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淺析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7日

  隨著中學生越來越嚴重的心理問題的出現,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始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視,如何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當前學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淺析》

  摘 要:中學時期是中學生身心發展變化的關鍵時期,能否正確而及時地對他們進行心理教育,教他們學習如何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對其身心能否健康成長極為關鍵。隨著中學生越來越嚴重的心理問題的出現,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始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視,如何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當前學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心理教育;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9-0165-01

  一、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1.情緒方面。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是由童年到成年的“過渡期”,情緒不穩定,情感既豐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現為易急躁、易衝動,自我失控,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較差,遇到困難容易灰心喪氣。

  2.行為方面。一方面世界觀還不夠成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行為能力等;另一方面又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意識,主要表現為好逞強、好與人爭鬥、做事魯莽、不顧後果,逆反心理強烈,對父母或老師有較強的牴觸情緒。

  3.個性方面。主要表現為任性,自尊心、好奇心特別強,過高估計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看問題片面,總把錯誤歸於別人,愛嫉妒他人。

  4.異性交往方面。初中生處於青春的萌動期,對異性感興趣、有愛慕心理,對兩性關係意識朦朧。他們渴望與異性交往,但是在同異性相處時又感到害羞不自在,對與異性交往有誤解,這說明他們還很不成熟。

  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須先轉變三個觀念

  1.教育觀念的改變。過去相當長時期,人們認為個人的智力高,將來就可能成功成材。心理學界曾對3000名高智商的兒童追蹤研究30年,發現並不如是,故而當今世界學校教育目的不再是是把學生成當儲存知識的容器,認識到教育是塑造人的創造,是要讓每個學生任何方面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而心理素質恰又是其它所有素質得以構建的基本素質。

  2.健康觀念的改變。傳統的健康觀念使人們偏重身體健康,忽視心理健康。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變等,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要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只要身體健康是不夠的,還需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所以世界衛生組織把健康定義:“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而不是沒有身體疾病和虛弱的現象”。簡而言之,健康即指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健康。

  3.成熟觀念的改變。成熟是每個人在不同水平上不同層次上的一種生理和心理的表現。心理上的成熟不是自然過程,需要通過教育和訓練,如果只有發育而沒有教育這一因素,則成熟將是零。因而教育不僅能促使學生的成熟,也將給因心理不和諧、心理困惑的學生解除煩惱不安。諸如,有些學生熱心於追跑,玩彈子球的時候,另一些學生卻已經關注人際交往。這實際是人的心理髮展快慢之別的表象。因此,不能簡單武斷地把學生表現出各種不健康的心理行為歸結為學生的思想問題,慣用成人化的思想教育方法去對待學生,簡單地把他們分為“好”和“差”,其結果必將扭曲和損害學生的正常健康成長。

  三、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對策

  1.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適應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質教育模式。學校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各科教學之中,教師通過不同的教學途徑,變換多種教學方法,運用每一教學步驟,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教學的本質是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自主構建的辯證統一。教師角色的轉變主要在於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心理環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主動獲得新知識,並在認識發展中得到輕鬆、愉悅的成功的情感體驗,從而促進學生的社會化成長。傳統教育只關心學生的知識學習,忽視了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內心體驗、個性差異和創造性培養。教師因此要樹立現代教育觀念,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的整體範疇,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傳統的支配者、控制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由重智育培養轉變為德、智、體、美、勞並重的綜合素質培養。

  2.加強家庭教育,家長注意引導孩子身心全面發展。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每一個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樣有著家庭的成因。作為家長應從下面幾個方面注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1***轉變只重智育,忽視德育,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觀念。***2***以身作則,率先示範。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別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會健康。***3***重視對學生精神生活的引導,加強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鼓勵樹立建功於國家和自立自強的觀念意識,注意鍛鍊孩子的吃苦耐勞,戰勝挫折的意志和堅強的品德,有意識地創設一些困難,障礙,曲折,讓孩子去經歷,增強其自信,磨鍊其意志,培養其獨立的人格。***4***尊重孩子,不走兩個極端。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為家長,應該從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當作私有“財產”,愛之則寵,恨之則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影響,溺愛型和打罵型的教養方式可直接導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發生。所以家長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進行思想交流多給以鼓勵,讓孩子在被愛,被尊重的環境中成長。

  農村一部分家長文化層次低、觀念陳舊,只單純注重子女的學習成績,不關心成績之外的東西,更不明確自己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實際狀況。對此,學校應設法為家長創造條件,進行不定期的理論輔導和專題講座,在條件容許時邀請教育專業教師和心理學教師為這些家長進行指導和培訓,還可以舉行家長會、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討論會,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努力改善家庭育人環境,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

  總之,要實現教育的全面發展,構建一個學校、家庭、社群教育相結合的教育網路,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學校育人環境,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生為主體,才能實現青少年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探討腫瘤病人心理護理的論文
淺析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相關知識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淺析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淺談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淺述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淺析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論文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試析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芻議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參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