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端午節手抄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你知道怎麼製作一份端午節的手抄報嗎?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圖片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資料1

  1.放一把湘風楚韻,和幾縷夏日熱情,青枝綠葉包裹,楚辭漢歌煲蒸,艾葉雄黃調配。好了,粽子熟了,再搭一份千年濃濃祝福。

  2.芬芳的祝福織成葦葉,溫馨的叮嚀碾作白米,誠摯的祈禱晒熟紅棗,再以友誼的絲線緊緊纏繞,端午節送你香甜的粽子,願你永遠享受人生的美好!

  3.風和日麗,今日端午,粽子飄香,龍舟正舞,聽得耳邊鼓,歡聲陣陣,引我情愫,一杯雄黃酒,滿載祝福,我在身邊,有何孤獨?關懷在心,好運一路。端午節裡,溫馨在你身旁守護。

  4.奉上一顆祝福的心,在這喜慶的日子裡,願幸福如意快樂鮮花,一切美好的祝願與你同在。端午節想起你,發個簡訊問候你,想不起我沒關係,只要你快樂又順心,就是我由衷之愜意。

  5.掛一把艾蒿在你門前,願你平安;斟一杯雄黃酒,望你安康;送一盤粽子,祝您全家端午節快樂!

  6.慢慢的閉上眼睛,想想我,想想粽子,你會發現我和粽子一樣可愛。

  資料2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大概意思就是說牛頓、貝多芬等一些天才級別的人物,脾氣都非常火暴,屬於一言不合就“開撕”的。然後,國外某大學的一名工作人員對此展開研究而得出結論:憤怒者在“無序創新”時的表現更為出色。意思就是,假設你需要想出若干種磚塊的用途,思路清楚的人也許能提出10種不同的用途,而暴脾氣的人有很大的可能性發明出一種新的用途。這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暴脾氣的壞處卻遠遠大於它的益處,尤其是當下。

  少年林則徐雖然勤奮好學、才思敏捷,但就是脾氣過於急躁,經常因一兩句不遂心願的話便怒火中燒。父親林賓日因此給他講了個故事:

  兩個大漢扭送了一名年輕人去官府,控告他是個十惡不赦的不孝之子。判官性子耿直而急躁,一怒之下,不容分說便命人打了年輕人五十大板。

  退堂時,一位老太拄著柺杖闖上堂來,哭哭啼啼地說:“請大人救救我們吧!剛才有兩個強盜溜進我家偷牛,被我兒子發現,想把他們扭送官府,不料,反被強盜捆走了。”

  判官這才知道自己的脾氣被人利用了。

  林則徐當下恍然大悟,後來他還在書房醒目處掛起了親筆書寫的橫匾“制怒”。

  自信的人,不必用脾氣表達自己。民國時期的宋氏三姐妹,各領風騷。獨宋美齡一人,最善控制情緒。

  因為丘吉爾不贊成中國為四強之一的觀點,宋美齡一直對丘有所不滿,一次,宋美齡陪同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她和丘吉爾不可避免地會面,兩人有一段經典對話:

  丘吉爾說:“委員長夫人,在你印象裡,我是一個很壞的老頭子吧?”宋美齡沒有回答“是”或“不是”,而是睿智地反問丘:“請問首相您自己怎麼看?”

  丘吉爾說:“我認為自己不是個壞人。”她順勢回答:“那就好。”

  後來蔣介石特地把這段對話記在了日記裡,對比起自己暴躁的脾氣,他對夫人宋美齡的外交智慧讚歎不已,誇她既不違反外交禮儀,也不違背自己內心。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見一些經意抑或不經意惹得自己惱羞成怒的人,此時,懂得剋制自己情緒的人,不但讓事情得到更好的解決,而且內心也不會因此埋下一個苦梗。

  脾氣差,往往是因為無能。杜月笙曾說:“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杜月笙的傳奇之處,並不在於他如何締造了自己的地位,而在於他不是讀書人出身,卻有著一種溫文儒雅、寬仁厚德的神態,也正因為這種能包容三教九流的本事,不是意氣用事,才不愧做到了他嘴中的頭等人。

  反觀那些脾氣差的人,一旦不遂心願,便只會處在暴怒狀態,胡亂指責,這豈不是種用自己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的愚蠢做法?

  好脾氣的人,活得不累,並且,和脾氣好的人相處,非常舒服。

  因為這種人不計較,更不會記仇,他們也更容易獲得別人的認可與信任,正如法國作家都德所說:“好脾氣是一個人在社交中所能穿著的最佳服飾。”

  擁有好脾氣的人,才擁有更為自信的心態在這個社會上立足。

  雖然好脾氣不一定能給你帶來高尚,但是,好脾氣一定是你最美好雍容的姿態。

手抄報的內容端午節
慶端午節手抄報內容簡單
相關知識
慶祝端午節手抄報資料
慶祝端午節手抄報
慶端午節手抄報內容
慶端午節手抄報內容簡單
簡單漂亮的端午節手抄報
端午節手抄報漂亮圖片
端午節手抄報易畫的
端午節手抄報內容大全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簡單字少
三年級端午節手抄報圖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