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給編輯部寫信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當我們需要給編輯部寫信時,常常不知道應該如何下筆。應該怎樣給編輯部寫信呢?下面小編整理了給編輯部寫信範文,歡迎閱讀。

  給編輯部寫信範文篇一

  編輯老師:

  您好,我是貴刊的忠實讀者,訂閱貴刊愈2年,拜讀之,甚感欣慰,每每茶餘飯後,睡覺之初總不忘記瀏覽幾頁,以長見識。

  近來手癢,日常工作中幾點經驗積累,逐步記錄下來,形成文章《******》,投向貴刊,不想竟蒙“擬採用”。幾經修改,勞編輯老師費心,修改稿發給雜誌社後總算長舒口氣,思慮總能得稿酬一二。

  今日收到回函,那知發來的不是錄用通知單,而是“版面費通知單”,閱知附件,詫異萬分,急致電話詢問身邊經常有文章見之於報章一好友,回答曰收版面費之事確實,不禁愴然而涕下。

  本人每月工資獎資金累計不足3000元,那來一次投稿就得花2200元之能力。

  想想也是,誰都有誰的苦處,誰都有誰的難點,但粗指一算,一份雜誌也就100來頁,每頁400元,整份雜誌總共也就不到50000元的版面費,這50000元對一本雜誌來說也就是九牛一毛,但每篇文章對作者來說卻是一月之工資,如此收費,不就成了富人之文章,試問雜誌質量如何保障?這又與網上、報刊上那些個徵稿的、這個賽那個賽的有什麼區別?

  也許是久居偏荒,孤陋寡聞,但雜誌不付稿酬,反收版面費,確是初次聽說,也許經濟社會本就是這樣,也許……。

  寒心之餘,語辭激憤,言語多有不妥,惶惶不知所言,還請編輯老師見諒!

  XXX

  XXXX.X.X

  給編輯部寫信範文篇二

  校報編輯部:

  你們辛苦了,昨天偶爾看到了《長江大學報》2008年3月30日***第5期***,隨便翻閱了一下,看有什麼訊息,發現有幾個小問題:

  1. 第一版***要聞版***左下角有一篇新聞是《學子愛心感動社會》,第三段有這麼一句話:“一個不願留名的男同學看到活動宣傳板後,當場買了10支筆和5個筆記本欲捐給需要幫助的孩子”,既然是買了筆和本子,“欲捐給”也就是說想捐給,將要捐給,事情已經發生了,怎麼是將要呢?建議可以刪去“欲”字。

  2. 第二版***綜合新聞***有一篇新聞是《學生個人專項活動徵集吸引莘莘學子》,第一段有這麼一句話:“校團委發出面向全校徵集2008年個人專向活動舉辦意向以來”,是“專項”不是“專向”。

  3. 第三版***校園生活***左上角有一篇新聞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無限》,第一段有這麼一句話:“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張繼年教授為我校500名學生做作了一場題為《對生命價值和生命意義的感悟》的報告”,這裡有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500名”學生,我想記者一定沒數過,也不可能是整整500名,也沒必要統計得那麼清楚,建議改成“500餘名”或者“近500名”,第二個問題是“做作了一場題為……”,好像多了一個字,多了一個“做”字。

  4. 同樣是第三版***校園生活***有一篇題目為《我談師生關係》,左邊的第三段話中有這麼一句“您覺得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那些方面?”是個問句,我想“那些”應該改成“哪些”。

  以上建議和看法,僅是本人想當然之處,不當望見諒。同時希望校報越辦越好,辦出自己的特色。

  XXX

  XXXX.X.X

  給編輯部寫信範文篇三

  編輯部先生們:

  今天我把最近完成的2篇文章發來,請審閱。可以說,它們以及之前的2篇或4篇文章,是“宇宙總公式論”漂亮地封頂之作。至此,我們可以向全世界宣佈,物理學及宇宙乃至百科的終極理論已構建成功。

  隨著最近幾篇文章的完成,建立在100萬字和力爭通俗基礎上的,物理學及宇宙、理應也是百科的終極理論體系終於構建成功了。

  簡單地說,該理論體系主要包括:2個方程組,1個圓與正方形的放大或收縮機制模型,1個點的層級序列,1個數值序列,幾個力與能量的統一方程,2個點——力點與能量點,等等。它可以解決所有自然科學的基本問題,可使粒子和物體具有任意大小,巧妙繞開了窮盡觀測問題。具有完整高中知識的人,一般都應能看懂。甚至,可以解決社會科學問題,如可以根據,黑洞或類星體是不可分割的四種力與能量的迴圈轉換系統的發現,研究經濟學問題。黑洞一側吸收,就是經濟學中的需求側,恆星能量一側輻射,就是供給側,如何調控這兩側是需要好好思考的。

  這是能為、想為,更敢為的創舉,也是巨大的創新。原子早就被發現了,但對它的認識至今也不全面、不準確。原子的核心結構或質子的基本結構部分,是一個放大與收縮自迴圈轉換不息的機制,這就是萬物及宇宙的“心臟”或物質基礎與來源。夸克本質上是兩個23個點,與來回跳蕩的4個點形成的動態質子對,它代表的就是所謂佔23%的暗物質。來回跳蕩的4個點,它代表的就是佔4%的所謂通常物質。剩下的73%,就是觀測夸克的儀器環境的支援能量,也等於使夸克顯現時,對稱相等,此時卻被分割驅逐到極遠處的能量,它代表的就是所謂暗能量。但實際上,都是通常的物質與能量。黑洞、星系等都是四種力不可分割的迴圈轉換系統。質量的本體是力,“宇論”中的力點、能量點,實際上對應的就是牛頓力學中的質點、普朗克的量子。同時,23個點作為力,是27個點的質子質量,與19個點的基本電荷之間的動態對稱平衡點;27個點的質子質量,則是31個點的電子能量,與23個點的力之間的動態對稱平衡點,並且由此,電、力、質、能,電、力、質、能,如此這樣,在數值序列上依次排列,這也是四種屬性組成萬物或其內部結構的屬性分佈形態。進而則有,力是電荷與質量的動態對稱平衡點,質量是力與能量的動態對稱平衡點,能量是質量與電荷的動態對稱平衡點,電荷是力與能量的動態對稱平衡點,即電荷與質量本質上是同一屬性,是等價的。同時,力與電荷,則是能量、質量與質量、能量的對稱平衡點;電荷與能量,是力、質量與質量、力的對稱平衡點;質量與能量,是力、電荷與電荷、力的對稱平衡點;力與質量,是電荷、能量與能量、電荷的對稱平衡點。同理,電也是力、質、能與能、質、力的對稱平衡點,力也是電、能、質與質、能、電的對稱平衡點,等等。

  宇宙及萬物由無到有形成,至少有三種形式。一是,不可分割的四種力或黑洞與宇宙能量射線的迴圈轉換系統,其中,力點與釋放的能量點將逐漸形成質子、電子、原子以及萬物。二是,不可分割的四種力或黑洞與恆星能量輻射的迴圈轉換系統,即類星體系統,同樣,力點與釋放的能量點將逐漸形成質子、電子、原子以及萬物。並且,這兩種是更通常且一直存在的形式。三是,以上兩種系統嚴重失衡而失控,發生爆炸與暴漲,即宇宙大爆炸,之後隨著恢復平靜,力點與能量點也將逐漸形成質子、電子、原子以及萬物。但這是一種極端情況,是兩個正常系統出現意外和失控的情況,是非正常的情況。就算是一種形式,也只佔1/3,另有2/3的形式,則是相對溫和與正常的,且是宇宙中至今一直存在的。所以,選擇宇宙大爆炸這種形式,作為宇宙始點來研究,來構建物理學及宇宙的終極理論,是錯誤的,也是難以成功的。

  其他理論,特別是僅僅靠技術觀測與實驗的理論,除了對技術應用有用外,永遠完不成終極理論的構建,因為,一是客觀上太難了;二是,它們的方向、方法都不全面。三是,儀器與實驗所做的工作,大都是顧此失彼的,是黑瞎子掰棒子,掰一個,掉一個,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如果,看不到背後的西瓜,看不到現象背後的本質,到頭來,只能是瞎子摸象。摸到腿時,就說物理學及宇宙最終是柱子,摸到耳朵時,就說是扇子等。

  翟巨集國

  2016年2月14日星期日
 

寫一封給好朋友的信
中國式朋友的書信
相關知識
怎麼給編輯部寫信
怎樣給編輯部寫信
要如何給編輯部寫投稿信
要如何給編輯部寫投稿信
怎麼給家裡人寫信
怎麼給好朋友寫信
怎麼給女朋友寫信
怎麼給班主任寫信
怎麼給班主任寫信
怎麼給大使館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