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節手抄報大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體驗是人類古老的實踐之一。在科技的發展和應用中,這一因素一直為人們所忽視。 科技在對社會進步產生巨大推動作用的同時,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人們對它的誤讀,使人們對其雙刃劍性質認識不足,從而產生了科技與人性之主體地位的悖論。下面小編分享

  :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

  第谷·布拉赫,1546年12月14日生於丹麥斯科訥,出身貴族,14歲入哥本哈根大學。第谷從小迷戀天文觀測,終身致力於天文儀器製造和天文研究。他一生積累的觀察資料和資料,對後來的著名天文學家開普勒有極大幫助。

  1576年2月,丹麥國王將丹麥海峽中的汶風島賜給第谷,並撥鉅款讓第谷在島上修建大型天文臺。這座天文臺被譽為“天堡”,它規模巨集大,裝置齊全,所用的天文儀器幾乎都是第谷設計製造的。其中最著名的是第谷象限儀。這座天文臺還有配套的儀器修造廠、印刷所、圖書館、工作室和生活設施。第谷在此工作了21年,重新測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天文資料,他的測量結果與現代值都很接近。

 

科技節手抄報圖片

  第谷不斷改進觀測儀器,如在窺管上引入附加的照準器,找到了既精巧又方便的橫向劃分法,提高了儀器的精確度。他測定了大氣折射改正表,為後人的觀測活動提供了很好的參照。第谷通過重新測定恆星的位置,編製成比以往更準確的1000多顆恆星的星表。1588年國王逝世後,天文臺資金十分困難,第谷艱難地維持了10年,於1597年3月被迫關閉天文臺。1601年10月24日,第谷辭世。

  :什麼是太陽風?

  1850年,一位名叫卡林頓的英國天文學家在觀察太陽黑子時,發現在太陽表面上出現了一道小小的閃光,它持續了約5分鐘。卡林頓認為自己碰巧看到一顆大隕石落在太陽上。

  到了20世紀20年代,由於有了更精緻的研究太陽的儀器。人們發現這種“太陽閃光”是普通的事情,它的出現往往與太陽黑子有關。例如,1899年,美國天文學家霍爾發明了一種“太陽攝譜儀”,能夠用來觀察太陽發出的某一種波長的光。這樣,人們就能夠靠太陽大氣中發光的氫、鈣元素等的光,拍攝到太陽的照片。結果查明,太陽的閃光和什麼隕石毫不相干,那不過是熾熱的氫的短暫爆炸而已。
 

科技節手抄報圖片

  小型的閃光是十分普通的事情,在太陽黑子密集的部位,一天能觀察到一百次之多,特別是當黑子在“生長”的過程中更是如此。像卡林頓所看到的那種巨大的閃光是很罕見的,一年只發生很少幾次。

  有時候,閃光正好發生在太陽表面的中心,這樣,它爆發的方向正衝著地球。在這樣的爆發過後,地球上會一再出現奇怪的事情。一連幾天,極光都會很強烈,有時甚至在溫帶地區都能看到。羅盤的指標也會不安分起來,發狂似地擺動,因此這種效應有時被稱為“磁暴”。

  在本世紀之前,這類情況對人類並沒有發生什麼影響。但是,到了20世紀,人們發現,磁暴會影響無線電接收,各種電子裝置也會受到影響。由於人類越來越依賴於這些裝置,磁暴也就變得越來越事關重大了。比如說,在磁暴期內,無線電和電視傳播會中斷,雷達也不能工作。

  天文學家更加仔細地研究了太陽的閃光,發現在這些爆發中顯然有熾熱的氫被拋得遠遠的,其中有一些會克服太陽的巨大引力射入空間。氫的原子核就是質子,因此太陽的周圍有一層質子云***還有少量複雜原子核***。1958年,美國物理學家帕克把這種向外湧的質子云叫做“太陽風”。

  向地球方向湧來的質子在抵達地球時,大部分會被地球自身的磁場推開。不過還是有一些會進入大氣層,從而引起極光和各種電現象。向地球方向射來的強大質子云的一次特大爆發,會產生可以稱為“太陽風暴”的現象,這時,磁暴效應就會出現。

  使彗星產生尾巴的也正是太陽風。彗星在靠近太陽時,星體周圍的塵埃和氣體會被太陽風吹到後面去。這一效應也在人造衛星上得到了證實。像“回聲一號”那樣又大又輕的衛星,就會被太陽風顯著吹離事先計算好的軌道。

科技節手抄報大全
科技節手抄報初中
相關知識
科技節手抄報大全
科技節手抄報大全
關於科技的手抄報大全
初一科技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小學生科技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科技節手抄報邊框大全
高中科技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初中生科技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初中科技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初中科技節手抄報圖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