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清明黑板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那麼關於清明黑板報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清明黑板報的文字資料和圖片,希望對你有用,歡迎閱讀!

  清明黑板報圖片:

  清明黑板報圖片1

  清明黑板報圖片2

  清明黑板報圖片3

  清明黑板報內容1:

  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公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黑板報內容2: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麵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

  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看過此黑板報的人,還看了:

學雷鋒日黑板報
歌頌祖國短文黑板報
相關知識
四月清明黑板報
清明黑板報標題怎麼寫
手繪清明黑板報花邊紋樣
清明黑板報資料
清明黑板報圖片大全
清明黑板報圖片
清明黑板報設計圖
清明黑板報設計
清明黑板報大全
清明黑板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