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攝影人像的特殊用光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在用數碼相機攝影人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些特殊用光的方法。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數碼攝影人像巧用窗戶光

  幾個世紀以來,畫家們都喜歡利用從窗戶射進的陽光來畫人像,因為這種光造型能力強,又有很好的投影。以後,攝影家們在室內拍攝人像,經常使用的也是這種光線。

  從朝北的視窗照射進來的光線,是一種較有方向性但仍是柔和的光線。當你在窗戶光的對面置一反光板來減弱光源所產生的陰影時,出現的效果是柔和而優雅的,對人物的臉部能起輕描淡寫的作用。這種用光對彩色膠片尤其適合,為許多人像攝影家所樂於採用。

  英國攝影家P·裴佐爾指出,窗戶光的照明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它的強弱變化要比眼睛所能見到的大得多。 從窗戶到被攝者的距離,決定著面部照明的型別。同時,也要看室內牆壁和地板的反光能力。當被攝者進入窗戶光的死角時,牆壁上的反射光就開始發揮更大的作用了。此時,被攝者離正對窗戶的牆壁越近,照明越充分。

  在室內,只要被攝者移功幾步,強光和明影的對比就會有很大變化。因而,’調整距離能夠解決照明不均勻的問題。 裴佐爾指出,被攝者如處在窗戶的正中位置,面向視窗,他的前額、鼻子、顴骨和下巴都處於白光照明之中,看起來顯得很突出,不論什麼背景都能把輪廓襯托得很明顯。光從側面射來,面頰線條明顯,面頰和頜部能產生陰影。頭部微微轉離相機,側面光能產生最大的立體感。此時,最能表現一個人的臉型特徵的辦法是,臉 部微微轉離窗戶一些,轉向陰影方向,使之只有側面充分照明。但這時必須同時利用反光板,或室內其他方面的反光。 如被攝者移到窗戶的一側,面向視窗,側面光和輪廓光會有所減弱,面容顯得圓潤勻稱。面孔轉向相機時,面孔上背窗的部分出現了陰影,但面孔離窗最遠的一邊或多或少地為平光所照亮。遠離視窗時,整個面容處在陰暗的平光之中。被攝者離窗越遠,影調越平淡。

  利用窗戶光拍攝人像時,淺色牆壁的小房間比起大而暗的房間反射的光線多一些,因而背景也亮一些。 反射光的強弱和背景的色調,可以用拉開或關上窗簾的辦法來調節。但是,裴佐爾認為,最值得追求的還是直射光的光效。攝影者可以按自己的意願用百葉窗或厚窗簾模擬出硬調的直射光的效果。也可以用薄窗簾把斜射下來的光線變成散射光,還可以讓它帶有某種顏色。淺調的窗紗可以當柔光器用,能使光線柔和。陽光灑在彩色窗簾上所起的效果,和加了彩色濾光片的泛光燈一樣。

  用白卡紙等做成反光板,調整反光板的位置,可以用來控制反射光的強度和分佈狀況。但這種技巧如果用得太過分會失去自然的窗戶光的特色。 一天中,光線的變化在室內所起的偏色與在室外拍彩照時是相同的。然而,有些在室外攝影中無須注意的問題,對室內窗戶光卻有影響。例如,窗外近處是太陽晒著的紅磚牆,室內窗戶光線就會偏紅;窗外是花園並有高大的樹木,光線就會偏綠;視窗對著藍天,就可能帶藍色。這種影響在室內可能比室外明顯,因為視窗更有選擇性,不像室外那樣色彩有一個總的平衡。

  室內如兩面牆上都有窗戶而被攝者在兩窗之間,此時的交叉照明會造成各種有趣的光效變化。只要在拍攝時讓被攝者轉動一下身體,一系列不同的變化就會顯現出來。此時,應注意設法通過調節使一個窗戶的光比另一窗戶稍亮一些,兩個窗戶的光線相等是最不好的。

  英國攝影家羅納德·斯皮爾曼認為,利用窗戶光拍攝人像也可以用燈光作輔助 光。他指出,被攝者既受日光又受鎢絲燈光照射,在日光型幻燈片上能產生非常令人滿意的效果,這一點一般初學攝影者並不意識到。此時,唯一的要求是,兩個光源必須是來自不同的方向,以便它們能照射到被攝者的不同平面上。換而言之,你不能讓被攝者從正面同時受日光和燈光的照射。

  斯皮爾曼認為,最好的效果可以這樣取得:窗戶光進入一般由鎢絲燈照明的房間,從而在一例形成一種冷光束。如果使用帶反光罩的燈具照明,由於不同於一般房間的光線,因此,最好讓這種光線散射,可以射向天花板或牆壁後再反射回來。

  當然,如果用閃光燈作輔助光,在被攝者的強光部分和陰影部分問的色彩質量不會有什麼區別。但須記住,強光部分可能接受1/30秒左右的實際曝光量,而陰影部分則可依靠閃光燈補充,這個閃光時間可能是l/1000秒或更快。這樣你或許會得到一張一半影像非常柔和而另一半卻是斑點和其他暇疵都十分清楚的照片。因此,在這種場合下最好是用傘形反光罩或反射閃光作輔助光,此外還須仔細地計算出光比或進行試拍。

  數碼攝影人像室外散射光

  陰天時,室外的光線是非常柔和的散射光,用這種光線拍攝人像,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能運用一塊手持反光板還可以進一步改善光線效果,即用反光板來增加眼睛部位的光線,減輕下巴下面的陰影,從而拍出更為漂亮的人像。

  使用這種光線拍攝人像的真正難處,在於要把被攝者的姿勢和位置安排得能讓散射光和反射光儘量照亮他的臉部,同時又要使背景部分沒有任何障礙物。

  具體過程如下: 選擇一個開闊地,不要讓障礙物擋住自然的散射光。讓被攝者轉動,這樣便可以觀察他臉上的光線效果,以便找到一個能得到最大限度散射光的位置。這種光線能柔化臉部的皺紋和缺陷。教會被攝者自己如何拿好反光板,以便把光線反射到下巴、脖子和眼睛。如果被攝者戴著帽子,為防止帽沿在臉部產生明影,應設法讓他的頭作些傾斜,並調整反光板,直到幾乎看不出陰影為止。此時,使可測定曝光 量。被攝者每做一種新的姿勢,就需測定曝光量。如果用的是彩色膠捲,可變換曝光量拍攝。仔細檢查背景,並在按動快門之前,對取景效果應有所預計。儘量使背景部位完全處在焦點之外,以免在完成的肖像上因清晰的背景而分散注意力。

  數碼攝影人像眼神光的運用

  拍攝人像時,不論運用什麼光源,只要位於被攝者面前而且有足夠的亮度,就都會反射到眼睛裡,出現反光點,從而構成眼神光。眼睛中顯示的反光點,在形狀、大小和位置上總是不同的。例如:在室內拍攝人像,光線從遠離被攝者的窗戶照射進來,他的每隻眼睛裡就會出現明亮的1\窗影;利用照相機上的閃光燈,就會在眼睛中央造成細小的白點;而使用反光罩或反光傘,就會形成一個反射區,這種反射通常偏向一邊。

  各種眼神光的效果是迥然不同的。明亮細小的光表現愉快,範圍較大的光顯得柔和,而沒有照明的眼睛則宛如深潭。 英國攝影家戈登。安德森指出,為了拍出上乘的人像攝影作品,在按快門之前,一定要考慮到眼神光。讓被攝者稍微抬起頭或重新佈置光源,就能確定是否有眼神光。眼神光應當是平衡的,不能使一隻眼睛有光而另一隻眼睛沒有光。要檢查產生眼神光的光源是不是處於被攝者臉部前面足夠的位置,從而能照到雙眼而不至於被鼻子的陰影擋住。如果頭部向一側轉動,眼神光源最好也要隨著轉動。光源位置不能過高,否則,兩隻眼睛不在一條水平線上,就可能有一隻眼睛照不到眼神光。

  用作眼神光的光源並不需要很強的功率,但必須注意要同環境協調。安德森認為,就個人而言,他寧願選擇自然光作為眼神光光源。在室內,最好試用超過肩膀的窗戶照進來的光線製造眼神光,即使它不是主要的光源也宜這樣。在室外,用反光板比用輔助閃光燈要自然得多,尤其是拍攝特寫照片。 還要設法避免眼白對主要光源的反射,它僅僅能無味地泛著白光,會使人的眼睛失去平衡。

  數碼攝影人像軟調人像布光

  軟調人像布光是一種總色調為中間色的均勻市光方法。這種布光基本上採用多盞燈和好幾塊反光板.使光線最大限寶地直射、漫射和反射到被攝者身上。如果布光巧妙,可以拍出相當精彩的人原作品:

  為了取得均勻、全面、軟調子且能美化被攝者的用光效果,一般使用3盞室內攝影燈和一些反光板。在被攝者前面並排使用兩盞大型的300瓦加柔聚光燈,這兩盞燈要同被攝者及他面前的一塊裝在支架上的塗鋁反光板成一定角度。這樣布光所以能取得均勻的照明效果,就在於使反射光的強度達到了最大限度。因此,反光板在布光時是關鍵的部分。頭髮燈要架得相當高,並置於被攝者左側,剛好在他頭部後面。被攝者身後和兩側,還可放置一些反光板,以增加反光。

  具體拍攝時,先開啟被攝者前面的兩盞加柔的聚光燈,並對好角度,使之能均勻地照射被攝體,同時使架在被攝者前面的塗鋁反光板能向上反射出最大限度的光量。在被攝者身後架一塊反光板,左例也架一塊白色、長柱形的反光板。然後,架好頭髮燈,並將其升高到在被攝者的左肩上產生出強烈而均勻的照明。這盞頭髮燈還應高到能把光線直接打在被攝者面前那塊裝在支架上的反光板上。用手在各個反光的表面來回移動,檢查其反光效果:最後決定曝光量後便可著手進行拍攝了。

  倫勃朗是世界著名的荷蘭畫家。倫勃朗式用光是一種專門用於拍攝人像的特殊用光技術。拍攝時,被攝者臉部陰影一側對著相機,燈光照亮臉部的四分之三。以這種用光方法拍攝的人像酷似倫勃朗的人物肖像繪畫,因而得名。

  倫勃朗式用光技術是依靠強烈的側光照明使被攝者臉部的任意一側呈現出三角形的陰影。它可以把被攝者的臉部一分為二,而又使臉部的兩側看上去各不相同。如果用均勻的整體照明,就會使被攝者的臉部兩側顯得一樣了。這種用光技術相當有效,因為它突出了每副面孔上的微妙之處,即臉部的兩側是各不相同的。其 用光效果還可根據攝影者的意願用輔助光任意調節:雖然倫勃朗式用光的高反差形式令人感興趣,但適當運用反光板和輔助光,儘量減少反差,能取得加強整個肖 像的效果,從而拍出不同凡響的作品。 一般採用倫勃朗式用光需要兩盞燈照明,經, 改進後再加用第三盞燈用以調節反差。兩盞照明 燈中,一盞650瓦的石英主燈***A***置於攝影師左 上方,直接照在被攝者臉部的右邊,就像他正面的 一盞柔光輔助燈***B***一樣,只是後者置於攝影師 的左例c白色的長條形反光板置於被攝者的左側。

  它能把一些光線反射到臉部沒有照明的一例。而 頭髮燈***C***能通過反光板把光射到被攝者的臉 上,削弱了明顯的倫勃朗三角,並加亮了肖像的 總體色調。 具體拍攝時,先開啟650瓦的石英主燈***A***,並調節其角度,使倫勃朗三角光投在被攝者臉部的暗側。然後開啟正面主要的柔光燈***B***,直接對著被攝者臉部的亮側。它能照亮被攝者的臉部並增加深度,但此時三角狀的亮光區域仍很明顯。設法使被攝者轉動頭部,直到倫勃朗三角光能恰到好處地照在他的面頰上為止。並要被攝者的下巴下傾。接下來就是測光及選擇相機的光圈與快門組合。最後再檢查一下背景,看一下頭髮燈是否會在背景上留下亮點及在相機鏡頭中引起暈光。開始拍攝時可同被攝者輕鬆地交談,以使他放鬆並面帶笑容,這一步也是很關鍵的。須記住,在人像攝影中重要的是不要讓一種技巧的作用超過了被攝者臉部的表現力。

  數碼攝影側面人像用光

  拍攝側面人像對被攝者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因為人們一般不大有機會從這種角度端詳自己的形象。 美國攝影家M·理查德認為,要拍好例麵人像照,除了要求被攝者姿勢擺得好外,還得運用特殊的照明方法,從而賦予照片一種特殊的美感,並具有力量的神韻和深邃的空間感。

  理查德的經驗是,首先應使被攝者側肩與透鏡光軸成45度角,不能與透鏡光軸平行。並使他坐得高一點,使鼻子與透鏡光軸垂直。在拍攝男子像時,理查德喜歡讓他們的下巴稍微低一些,頭部略向背景靠。但女子側面像的頭部無論向哪個方向——上仰或下俯,左側或右側,效果都很好。眼睛的方向也很重要,被攝者的眼睛瞳孔最好與透鏡光軸垂直,頭稍仰時往上看,低頭時則往下看。

  關於側面人像用光,理查德總的想法是從眉毛到面頰這一部分佈置強光,儘量避免把被攝者的額頭、眼睛和手等部位照得發“燙”。拍側面照時,一般用三盞燈、一個反光板來為被攝者面部布光.

  第一盞燈是4英寸的聚光燈***D***,作為面部輪廓造型光。這盞燈打好了能使照片上的肖像比被攝者實際長相要漂亮,離照相機最近的那隻眼睛常常流露出一束感人的目光。要儘量避免把光打在被攝者的耳朵上。然後,把反光板***C***放在被攝者鼻子的前方,以細膩地表現被攝者臉部的陰影部分,增強流暢的美感,反光板 能從造型光中反射柔和的光線。這種柔和的輔助反射光又可以起到鏡頭擋光板的作用,使光線不直射鏡頭,避免了眩光。這是很關鍵的,因為眩光會破壞色彩的飽和度和對比度。帶擋光板和柔光鏡的25瓦/秒電子聚光燈***E***照亮了頭髮,並起到了勾勒輪廓的作用。把背景燈***F***放在一個適當的位置,使被攝者腦後的光線強烈,然後輕柔地散瀉到臉上。最後在鏡頭前加一個橢圓形漸暈鏡以產生出動人的效果。運用漸暈鏡頭和擋光板,攝影師便可以精心地給被攝者布光,準確無誤地拍攝出理想中的肖像。

  數碼攝影人像伊斯特伍德式用光

  “伊斯特伍德”式用光也是一種效果強烈的例光照明技術,由於這種用光最初見於美國西部電影明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照片,因而得名。其獨特的照明方式能把這位明星面部和下領那種不同凡人的富有陽剛之美的層次表現得淋漓盡致,以突出他那剽悍的牛仔形象,因而又被稱作表現男子漢氣概的照明方式。

  “伊斯特伍德”式用光並不複雜,只用兩盞基 本燈和一個簡單的背景,既可以在攝影室裡使用, 也可以在其他許多場合下使用。由於其簡單易行 而且效果顯著,被廣泛用於拍攝一些較為嚴肅的 肖像或一些商業性肖像。運用這種照明技術可以 從各種角度突出男士臉部最美的部分。具體布光 如下: 主燈***A***’置於略高於被攝者頭部的位置,以 使在額頭下鄂一側邊緣造成強烈的亮光。這盞 燈還會以其強烈的照明將被攝者身軀的這一側同 背景區分開來。正面放一盞加柔聚光燈***B***。放置 在相機的左側,基本上對著臉部強光照明的一側, 其大部分光線通過帶支架的反光板變成反射光。

  但是,須注意反射光不能過量,否則會削弱例光的強烈效果。置於被攝者左側的一塊白色長柱形反光板將充分地為臉部陰影一側補光。整個背景用的是一塊反光鋁板,目的是提供適當的灰色調。

  具體拍攝過程如下: 先把主燈A放在被攝者身後稍遠的位置,但要對著其身體一側,從而使強光從額頭到下領照亮其面部的一側,並且延伸到面部寬度的四分之一,達到嘴角的位置。然後在正面放置加柔聚光燈***B***,其位置要既能增加側光照明的效果,又能剛好為臉部的另一側提供充分的補光。補光只需顯出細部就夠了,不要形成亮光區域。安放帶支架的反光板,必要時可請被攝者配合以適當的角度把住反光板以打出反射光。這種布光的難度是要使雙眼都能得到同樣的光亮,儘管臉部兩側的照明是不均勻的。反光板起著平衡雙眼亮度的作用,並增加肖像的立體感。在作為側光用的主燈***A***前面要放置擋光板,這樣就不會在鏡頭中產生光暈。最後進行測光並檢查背景。

  在拍攝時可對被攝者進行姿勢和動作方面的指導。例如要求被攝者咬緊牙關以顯示他剛毅的神態,或要求他轉動身體以利用強烈的側光照明拍攝側面、四分之三面部和正面肖像。

  數碼攝影高反差人像用光

  拍攝一張高反差的、沒有正常影調間距的肖像,是黑白人像攝影中一種有趣的嘗試。它能通過運用反差分明的、硬的光線,塑造出一些鮮明而動人的形象。

  要獲得這種高反差人像,除了在曝光和顯影上需要相當的技巧外,對拍攝時的布光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美國攝影家J·米切爾和J·漢納姆在《暗房攝影》雜誌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一種簡單的布光方法:

  可使用直射光或散射光作照明,一般用一個燈或兩個燈為好。為拍攝方便起見,最好使用聚光燈,這樣可以直接觀察光效。當然也可使用閃光燈。在大多數情況下,只使用一個燈就夠了。如果被攝者的頭髮很黑,那麼就可以使用第二個燈直 接照亮被攝者的頭髮或從其身後照明,以產生一個較亮的 輪廓,從而使物件與背景區分開來。 為了達到動人的效果,可以嘗試著用側光或45度角度的 光線來照明被攝者。側光僅照亮被攝者的半邊面部,而45度光則可照亮大半邊臉,並且在正對光源的面頰部分造成一 個三角形亮部。這種高反差效果以暗色的、未照亮的背景 顯得最佳c為使影像更好地與背景區分開來,可將被攝者的 頭部用光勾亮一點: 逆光剪影人像實際上也可算是一種高反差人像攝影。 英國攝影家M·基普林指出,逆光照片就是被攝體揹著光 源所拍攝出來的輪廓影像效果。通常攝影膠片感受、表現 色調的寬容度是很有限的。與之相比,人的眼睛對色調的 感覺範圍卻要寬得多。這樣,在照片上,較暗的物體就能在 較亮的背景的襯托下以剪影的方式躍然而出。

  拍攝逆光剪影照片,常常用日光作光源,但也可以根據攝影師的方便或喜好用任何光線作光源。基普林認為,以 日落之後或日出前的天空作背景拍攝逆光剪影照片是很理 想的。 為了能在底片上產生很好的逆光剪影效果,照片上最亮部分與最暗部分的比例通常為50:1。用幻燈片拍攝時尤其應當如此,因為其色調寬容度更窄。
 

數碼攝影日系風格攻略
數碼拍攝人像的教程大全
相關知識
數碼攝影人像的特殊用光方法
攝影人像的美姿圖片有哪些
數碼攝影必經的七個階段
數碼相機攝影人像構圖方法
數碼攝影抓住瞬間的精彩技巧
最經典的數碼攝影技巧
數碼攝影師的六個階段
數碼攝影實用特效高招
數碼單反人像拍攝技巧
攝影人像之如何拍出時尚感的畢業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