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鑑賞課後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音樂對學生的美育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其中蘊涵著道德哲理和豐富的情感體驗。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一個學期即將過去,回顧前一時期的音樂課教學,下面兩個方面體會較深.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並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課的質量,也是極為重要的.隨著學業的加重,音樂在初中生的眼中是副科,是學與不學都無關緊要的課程.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樂理知識都不能被很好地運用起來.這就對我們音樂老師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去設計一堂音樂課,才能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達到課堂所追求的展示音樂魅力,愉悅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為本的教標.

  一、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起始課上,我就 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

  1、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二、採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內容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為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一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裝置,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於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須努力.孩子們需要美,追求美,那麼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孩子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他們純真的心靈.

  範文2

  音樂欣賞課是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發展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這兩週的音樂欣賞課內容中,我發現大部分的學生對音樂欣賞課不感興趣,當我一播放欣賞歌曲的時候,這幫孩子聽都沒聽就叫著:“老師,能不能不要聽啊,好難聽啊,能不能聽流行音樂啊。。。”等等。我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讓孩子懂得欣賞音樂,到學會聽音樂欣賞,這一過程,對於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一個值得思考,也是值得挑戰的任務。

  我們的音樂欣賞課內容大部分跟我們的生活及我們一些歷史掛鉤的,並且每一首歌曲都有自己表達的內在涵意,但是由於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不知道這個道理,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定要讓學生懂得歷史,懂得每首歌曲的故事背景和表達的意義,不能只讓學生唱會歌曲就算交任務了。

  如何在欣賞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音樂欣賞的興趣,其中最有效的放飛是激發學生興趣,創設愉快的音樂情境,培養和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採用最簡單、通俗、藝術化的語言敘述是我們在音樂欣賞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在欣賞課中,我們還可以運用引導法,把學生引入我們創設的情境中,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圖片的引導、講述音樂背景,把學生帶入音樂的海洋裡,跟著旋律作畫,還可以讓學帶著問題去聽音樂,這樣也可以引起他們的主意力。

  我想,這樣的話應該就能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對音樂的理解能力、想象力、審美能力,上好音樂欣賞課是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的起點。

  範文3

  現在的學生熱衷多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他們可以如數家珍似的報出一長溜的、連音樂老師恐怕還未所聞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覆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從此現象反思我們的教育,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許多問題;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音樂課即唱歌課,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少。教師在構思一堂課從開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經常考慮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考慮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幹什麼、此時學生會出現什麼”。只想課堂45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複雜多樣的變體,,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資訊的輸入,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解決方法: 在音樂課起始課上,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

  1、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明確告訴學生通過初中階段有關音樂知識的學習,初四畢業後,個別音樂基礎好些的學生可報 考藝術特長班,為將來深造打基礎,讓我校優秀藝術學生代表,給她們表演、做示範,學生反響強烈。

  3、通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4、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 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較弱、有音樂特長班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內容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為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2*** 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半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 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裝置,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於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 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多參與省市藝術節等活動,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看了的人還看了:

高中音樂鑑賞課後教學反思
高中美術鑑賞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高中音樂鑑賞課後教學反思
高中音樂鑑賞課後教學反思
高中語文個人課堂教學反思範文精選
嬗變中的高職音樂鑑賞課探討論文
2017湘教版高中音樂鑑賞教案
高中音樂鑑賞教學反思
初中音樂課後教學反思
高中英語課後教學反思
高中地理課後教學反思
高中數學課後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