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護理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兒童時期是人體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其心理也處於高度發展的敏感時期,在臨床治病過程中,對其實施恰當的心理護理的重要性遠遠重要於生理護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兒童心理特點分析及臨床護理措施》

  【摘要】心理護理是針對病人現存的和潛在的心理問題,心理需要及心理狀態等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技術進行護理以解決病人的心理問題,提高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疾病的康復的一種臨床護理方式。作為一名兒科護理工作者,在熟練掌握對患兒的護理技能的基礎上,還要熟悉兒童的心理髮育特點,針對其心理特點,採取合理的心理護理方式,促進患兒的康復。

  【關鍵詞】兒童;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9-184-02

  兒童時期是人體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其心理也處於高度發展的敏感時期,在臨床治病過程中,對其實施恰當的心理護理的重要性遠遠重要於生理護理,因此,作為一名兒科護理工作者,在熟練掌握對患兒的護理技能的基礎上,還要熟悉兒童的心理髮育特點,針對其心理特點,採取合理的心理護理方式,促進患兒的康復。

  隨著醫療模式的改革及人們對醫學認識的深入,心理護理作為現代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重視。心理護理是針對病人現存的和潛在的心理問題,心理需要及心理狀態等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技術進行護理以解決病人的心理問題,提高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疾病的康復的一種臨床護理方式。

  兒科護理物件為14歲以下兒童,由於兒童各年齡段的差異,認知有一定區別,因此,在面對疾病時的表現也各不相同,掌握不同階段兒童的心理特點更有利於心理護理工作的開展。

  1兒童心理特點分析

  1.1 嬰兒期***0-1歲***:此期患兒對陌生環境適應能力較差,但當其生理需要得到滿足時,患兒的感受是愉快和良好的。

  1.2幼兒期***1-3歲***:幼兒期的患兒已經掌握了一定量的詞彙量,能夠用簡單的詞彙同護理人員交流,但由於用詞不當常常被誤解而給護士帶來一些困擾,一些病程長的患兒對護理人員特別敏感並大哭大鬧,甚至用嘴咬、辱罵護理人員。

  1.3 學齡前期***3-6歲***:此期患兒的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自我意識進一步完善,因覺得在患病期間能得到平時得不到的關愛,平時得不到的食品和玩具在生病期間也可以得到等,患兒會認為生病是好事,從而誇大不適。

  1.4 學齡期***7-14歲***:進入學齡期的兒童有一定的科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自尊心較強,由於性意識的發展,某些疾病的患兒還會出現害羞心理。有的患兒開始擔心疾病癒後等。

  對於一些罹患不治性疾病的患兒,往往有否認、憤怒、抑鬱等一系列心理反應。

  2心理護理措施

  2.1針對不同階段兒童心理特點進行的心理護理措施:由於患兒所患疾病各不相同,家長的文化層次也各有高低,再加上現在多為獨生子女,相對比較較弱,在進行心理護理時比較困難,很難達到預計的效果。筆者在臨床工作中,總結出一下護理措施:

  2.1.1嬰幼兒時期的患兒,當其生理需要獲得滿足時,他們便會心情愉快,護理時應注意滿足其各種需要,向父母瞭解患兒在家時的習慣,儘量滿足患兒的需要,如把患兒喜愛的玩具帶到醫院,以減輕患兒的焦慮;要加強巡視觀察。應注意密切觀察患兒的飲食、大小便及衣著冷暖,護理人員接待患兒時應面帶微笑,及時滿足患兒的各種需要,經常擁抱、觸控患兒,建立與患兒之間的親密感,消除其牴觸心理。

  2.1.2對於學齡前期兒童出現的認為生病是好事的情況,護理人員應對患兒父母解釋這種心理,告知其不能過度縱容患兒,更不能打罵,而要正確引導。作為護理人員應關心和愛護患兒,注意使用鼓勵性語言,如:你真勇敢等,在注射時跟患兒交談轉移其注意力,由於此期患兒已經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因此要注意維護患兒的自尊心,不能嚴厲批評指責,應多鼓勵和表揚,在病情許可下可帶些喜歡的玩具在病房玩耍。

  2.1.3對於有一定認知能力的學齡期兒童要幫助患兒瞭解自己的病情,多與患兒交談,瞭解其學習和生活情況,鼓勵患兒鼓起勇氣戰勝疾病,條件允許時可允許同伴來院探望,多與好友溝通交流,為患兒創造一個好的就醫環境。

  2.1.4對於不治性疾病的患兒,護理人員應以最大的同情心和耐心,幫助孩子走完最後一段人生,同時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多陪孩子,儘量滿足其合理要求。

  2.2針對家長的心理護理措施:患兒住院期間,其父母往往過於焦慮、緊張,出現一點問題就頻繁的喊護士,而小兒由於疾病本身的影響及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又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反應,護理工作人員既要配合醫生的治療,又要同時考慮患兒的心理特點併兼顧家長的情感需求,對其給予恰當的心理護理,這不僅僅是醫學模式轉變後整體護理內涵豐富的需求,更是樹立良好的醫風醫德、促進醫院發展、促進患兒疾病康復的需要,家長的不良心理狀態會對患兒產生直接影響,從而影響醫患配合和患兒自身的康復。作為醫護人員應充分理解患兒家長的心情,多做解釋安慰工作,使患兒父母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

  剛入院時,家屬的心情是儘快減輕患兒病痛,此時期不適宜對其進行心理護理,要等醫生為患者診治、家屬情緒穩定後再進行心理護理。

  對家屬的心理護理知識除了適時開導外,還包括相關專業基礎知識的介紹,如餵養知識,如何保持患兒口腔清潔預防鵝口瘡等知識;藥物相關知識,如何給藥;臀部及臍部護理知識;出院時宣教基礎免疫計劃、健康體檢、衛生習慣等方面知識等。

  3總結

  兒科護理其本身具有特殊性,不是單純的醫患雙方關係,而是包括了醫護、患兒和家長三方面的關係,作為一名兒科護士,在熟練掌握基本技能操作的同時,必須具有較高的醫德風尚、愛心、責任心,在對患兒提供護理服務的同時要注意多與家長交流資訊,全面瞭解患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同時還必須考慮到疾病的過程可能對兒童出現的生理、心理及社會等方面的影響,以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參考文獻

  [1] 李映蘭.護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2] 侯曉紅.兒科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誌,2007,8.

  [3] 張會娜.淺談心理護理在兒科中的應用[J].中國民康醫學,2008,20.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幼兒心理學培訓心得_培訓幼兒心理學體會
兒童心理護理論文
相關知識
兒童春季護理注意事項
兒童疾病護理常識
淺析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論文
兒童美術教育論文
特殊兒童學前教育論文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的論文
淺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論文
學前兒童雙語教育論文
學前兒童教育淺議論文
淺談兒童語言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