。這從縣級政治體制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看,特別明顯。我國原有的計劃經濟體制已經不適應我國城鄉工農業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使本來應該生機盎然的社會主義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是解放、發展生產力的必然選擇。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發展必然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是商品經濟運動規律使然。在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下,是與國際經濟接軌的客觀要求。

  重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從古至今,民生和民心素來密不可分。歷史反覆證明,誰真正解決了老百姓的民生問題,誰就會贏得老百姓的真誠擁護,誰就能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會經濟發展的目的,從來就不是單純的積累財富,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的福祉,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應當說,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偉大曆程就是不斷改善民生的歷史過程。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三個有利於”,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民生始終是重中之重,始終是一條紅色的主線。翻開黨的十七大報告,“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民生話題幾乎貫穿始終。

  上學難、看病難、買房難……這些事關百姓的民生問題年年都是熱點,也說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讓更多人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醫療服務、更好的住房保障,既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也需要注重公平的制度設計。網友“大智若愚”說,期待今年兩會湧現出更多“中國好聲音”,促進社會資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教育經費首次達DGP比例的4%。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4%的指標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礎線。早在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就敲定4%的目標,但一直未能實現,每年兩會意見紛紛。這次兌現承諾,也是順眼了民意。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實事求是地總結了5年的工作,並提出了2014年的主要任務,提到的問題都是事關改革和發展大局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的應對措施可操作性很強,充分反映了全國人民的發展需求,說出了廣大群眾所關心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主席在參與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科協、科技界委員聯組會討論時強調,要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鼓勵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獻給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奮鬥。

黨員學習兩會材料
大學生黨員兩會心得體會
相關知識
大學生黨員工作心得體會6篇
大學生黨員教育心得體會
大學生黨員培訓心得體會
大學生黨員活動心得體會
大學生黨員個人心得體會
大學生黨員談話心得體會小記
大學生黨員談話心得體會感想小記
大學生黨員義工心得體會3篇
大學生黨員支教心得體會6篇
學生黨員教育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