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方向畢業論文發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隨著中國科技的不斷進步及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的提高,中國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斷加劇。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私企行業成長與金融危機

  一、樣本和基礎指標的選取

  1.樣本的選取本文選取安徽統計局公佈的蚌埠市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資料。由於國家在2011年更改了規模以上企業的統計門檻,所以在2011年以前指的是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在2011年及以後指的是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又由於安徽省統計局沒有公佈2006年以前的各市私營工業企業相關資料,所以本文采用的資料為2006年至2012年蚌埠市私營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資料。

  2.基礎指標的選取本文選取五個基礎指標來反映蚌埠市私營工業企業整體的成長情況:***1***工業總產值增長率***IOG***:蚌埠市私營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與上期的比值。所研究的企業所創造的工業總產值代表其對經濟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增長越快,其貢獻越大,發展態勢越好。***2***總資產增長率***TAG***:蚌埠市私營工業企業整體總資產與上期的比值。全市企業總資產的增長代表著私營工業企業整體規模的擴張。***3***企業平均資產增長率***AAG***:平均每家企業本期資產與上期的比值。公司所擁有的資產是公司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處於擴張時期的公司其基本表現就是其規模的擴大。***4***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MBRG***:平均每家企業本期的主營業務收入與上期的比值。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高,表明公司產品的市場需求大,業務擴張能力強,成長能力強。***5***淨利潤增長率***NPG***:平均每家企業本年淨利潤與上期的比值。淨利潤是公司經營業績的最終結果。淨利潤的連續增長是公司成長性的基本特徵,如其增幅較大,表明公司經營業績突出,市場競爭能力強,成長情況好。

  二、提取綜合指標

  用SPSS統計軟體輸入正確資料,先對5個基礎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並把標準化後的資料儲存在資料編輯視窗中,然後利用SPSS的fac-tor過程對上述資料進行因子分析,得到各指標之間的相關係數矩陣R,見表1。ZIOG、ZTAG、ZAAG、ZMBRG、ZNPG分別表示工業總產值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企業平均資產增長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淨利潤增長率標準化以後的指標。

  三、影響分析

  1.求得結果模型。通過迴歸演算法計算因子得分矩陣私營企業成長得分偏向於反映蚌埠市內私營企業的平均成長狀況,是從企業成長的角度進行研究;而私企行業成長得分更加偏向於反映蚌埠市整個私企行業的整體成長狀況,是從行業成長的角度進行研究。私企成長得分綜合反映了這兩個方面。由於國家統計的是規模以上企業,所以所作研究,均是對規模以上私企,和這些私企組成的行業的研究。

  2.運用模型解釋事實。好的經濟模型應該對經濟事實具有一定的解釋能力,在本文所研究的時間段內,有這樣幾點經濟事實。第一,國家提高了對企業的統計門檻,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認定從2010年的年度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提高至2000萬元;第二,2008年爆發世界性金融危機,在2008年及其後幾年對私營企業的成長造成了很大影響;第三,2007年全國經濟高速發展而2012年經濟下行。基於因子分析法得到的結果對此三點經濟事實進行解釋。第一,國家提高了統計門檻,把一部分主營業務收入低的企業不納入統計範圍,於是對行業規模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同時拔高了私營企業的平均發展水平,其實這只是統計方法的改變造成的偽成長,所以在2011年,反映私營企業成長的指標排名第一,而反映私企行業成長的指標排名第五;第二,2008年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影響也有很明顯的體現,在2008年及其後幾年綜合排名一直很低,2008年排第五,2009年排第六,2010年排第四,同時兩個主因子得分的排名也都很低;第三,2007年綜合排名第二,而2012年綜合排名第三,也反映了第三點的經濟事實。綜上所述,此經濟模型對於經濟事實的解釋能力較好。

  3.對結果模型進一步探討。由上述論證可知,指標排名的絕對位置可以有效地反映經濟事實,我們進一步研究排名的相對變化,來研究2008年金融危機對當年和其後幾年的影響。我們令2007年私營企業成長指標和私企行業成長指標的排名均為0,即2008年初初始排名為0,計算其後幾年的排名相對變化位次,其結果如表6和圖1,同時列出兩指標得分變化圖。因為自2011年起,統計方法做了改變,於是我們只研究2008至2010年的情況。對兩指標從2008年初至2010年末的累計變化名次進行分析。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私營企業成長指標的排名到2008年末降低2個名次,到2009年末累計降低3個名次,2010年開始回升,到年末累計下降一個名次;同時,私企行業成長指標的排名到2008年末降低3個名次,到2009年末累計降低5個名次,也是在2010年開始回升,到年末累計下降一個名次。可以得出,當經濟開始下行之時,私企行業成長指標的反應比私營企業成長指標敏感得多,而當經濟開始回暖,其恢復速度也要快得多。也就是說,當一個行業受到衝擊時,對整個行業成長的影響比對行業中已有企業的影響更大;反之,當經濟一片向好時,整個行業的成長速度也更快。

  四、結論

  本文通過分析發現,行業是具有層次性的,至少可以分為以整個行業為基礎的巨集觀層面,和以個體廠商為基礎的微觀層面,而且這兩個層面對外界的敏感性和反應性不同。某行業外不利事件對該行業成長的影響,比對行業中已有企業成長的影響更大,而進入該行業的難易程度決定了不利事件對該行業破壞的程度。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對中國民營行業造成了巨大影響,不僅單個廠商遭受了巨大損失,整個行業也面臨著更大的風險。所以,對整個民營行業的關注度應該更高,對其的保護力度也應更大,根據市場情況,設定適當的行業門檻,加強監管,可以對其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減少行業外不利事件的發生所造成的影響。

  篇2

  淺論金融危機後的金融監管問題

  【摘要】這次的金融危機對全球的金融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對金融監管的模式和監管的效率等方面引發了學界和社會的深思和探討。本文從金融危機的原因進行分析,闡述了金融危機後美國等國家的影響和改革方案,淺析了我國的金融監管改革的措施和發展新動向,以期能引發一點思考。

  【關鍵詞】金融危機;金融監管;改革

  一、金融危機的反思

  ***一***金融危機在美國的爆發

  由發端於美國的次貸危機到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的爆發,對全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都造成了深刻的影響。房地產市場的泡沫不斷升級,過度包裝的金融產品通過美國在全球金融業的絕對影響力流到世界的各個角落,而監管的過濫和過鬆又使這些廣泛流轉的金融產品有了極大的不安全因素,這都為危機的全面爆發和多米諾連鎖反映打下了伏筆。在經濟層面上,人們開始反思房地產市場的經營和發展模式以及金融創新帶來的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的風險問題,在法律上我們不得不重新定位監管的地位和其應發揮的作用。

  長期以來,美國的金融監管體制以繁雜著稱於世,可用“雙線多頭”概括之。1999年通過的《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在廢除金融分業經營體制的同時,構建了以美聯儲為主、各功能監管機構為輔的“傘形監管”,同時建立了一套允許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服務提供者之間聯合經營、審慎監管的金融體系。該法解除了銀行進入證券業和保險業的所有限制,允許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可以通過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從事各類金融業務,混業經營模式的確立。這一法案在加強了金融服務業競爭積極性的同時,使得監管機構對紛繁複雜的交叉於金融部門間的金融衍生產品的監管成為空白,這也是此次金融危機國際普遍對美國的金融監管存在不滿和質疑的問題。

  ***二***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

  美國的這場次貸危機本身已經通過貿易、金融、市場信心傳染等渠道對中國產生影響。我國的股市和油價是比較典型的例子,央行數次降低基準利率來拉動內需,大量建設基礎設施和發掘農村的消費潛力,所以在這次危機中很多國際方面認為中國式獨善其身的,實際上,中國受到的衝擊很大,國際社會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金融監管政策的改革,對中國的金融工具、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和金融監管體制都有深遠影響,在國際交易和國內金融市場的發展中都可以感受到危機的影子。

  二、危機後美國的金融監管改革

  ***一***美國的金融監管措施

  2010年7月2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多德一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案》。為美國政府在立法方面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的努力劃上了句號。該法案的出臺耗時一年多,歷經財政部提案、眾議院立案、參議院立案、參眾兩院協調統一版本、眾議院及參議院分別審議兩院統一版本等五個階段是美國大蕭條以來最聲勢浩大的金融監管變革。法案醞釀的過程同時是美國政府對2008年金融危機暴露出的金融監管不力等問題的反思和糾正過程,體現了美國金融監管當局規範金融機構經營、整頓金融市場秩序、保護金融消費者及納稅人利益的決心以及促進金融業可持續發展的最終意圖。該法案將對美國乃至全球金融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該法案共有八項措施,具體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

  1.增設4個新的監管機構。金融服務監督委員會負責促進資訊交流和協調,確定新出現的風險,為監管機構提供解決爭議的論壇,對聯邦儲備委員會識別“重大系統性風險公司”提供建議。全國銀行監理會負責對所有聯邦級別的存款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和外國銀行的代理機構進行審慎監管。消費者金融保護署將負責對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管理規定中不包含的金融產品、服務進行管理。全國保險辦公室將作為財政部內設的機構,主要用來為資料交換提供場所,同時為全國和各州提供專業的金融保險資訊服務。

  2.提升聯邦儲備委員會的監管系統性風險的能力。授予了聯邦儲備委員會更大的監管權,用來監測、識別系統性金融風險,對重大系統性風險金融企業、非銀行控股公司進行監管,同時改組聯邦儲備委員會,使聯邦儲備委員會將與財政部和其他機構共同商討改組方案,以更好地協調新監管的權責分配問題。

  在以美國為首的受到危機重創的銀行金融機構紛紛倒閉的背景下,致力於銀行業的穩健執行的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出臺了一些規範監管的檔案,包括2008年釋出的《穩健的流動性風險監管原則》,2009年釋出的《穩健的壓力測試實踐和監管原則》、《新資本協議框架改進方案》、《新資本協議市場風險框架的修訂稿》、《交易賬戶新增風險資本計提指引》、《增強銀行體系穩健性》和《流動性風險計量、標準和監測的國際框架》的徵求意見稿。這些檔案在規範銀行加強自身的風險管理和資本構成方面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各國的銀行業的監管改革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二***美國的金融監管改革存在的問題

  美國監管改革大方向值得肯定,不過,美聯儲權力空前龐大的全能型監管機構也可能帶來一些問題:其一,美聯儲的金融監管職能與美聯儲制定並執行貨幣政策的職能是否出現衝突?美聯儲在大權在握的前提下能否繼續保持其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其二,誰來監管美聯儲?現在能否對真正掌握實權的美聯儲構成有效制衡還未可期,這將涉及到全球監管體系如何構建和政策監督的問題。其次,新法案仍遺留一些未解難題,如“兩房”等問題。

  另外,對銀行的風險的界定並沒有一個完整的識別標準,新設立的金融穩定監管委員會與其他機構在執行中是否能協調運作,上文提到其對系統性風險進行識別,但具體許可權並沒有清晰界定。而且美國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結構並沒有徹底改變,對金融衍生產品的消費還將繼續,對於將來可能產生的更加複雜的金融衍生產品,現有的金融監管機構是否能完全覆蓋監管,還是隻能像這次的危機一樣只是臨時的處理機制。從一定程度上說,法案對這些問題都不能做清晰的解答,只能是摸索前進,不斷完善。

  三、對我國金融監管改革的幾點思考

  ***一***人民銀行的職能轉變和實現監管的全面性、系統性

  1995年的《商業銀行法》和1998年《證券法》確立了我國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基本模式。我國現行的“一行三會”的金融管理體制有利於提高金融巨集觀調控和微觀監管的專業性,但毋庸置疑的是,這一體制的形成深受國際金融監管體制變革的影響。所以此次危機所暴露的國際金融監管中的巨集觀金融管理缺位、金融監管不協調等種種弊端,也就會在我國目前的金融管理體制中有所反應。由於國內市場相對封閉、金融創新相對不足,我國金融體系免遭國際金融危機的直接衝擊,但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髮展和創新產品的出現,大量的遊離於監管真空帶的金融創新產品的出現呼喚著一種更加全面而系統的配套監管機制的產生。

  借鑑美國金融監管改革經驗,結合中國國情,我國應強化中央銀行職能,明確人民銀行在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中的主要角色,確立人民銀行在巨集觀審慎管理框架中的主體地位。與受危機重創的美歐國家一樣,當前我國金融監管領域也存在巨集觀審慎管理缺位和微觀監管“合成謬誤”的問題,銀、證、保三個行業監管部門以防範單個金融機構風險為目標,無法對金融機構之間的關聯性以及由此導致的系統性風險給予足夠的關注。

  從承擔的具體職能上看,人民銀行具有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維護支付清算系統正常執行以及維護金融穩定的法定職能,在巨集觀審慎管理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所以要賦予人民銀行在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上的主導作用。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通常是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和金融危機的源頭,應明確人民銀行在監管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中的主導作用。同時要樹立中央銀行權威,賦予人民銀行在金融監管協調中的牽頭人職能。在巨集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審慎監管分離、金融業分業監管的情況下,監管協調對於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而言尤為重要。建立和健全金融監管協調,關鍵在於確立監管協調牽頭人,當前,這一角色應由履行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職能的中央銀行來承擔。

  ***二***重點加強對銀行業的監管

  上文中提及了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在改革檔案中關於流動性標準的新建議,結合我國已經加入這一組織的實際情況和銀行業發展的現狀,應當繼續深入推進新資本協議的實施和相關規制的落實,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完善風險管理的政策、流程、工具和方法,提高商業銀行全面識別和管控風險的水平。在將資本和流動性監管並重的前提下,不斷提高銀行業抵禦風險能力在堅守資本數量和質量審慎監管底線的基礎上,引導商業銀行在業務發展和資本的規劃上能結合市場需求以及自身的業務水平科學發展,合理把握表內外資產擴張速度,促進風險抵禦能力建設與自身業務的協調一致發展。

  推動銀行業建立新的信貸管理制度,持續優化信貸結構通過強化針對固定資產貸款、流動資金貸款、個人貸款和專案融資等業務信貸管理制度,推動銀行業建立更加嚴格有效的信貸管理政策和流程,有效防範不良貸款風險。按照中央關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部署,引導銀行業進一步調整信貸投向,優化信貸結構,合理把握信貸增速、節奏和投向,加強行業風險監測和管理,把銀行業改革發展的良好形勢鞏固和發展下去。

  在這場危機之後學者都在大力呼籲監管,實際上我們同樣不能忽視的是金融業自由發展的空間,不能因噎廢食,金融業的自主競爭和發展是有利於其探索更加富有效率的經營模式,開發新的金融產品,給金融發展注入活力,關鍵是相配套的金融監管模式和內控機制能夠協調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秦國樓.以金融穩定為本的美國金融監管改革[J].中國金融,2010***16***.

  盛碩.後金融危機時代美國金融監管改革與金融創新[J].市場週刊***理論研究***,2010***7***.

  張茉楠.美國金融監管改革法案到底能改變什麼[J].今日財富***金融監管與發展***,2010***7***.

  楊軍.金融危機後國際銀行業監管規則的新動向[J].中國金融,2010***11***.

 
猜你喜歡:

金融危機專科論文
金融危機方面畢業論文代發表
相關知識
金融危機方向畢業論文發表
金融危機方面畢業論文
金融危機方面畢業論文
金融危機方面畢業論文代發表
金融危機會計畢業論文
金融危機會計畢業論文
金融危機博士畢業論文
金融危機博士畢業論文
金融危機碩士畢業論文
金融危機碩士畢業論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