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邊塞詩人高適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0日

  高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系河北景縣人,世稱“高常侍”。 作品收錄於《高常侍集》。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下面是。

  藝術特色

  高適是盛唐時期“邊塞詩派”的領軍人物,“雄渾悲壯”是他的邊塞詩的突出特點。其詩歌尚質主理,雄壯而渾厚古樸。高適少孤貧,有遊俠之氣,曾漫遊樑宋,躬耕自給,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個性,故詩作反映的層面較廣闊,題旨亦深刻。高適的心理結構比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詩多直抒胸臆,或夾敘夾議,較少用比興手法。如《燕歌行》,開篇就點出國難當頭,突出緊張氣氛:“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結尾處直接評論:“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嘆,含蓄而有力。

  高適詩歌的注意力在於人而不在自然景觀,故很少單純寫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時伴有寫景的部分,因此這景帶有詩人個人主觀的印記。《燕歌行》中用“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鬥兵稀”勾劃淒涼場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組成富有主觀情感的圖景,把戰士們戰鬥不止的英勇悲壯烘托得更為強烈。高適在語言風格上用詞簡淨,不加雕琢。如《別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技巧上看來全不用力,詞從意出,沒有刻意辭彩修飾。

  愛國精神

  高適自己具有強烈的愛國思想,所以他對保衛邊疆的愛國將領作了熱情的歌頌。如《送渾出塞》詩中對渾的刻畫是很出色的。在敵人入侵、“昨日邊庭羽書至”的時候,渾就慷慨出征。“城頭畫角三四聲,匣裡寶刀晝夜鳴”二句不沾本身,卻正襯托出忠勇為國、心情異常激動的精神面貌。“黃雲白草”的塞外風光,與“擊劍酣歌”的昂揚精神,進一步突出了一個不畏艱苦、為國忘身、心情樂觀的愛國將領的形象。通篇嚴整而飛動,魄力雄毅,風骨遒上,與《燕歌行》同樣表現了高適七古的藝術特徵。 對於收復失地,高適同樣是興奮鼓舞的。天寶十二載五月,哥舒翰收復久已淪陷的九曲黃河,他寫了豪壯而充滿喜悅心情的《九曲詞》,其第二、第三首雲: 萬騎爭歌楊柳春,千場對舞繡騏磷。到處盡逢歡洽事,相看總是太平人。 鐵騎橫行鐵嶺頭,西看邏逤取封侯。青海只今將飲馬,黃河不用更防秋。 在這裡也表現了他希望邊疆鞏固,獲致太平的願望

  作品風格

  詩情調悲壯蒼涼,筆勢豪健、雄壯奔放、激昂慷慨

  其與李白

  天寶三、四年間,李白認識了高適,他們相從賦詩,又曾到汴州漫遊。感情至深,甚至到了“醉眠秋共被,攜手同日行”的程度。“安史之亂”爆發時,高適善於抓住機會,表現政治才能,他佐哥舒翰守潼關。潼關失陷後奔赴正在向西行的玄宗,陳述敗亡的前因後果,在朝野一片混亂的非常時期,以果敢與冷靜的氣質得到玄宗的注意和賞識。玄宗以諸王分鎮,高適看出內亂隱患,直言極諫,吸引了肅宗的目光。永王李璘起兵叛亂,肅宗立召高適問策,他對江淮局勢早已瞭然於心,斷言永王必敗。奏對稱旨,擢升淮南節度使。高適又一次抓住了時機,由文人而為戎帥,負起討伐李璘、平定江淮的重任。

  出鎮淮南以前,高適先聯絡各路兵力爭取支援,招降李璘部下大將,一系列舉措謀在事先,贏得了“義而知變”***《舊唐書》本傳***的聲譽。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在尋陽獄中,曾寫詩給高適,想請求高適相救出獄。高適對身陷囹圄的老友李白不予援手,在今人看來未免冷漠,但也從另一面表現了高適的冷靜與理性。置身於王室父子兄弟爭權的複雜政治格局中,一步走錯,不僅建功立業抱負成空,還可能招致滅頂之災。安史之亂使得李白與高適由密友轉為政敵。在高適來說,他作為一個政治家,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他時刻都在考慮與政敵劃清界限。而對於天真的詩人李白來說,他不會考慮到這一點。他還認為高適是自己的密友,高適飛黃騰達,自己身陷囹圄,料想高適會援手的,殊不料高適對於李白的請求,連回音都沒有。因此,所有感性的衝動與世俗人情的干擾都是應當排斥的,此時高適已由詩人成為徹頭徹尾的政治人物了。

  高適由一個默默無聞的文士而兩任節度使,但輝煌極其短暫,就是在他所謂“極達”的後期,也不斷招致讒毀和冷遇。君王的求賢並不像標榜的那樣迫切。尤其是通過不尋常途徑被發現的才士,往往新鮮幾天就被冷落了,李白如此,高適也同樣。

  《高適傳》

  高適者,渤海蓚人也。父從文,位終韶州長史。適少濩落,不事生業,家貧,客於樑、宋,以求丐取給。天寶中,海內事幹進者注意文詞。適年過五十,始留意詩什,數年之間,體格漸變,以氣質自高,每吟一篇,已為好事者稱誦。宋州刺史張九皋深奇之,薦舉有道科。時右相李林甫擅權,薄於文雅,唯以舉子待之。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遊河右。河西節度哥舒翰見而異之。表為左驍衛兵曹,充翰府掌書記,從翰入朝,盛稱之於上前。

  祿山之亂,徵翰討賊,拜適左拾遺,轉監察御史,仍佐翰守潼關。及翰兵敗,適自駱谷西馳,奔赴行在,及河池郡,謁見玄宗,因陳潼關敗亡之勢曰:“僕射哥舒翰忠義感激,臣頗知之,然疾病沉頓,智力將竭。監軍李大宜與將士約為香火,使倡婦彈箜篌琵琶以相娛樂,樗蒱飲酒,不恤軍務。蕃渾及秦、隴武士,盛夏五六月於赤日之中,食倉米飯且猶不足,欲其勇戰,安可得乎?故有望敵散亡,臨陣翻動,萬全之地,一朝而失。南陽之軍,魯炅、何履光、趙國珍各皆持節,監軍等數人更相用事,寧有是,戰而能必勝哉?臣與楊國忠爭,終不見納。陛下因此履巴山、劍閣之險,西幸蜀中,避其蠆毒,未足為恥也。”玄宗嘉之,尋遷侍御史。至成都,八月,制曰:“侍御史高適,立節貞峻,植躬高朗,感激懷經濟之略,紛綸贍文雅之才。長策遠圖,可雲大體;讜言義色,實謂忠臣。宜回糾逖之任,俾超諷諭之職,可諫議大夫,賜緋魚袋。”適負氣敢言,權幸憚之。

岑參的詩詞評價
磨杵成針的歷史典故
相關知識
唐朝邊塞詩人高適簡介
關於邊塞詩人高適的故事
邊塞詩人高適字是什麼
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生平簡介
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簡介
唐代詩人高適的一生如何
詩人高適是哪個朝代的
唐代詩人高適字是什麼
邊塞詩人岑參是哪個朝代的
邊塞詩人陳子昂哪個朝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