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霜降養生注意事項,希望能幫到你。

  霜降養生注意事項

  一、防秋燥

  秋季燥邪易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表現為口乾、脣乾、鼻幹、咽乾、舌幹少津、大便乾結、面板幹甚至皸裂。肺喜潤而惡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響,就會出現鼻咽乾燥、聲音嘶啞、乾咳少痰、口渴便祕等一系列秋燥症。

  防秋燥需要從飲食上加強調節。一是減少辛辣刺激物的攝入,秋天已經非常乾燥,身體本身就容易上火,所以對辛辣物的攝入要減少。二是儘量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南瓜等,自制的銀耳蓮子粥,薏米粥等也可以經常喝。

  秋燥之時,保持面板溼潤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晚睡潔面後,別急於擦乾水跡,輕拍面部使餘水滲入面板,再進行保溼護理。面板特別乾燥的人,不妨用一用保溼的面膜。此外,每天不停地說話還會傷氣,其中最易傷害肺氣和心氣,所以要注意“少言”。

  如果空氣比較乾的話,最好屋內放置一些綠色的植物,可以調節溫度與溼度,另外也建議選擇一些晚上能夠釋放氧氣的植物,比如吊蘭。臥室裡不宜擺放太多綠植,一兩盆就好,可以經常給植物葉片上噴水,或養一些水培植物。

  對於工作壓力較大,特別是經常在辦公室久坐的人,可以在喉嚨癢要咳嗽之前,經常雙手反背按摩自己肩及頸,雙手搓熱再按效果會更好,這樣可以提高咽部的抵抗力,少生病。

  二、防秋乏

  俗話說,“春困秋乏”,秋天容易疲乏,不少人有賴床的習慣。其實長時間睡眠容易導致體內細胞缺氧,往往不但越睡越困,有時還容易頭暈噁心,因此這個時節需要適當控制睡眠時間,再賴也不要超過10個小時喲。

  想要防“秋乏”,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可以比夏季多睡上一個小時左右,以助人體陰陽平衡和收斂神氣,利於消除疲勞,增強免疫力。

  “秋乏”與體液偏酸有關,多吃鹼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時產生的酸性物質,有助於消除疲勞。東健營養徐主任提醒您,在飲食調整上應多吃些含維生素的鹼性食物,如西紅柿、茄子、馬鈴薯、葡萄和梨等,這些食物都能幫助人體克服疲倦。在飲食上,最好吃清淡些,油膩食物會在體內產生酸性物質,加深睏倦。

  平時工作或學習時,還可以適當喝些綠茶、咖啡,綠茶在防“秋乏”的同時還可以起到防“秋燥”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有胃腸道疾病的人群不適合飲用咖啡。

  三、防秋鬱

  晚秋時節,悽風慘雨、草枯葉落,人感受了季節的變化容易起憂思。人腦底部,有一個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一種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鬱不樂。而入秋之後,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人的情緒相應低沉消極。

  情志調養總的原則就是使神氣收斂,思維平靜,以適應秋天的肅殺、陽氣收斂的特性。可以多聽一些較為歡快的音樂,換一些暖色調的服飾來調節心情。

  秋天人的情緒容易抑鬱,因此要多到戶外運動。跑步跳繩是運動,養生操也是運動,中醫講究順應自然,在導引吐納中,注重動靜平衡,內外平衡。養生先養心,秋天適合早睡早起,而到了冬天,就要早睡晚起。

  秋季最重要的養生祕籍,就在於舒緩壓力,擁有正面積極的心態。一個小竅門是,可以每天臨睡前記錄下一天裡發生的開心的事情,例如“我今天澆了花”“去看了一場話劇”。這在當時看來可能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卻能幫你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美好。有時候,會心一笑之時壓力也就自然釋放了。如果遇到心理危機而難於自行解脫,不妨求助於心理諮詢機構。通過專業人士幫助你增強信心,進而保持身心健康。

  四、防感冒

  換季天氣變化,感冒、咳嗽等疾病高發,日常應注意防寒保暖,早晚出門避免著涼。一些疾病患者,比如腸胃疾病、高血壓和腦血管硬化的患者需保持心情舒暢,適當減少外出。

  “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民間就有“寒露腳不露”的說法。所以,要注意適時添衣,尤其是注意腳部保暖。晚上用熱水泡腳可以起到禦寒作用,避免感冒的發生。每晚泡腳時水要沒過腳面,水涼了可再加入熱水,使人對溫度能慢慢適應,不應一次倒入太燙的水,以免造成低溫燙傷。

  秋令氣溫多變,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應多備幾件秋裝,如夾衣、春秋衫、絨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減。

  認真洗手是預防感冒最直接的方法。在家時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已患感冒的人應靜養家中,多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在公眾場合,如接觸過門把手、公共汽車扶手、電腦鍵盤等後,應及時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抹鼻子。

  冷水洗臉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可早晨用冷水洗臉,15天后逐漸增加至每日早、中、晚各1次。洗臉後屏住呼吸,將面部浸入冷水中5~10秒。隨後拭去水分,用手摩擦頭和麵部至熱,每次1~2分鐘。用冷水洗臉,即使在平時外界氣溫突然變化的情況下,身體亦能適應,不易著涼而發生各種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扁桃體炎、肺炎等。

  五、防賊風

  秋天氣候早晚溫差大,冷熱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賊風往往會乘虛而入,使人生病,被中醫稱為賊風。受到賊風侵襲,往往會全身痠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炎、氣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經麻痺等。

  霜降養生防賊風的方法有:一方面,注意穿衣、蓋被,不要隨意減衣;另一方面,不要過早地穿上棉衣,秋要凍,才會對賊風有抵抗力。

  霜降時節養生食譜

  黑豆柿餅粥

  材料:黑皮青豆25克,大黑棗5個,柿餅1個,糯米30克。

  做法:黑皮青豆慢火燒至黑皮裂開,黑棗去核,柿餅切片,糯米洗淨。先將黑豆、黑棗、柿餅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慢火煎30分鐘,然後加入糯米煲粥。粥成後便可食用。

  功效:此粥可補脾、益肺。治肺虛久咳。

  板栗老鴨湯

  材料:鴨半隻、板栗250克、食鹽5克,陳皮10克,水適量。

  做法:陳皮洗淨、老薑洗淨切片,老鴨洗淨,斬成大小適中的塊,放入沸水中焯燙去除血沫。板栗用刀在錶殼劃一道口子,放入滾水中浸泡約3分鐘,趁熱撈出剝去外殼。將老鴨、陳皮、薑片一同放入湯煲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燉煮2個小時。最後放入板栗繼續燉煮1個小時,喝時根據口味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板栗有養胃健脾的功效,老鴨性偏涼,有滋五臟之陽、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的功效。板栗與老鴨同燉可以益氣補脾、補腎強筋、和胃潤肺。

  西芹炒蝦仁

  材料:西芹、蝦仁、腰果、胡蘿蔔、蒜、蔥、薑末、鹽、砂糖。

  做法:將蝦仁洗乾淨,西芹切丁,胡蘿蔔切小薄片。鍋內放2大匙油,冷油小火放入腰果炸至酥脆撈起放涼。炸腰果時,一定要冷油、小火,一邊炸一邊要翻動以免燒糊,炸好後要徹底放涼才會酥脆。將油倒出一半,剩下的油燒熱放入蒜、蔥、薑末爆香,再放胡蘿蔔及西芹丁,大火翻炒約1分鐘。放入蝦仁,鹽,砂糖大火翻炒約1分鐘即可盛出,灑上放涼的腰果即可。

  功效:西芹是一種保健蔬菜,有促進食慾、降低血壓、健腦、清腸利便、解毒消腫、促進血液迴圈等功效;蝦的營養價值極高,食用後對身體大有好處。
 

水果茶的食療功效及做法有哪些
霜降時節飲食養生原則有哪些
相關知識
霜降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處暑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立夏中醫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女性經期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男人日常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中老年人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女性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三伏天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立秋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女人春季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