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大學生與社會心理學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範圍較為廣泛,包括自我意識,社會認知、社會態度、人際關係等,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他們的生活習慣也是社會心理學研究的範圍和領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當代大學生吸菸行為的社會心理學分析》

  摘 要:在當代高校中,風華正茂、書生意氣的大學生群體中存在一個吸菸的特殊群體,尤其以高校男生為主。大學生吸菸行為受各種因素影響,大學生吸菸心理也具有一定的特點,應利用媒體宣傳、校園規定、心理干預來控制大學生吸菸。

  關鍵詞:吸菸;大學生;吸菸心理;吸菸行為;社會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C912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3-0088-02

  大學生是青春活力、積極向上的代表,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然而,近些年來,吸菸在大學生群體中盛行,風華正茂的莘莘學子沉浸在煙癮的毒害中不能自拔,並逐漸走向普遍化,吸菸具有極大的危害性,是什麼樣的社會心理導致大學生迷戀吸菸,導致吸菸成癮是我們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一、社會心理學與大學生吸菸

  ***一***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是對人的社會心理和社會行為規律進行系統研究的科學,是探討人們想法、感覺及行為如何因他人真實或想象的存在而受到影響的科學[1]。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門主幹學科,是研究個體和群體的社會心理現象的心理學分支,強調個體和群體的社會心理和社會行為,偏重個體的社會認知,研究在具體的人際互動和社會情境的影響下的人的心理過程和心理機制。

  社會心理學不僅研究個體心理,也研究群體心理,有關社會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有阿德勒的社會興趣學說,榮格的集體潛意識理論,沙利文的人際關係學說,霍曼斯的交換行為主義理論等[2]9。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範圍較為廣泛,包括自我意識,社會認知、社會態度、人際關係、社會影響、群體心理等,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他們的生活習慣也是社會心理學研究的範圍和領域。

  ***二***大學生的吸菸行為

  大學生吸菸在我國逐漸走向普遍化與正常化,在寢室、廁所、操場、樓道幾乎各個角落,我們都可以看見他們吸菸的身影,而且在大多數人看來比較另類的女大學生菸民數量逐漸呈上升趨勢。

  據2012年我國大學生吸菸調查,北京不同型別高校大學生吸菸情況的調查顯示,6所重點大學和2所市屬非重點大學,共4236人。大學生與研究生現在吸菸率為5.1%。216名現在吸菸的大學生與研究生起始吸菸年齡為18.3±2.96歲,其中18歲以下開始吸菸者佔36.2%,18~20歲佔42.8%,20歲以上佔21.0%。現在吸菸者中,平均每天吸菸1支的佔9.6%,2~5支的佔44.3%,6~10支的佔31.8%,11~20支的佔13.8%,超過20支的佔0.5%。平均每日吸菸量為7.13±5.66支[3]。據一項針對青年菸草情況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60%以上的大學生嘗試過吸菸,其中有一定比例的大學生已表現出今後吸菸的傾向。在被調查的近1萬餘名18~24歲大學生中,已有62.5%的男生和8%的女生嘗試過吸菸,總吸菸率達70.5%。

  因此,吸菸逐漸在大學生人群中成為一種流行趨勢,是什麼樣的心理因素影響使“吞雲吐霧”在大學生群體中成為一種時尚?

  ***三***大學生的吸菸心理

  大學生吸菸有其特定的心理成因。男生和女生吸菸的心理因素也不盡相同,許多男生認為吸菸很酷,可以耍帥,而女生吸菸會有一種追求男女平等的心理。

  1.對吸菸的社會認知

  社會認知是個體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觀察、瞭解他人並形成判斷的一種心理活動。社會知覺的刺激來源於社會客體,包括他人、群體、人際關係,也包括認知主體自身,所以,社會認知是個體通過人際交往,根據認知物件的外在特徵。推測與判斷其內在屬性的過程[4]119。因此,大學生吸菸習慣的養成也是受到社會環境中的人際交往影響的,並在社會環境與人際交往的相互作用下形成與發展。

  第一,好奇心理。中國有三億菸民,幾乎每個家庭裡都有吸菸者,因此,許多孩子是在家長、親戚、朋友製造的煙霧中成長的,因此,許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煙產生一種新鮮好奇心理,想模仿同伴嚐嚐煙是什麼味道,吸菸是什麼感覺。

  第二,張揚心理。許多男生還認為吸菸很酷,能夠體現男子漢的成熟與風度,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男人秀”的表現。而女生吸菸人數的上升表明女性追求平等心理,女性傳統形象得到顛覆,男性對女性吸菸的接受程度逐漸增加,認為吸菸是性感的體現,在某些場合女性吸菸能夠增加吸引力,還能收到張揚個性的效果。

  第三,跟風心理。在大學校園裡,吸菸已經成為很多大學生的生活習慣,身邊有好朋友吸菸,自然就會被誘惑和傳染。更有菸民認為,男生不吸菸、不喝酒就不像個男生,許多男生把見人遞煙看作是一種禮節,一種文明行為。吸菸對男生來說是一種交際手段。

  第四,宣洩情緒心理。吸菸是口手活動,吸菸能夠滿足享樂、鎮靜、刺激。煙也是一種精神食糧,很多大學生菸民認為煙是他們的精神食糧或是一種寄託,在他們心情好時會吸菸,情緒低落時會吸菸,沒事時還會吸菸。進入大學以後,各方面壓力都很大,尤其是學習方面的壓力,人在壓力面前總要尋找一種表達方式,大學生個人感情生活也越來越豐富,空虛寂寞、受到感情挫折、朋友間的聊天安慰會很自然的抽菸。自然而然,對尼古丁成癮,吸菸成為一種下意識的自動行為,對尼古丁軀體心理產生依賴。

  2.對吸菸的社會態度

  社會態度是個體自身對社會存在所持有的一種具有一定結構和比較穩定的內在心理狀態。態度是由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組成,情感和行為傾向的相關程度高於認知與情感和認知與行為傾向的相關程度[4]142。對於吸菸,大學生各持己見,有些人認為男生抽菸是可以理解的,反對女生抽菸,還有的持無所謂的態度。

  對於吸菸的健康危害,大部分菸民都知道,但有些大學生菸民認為吸菸是長年累月養成的習慣,短時間甚至更長時間內是不可能戒掉的。吸菸有癮是立竿見影的,還有同學沒想過戒菸,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消費,有生產就必然要有消費,國家既然有菸草公司就有它存在的理由。

  在大學生群體中,還有一些對吸菸態度不明確的人,他們吸也可以,不吸也可以,還沒有養成習慣性行為,這部分人是可以努力短時間內不吸或戒菸的。吸菸屬於健康透支,對我們的終生健康會帶來重大的負面影響。

  二、大學生抽菸的危害

  大學生屬於青年人,正是樹立理想、打造自己美好未來的黃金時期,也是人生身心發育與完善的關鍵階段,更是最容易變成香菸癮君子的敏感期,吸菸不僅危害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也不利於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專家指出,在未來的幾十年裡,現在的中國青少年如不能改掉吸菸的壞習慣,他們將會有1/3死於與吸菸有關的疾病[5]。因此,吸菸給大學生帶來的危害和痛苦包括潛在的危害和痛苦要比快樂多得多。

  第一,吸菸導致身體疾病。香菸中的焦油、尼古丁可以危害心血管系統、使人成癮、危害呼吸系統和致癌,而煙霧中的主要有害物質尼古丁、一氧化碳、煙焦油、苯並芘、放射性物質都會給身體帶來直接性損害。大量的一氧化碳存在使人精神疲憊,勞動效率降低,因此,吸菸上癮會嚴重影響大學生的智力、記憶力,從而降低學習和工作的效率,不僅不能提神、緩解壓力,反而會影響身體的機能,降低記憶力,長此以往會吞噬吸菸者的健康和生命。

  第二,吸菸對被動吸菸者的危害。被動吸菸者吸的煙又稱二手菸、三手煙,是吸入吸菸者撥出的飄浮在空氣中或殘留在衣物上的煙霧,專家指出,支流煙毒性比主流煙大2至5倍,其中焦油、尼古廳的比例是主流煙的3倍,苯並花是4倍,一氧化碳為5倍,亞硝胺50倍,此外,甲醛、甲苯、二氧化碳、鍋、鎳的比值也很高[5]。在大學的集體生活中,基本上四至八人同住一個寢室,只要一人吸菸,全屋受害;在校園裡的一些公共場所,大學生菸民也會給其他同學的身體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第三,煙霧汙染環境。對人的生命來說,能夠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是最重要的因素。從大氣汙染的角度看,在一般通風不良的封閉環境中,那裡每一亳升煙霧裡含有50億個煙塵顆料,它是平常空氣中所含塵埃微粒的5萬倍。煙霧中含有許多致病物質,如菸鹼、二氧化氮、氫氰酸、丙烯醛、砷、鉛、汞等,捲菸煙霧對人群的危害超過工業汙染的化學氣體。因此,大學生吸菸對校園環境以及校園公共場所的空氣造成汙染。

  三、針對大學生吸菸的對策建議

  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樑之才,也是未來中國建設的精英,從某種意義來說他們的健康就是國家的健康,只有健康民族才有希望,也關係著國力的強盛,國家的興衰。因此,大學生禁菸時不可待,勢在必行。

  第一,利用各種傳播媒體向大學生普及禁菸觀念,加強宣傳吸菸對身體帶來的危害,讓大學生尤其是重度菸民知道吸菸的健康危害程度,要特別加強大學女生戒菸的宣傳教育工作,女性特殊的身體結構和孕育下一代的生理特點,使得吸菸對女性還造成一些特殊傷害,向女學生宣傳菸草危害知識,當她們確切知道菸草不僅危害自己的身體健康,還會危及下一代時,相信女大學生們會選擇遠離菸草的[6]。

  第二,高校加強對大學生的控煙工作。制定學生行為規範,規定學生不許吸菸、喝酒,違反者有嚴重的懲罰,還要動員家長嚴加管教子女,禁止其吸菸,使大學生養成自我約束的能力。學校還應該開設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來轉移和緩解大學生的精神壓力,另外,校領導、黨員、老師等要以身作則,不準在學校內的任何地方吸菸,還要經常向大學生灌輸戒菸思想,鼓勵他們利用跑步、跳繩、游泳、爬山等健康的方式鍛鍊身體,養成一個文明的生活習慣。

  第三,對大學生菸民進行適當的心理干預。高校藉助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採取必要措施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進行干預,關注和研究大學生的抽菸心理和抽菸行為,幫助大學生建立自我行為管理模式,從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方面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提高學生戒菸的信心和動力,以減少大學生的抽菸行為。另外,學校心理學課程要加強對吸菸有害的講解與灌輸,積極與吸菸同學進行溝通和對話,勸導他們遠離香菸,建設一個潔淨無煙的校園。

  參考文獻:

  [1][美]阿倫森.社會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2]馬向真,韓啟放.社會心理學的原理與方法[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

  [3]王中華,馬寧.我國大學生吸菸調查的文獻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2,***1***.

  [4]全國13所高等院校.社會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119

  [5]魏栩.大學生吸菸行為的危害及控煙對策[J].中國校醫,2005,***5***.

  [6]周利.大學生吸菸行為調查及心理成因分析[J].科教導刊,2012,***4***.

探析大學生從眾消費行為及心理的論文
小學生心理的相關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論大學生與社會心理學的論文
淺談大學生與積極心理學的相關論文
大學生與積極心理學相關的論文
與社會心理學有關的分析論文
淺析大學生的社會心理學論文
淺談社會心理學的應用論文
淺談社會心理學的相關論文
大學社會心理學論文參考
大學社會心理學結課論文範文
大學社會心理學論文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