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相機購買指南大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對於很多使用者來說,購買數碼相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事,因為數碼相機們不僅長得很像,功能側重點也各有不同,即便是同類型的產品,畫質和效能往往也存在差異。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數碼相機購買指南,希望你喜歡。

  購買數碼相機最重要的注意事項

  1. 沒有最好的相機。不管是更高解析度還是更大的變焦倍率,這些因素都不會讓相機的畫質更好。切記:你永遠也不會找到最高畫素或是最長的變焦範圍的相機。

  2. 不要過於介意“最佳”的頭銜。事實上,一款相機要想獲得“最佳”的頭銜,需要在四個部分都達到最佳,即照片質量、效能、功能及設計,但這樣的機型是不存在的。不過,在一個價格範圍內,你可以從中挑選出最適合你的“最佳”選擇。

  3. 先試後買。一款相機,需要有舒適的手感,最重要的是適合你的手掌,如果過大過重,你可能就不會經常使用它了。另外,還應該具備一些快捷按鍵、並擁有簡潔明瞭並符合邏輯的選單結構。觸控式螢幕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強操作感,但是也涉及到具體機型,因為有的相機觸控式螢幕十分不靈敏。所以,在購買相機之前,最好去賣場試用以保證以上幾點符合你的需求。

  購買數碼相機的型別

  1. 經濟型卡片相機***價格低於1,200元***

  此類機型畫質稍高於高階智慧手機,擁有小巧便攜的機身,鏡頭變焦倍率通常不超過15倍,以自動功能為主,基本上不會配備手動功能。它的特性就像是拍照手機一樣,適合隨手抓拍,影象質量相對來說最一般,抓拍兒童或是寵物時往往不夠快。總的來說,這是目前數碼卡片相機中沒落的一類,因為拍照手機的畫質和功能越來越強,並且擁有更方便的網路功能。所以,此類機型也開始通過配備Wi-Fi等功能來增加賣點,但實際畫質方面沒有長足的進步。

  2. 行動式大變焦相機***售價1,200至2,000元左右***

  行動式大變焦相機通常內建20倍及以上光學變焦鏡頭,機身也比較小巧,擁有完善的自動拍攝模式和簡單的手動模式。相比卡片相機,它擁有更好的影象質量和效能,大範圍焦距也適合旅行時使用。

  3. 超長變焦相機***售價2,000至2,500元左右***

  超長變焦相機通常搭載小尺寸***目前主流產品為1/2.3"***影象感測器,26倍以上光學變焦鏡頭,擁有自動和部分手動拍攝功能,面向需要長焦的使用者群,如拍攝比賽中運動員面板特寫。一些機型還內建了電子取景器,機身大小接近數碼單反,所以不是很利於攜帶。畫質方面,基本上與之前兩款型別相差不大,響應速度一般不夠快,並且長焦端對焦速度往往偏慢,效果不是很理想。

  4. 專業行動式數碼相機***售價2,400至17,000元***

  最近十分流行的專業行動式數碼相機通常擁有一個能夠放進口袋的機身,中型以上尺寸的影象感測器,大光圈鏡頭,一部分機型內建取景器,同時擁有完整的全手動功能,適合喜歡攝影、愛好手動操作但又不喜歡太過顯眼的人群。此類相機的照片質量已經足夠出色,可滿足一定商業攝影需求,但通常來說對焦和響應速度仍不夠快。

  5. 入門級無反相機***售價2,400至3,600元***

  入門級無反相機的體積通常小到可以放進手包中,並擁有較大尺寸感測器和豐富的可換鏡頭群,操作和功能相當於單反相機,一般都沒有內建取景器,需要通過外接來實現。它們的畫質已經與入門級單反沒有太大差距,足夠應對運動類題材。總體來說,適合那些對畫質有一定要求但又需要便攜機身的使用者。

  6. 入門級單反***售價3,000元至6,000元,含鏡頭***

  入門級數碼單反相機通常都搭載了一塊APS-C畫幅感測器,內建光學取景器,擁有較全面的按鍵設計,機身尺寸相對專業機型還是要更便攜一些。它們的畫質水平與入門無反相機差不多,通常可以滿足普通使用者的需求,整體響應速度也夠快,比較適合追求傳統拍攝手感但預算有限的使用者選擇。

  7. 高階無反相機***售價4,200元起,含鏡頭***

  高階無反相機擁有更專業的配置,包括內建取景器、更好的影象處理引擎等等,部分機型畫質可媲美準專業單反,足以滿足一些攝影師的拍攝需求。

  8. 準專業數碼單反相機***售價6,000元起,僅機身***

  準專業數碼單反通常會配備全金屬框架機身,尺寸較大,內建APS-C或全畫幅感測器,功能和配置都比較高階,整體畫質和拍攝效能都比較出色,適合需要較高畫質和效能的高階攝影愛好者使用。

  9. 專業數碼單反相機***售價7,300元起,僅機身***

  最後一類相機則是專業單反相機,搭載全畫幅感測器,機身尺寸較大,並配備了完整手動操作功能。照片和視訊質量非常高,對焦及響應速度快,可應對運動攝影等專業拍攝需求,適合專業攝影師等對效能及畫質有較高要求的使用者使用,當然機身價格較高,也需要配備較高水準的鏡頭。

  購買數碼相機需要變焦範圍

  如果要購買不可更換鏡頭數碼相機,鏡頭變焦範圍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例如,如果焦距達到250mm,可拍攝到帝國大廈的觀景臺;而如果達到1000mm,就可以看到觀景臺上的遊客了。為了同時兼顧廣角以及長焦的需求,目前大部分消費級相機都開始整合大變焦範圍鏡頭,不過使用者仍然需要權衡一下利弊。因為在使用超長焦拍攝時,基本上無法保持穩定,所以建議光學變焦倍率不要超過20倍。

  10倍光學變焦效果,25mm至250mm等效焦距

  42倍光學變焦效果,24mm至1000mm等效焦距

  購買相機時需要注意的主要引數

  解析度。通常我們都將其稱為“百萬畫素”***或“千萬畫素”***,這個數字可以告訴你數碼相機具體能夠生成多大尺寸的照片。不過,解析度大小並不代表畫質,即使是1600萬畫素的卡片相機售價也可能十分便宜,因為它使用了小尺寸影象感測器,拍攝效果也不會比1200萬畫素的APS-C單反相機好。

  鏡頭。所有的鏡頭都涉及到光圈和焦距兩個重要引數,鏡頭焦距以傳統35mm膠片相機為標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等效焦距”。因為數碼相機的全畫幅尺寸相當於35mm膠片,而一般數碼相機的感測器又沒有達到全畫幅標準,所以需要通過放大倍率進行換算,鏡頭實際焦距和等效焦距會有些差異。另外,通過焦距可計算光學變焦倍率,比如20-100mm,其光學變焦倍率就是100÷20=5倍。所以,在購買不可更換鏡頭數碼相機或單反/無反鏡頭時,你需要根據自身需求考慮鏡頭變焦範圍,下面為大家簡單解釋一下:

  超廣角鏡頭***小於24mm***:可以拍攝非常寬廣的場景,但會出現畸變現象

  廣角鏡頭***28-35mm***:可實現良好的風景、合照以及街頭風景

  標準鏡頭***40-58mm***:適合拍攝人物和快照

  長焦鏡頭***70-200mm***:適合人像及體育比賽

  超長焦鏡頭***大於300mm***:適合運動、野生動物和監控

  光圈範圍是另一個重要引數,通常以“f/”加數字開始,並以數字結束,標註於鏡頭上。數字越低,光圈越大。舉例來說,18-55mm f/3.5-5.6鏡頭,“f/3.5”代表鏡頭在18mm時的最大光圈,而“5.6”則代表55mm端最大光圈。光圈越大,照片就擁有更好的淺景深效果,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背景虛化”。另外大光圈鏡頭由於進光量大,通常被稱為快速或明亮鏡頭,而小光圈則相對緩慢,但這裡的快、慢與相機對焦效能無關。總而言之,在購買相機或鏡頭時,通常大光圈鏡頭比較受歡迎,會為相機帶來更好的效能。

  感測器尺寸與型別。影象感測器就相當於數碼相機的心臟。通常來說,感測器尺寸越大、影象質量越好,這也就是為什麼採用較大尺寸感測器的單反相機要比小感測器卡片相機畫質好的原因。基本上,我們通常使用類似“1/1.7"”這樣的形式來表示影象感測器尺寸。

  在消費級卡片相機領域,目前基本上是以1/2.3"入門,拍照手機則更小,一般是1/3"或1/3.2";而高階便攜相機和無反相機則會使用1"、1.5"、M4/3以及APS-C格式感測器,暫時還沒有全畫幅無反相機上市。而單反相機則基本以APS-C尺寸起跳,然後便是採用全畫幅感測器的高階機型了。

  影象感測器的另一個關鍵引數則是感測器型別。基本上,目前主流的數碼相機都採用CMOS感測器,高階機型則使用BIS背照式CMOS感測器。每個廠商又會自行定製,在其中加入一些自家的技術,實現畫質提升,比如富士的X-Trans;而千元以下的低端卡片相機,基本上都採用廉價的CCD,整體畫質較差。

  感光度。通常,數碼相機對光線的靈敏度會通過感光度ISO數值表示出來。感光度越高,弱光拍攝效能越好。當然,隨著感光度的提升,你會看到彩色噪點增加,所以通常廠商會在影象處理引擎內整合先進的降噪演算法***針對JPEG輸出***,但也有可能因為過度降噪,出現塗抹現象,降低了畫面的細節表現力。通常,搭載APS-C畫幅感測器的數碼相機最高感光度都可達到ISO 12800,但基本上可用範圍都在ISO 1600以下,個別極為突出的機型可使用ISO 3200拍攝。

  取景器。雖然大部分數碼相機都已經取消了取景器,但專業機型基本上仍然將其作為標配。因為在日光照射下,基本上很難通過液晶螢幕看到景物的細節,所以,此時取景器就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在市場中,基本上有三種類型的取景器:傳統光學取景器、EVF電子取景器和混合式取景器。其中,光學取景器最省電,但是視野範圍有限,很少能實現100%視野率,也就是說取景和實際照片會略有差別;而EVF電子取景器就像是一個小螢幕,可在實時取景時顯示各種拍攝資訊,並擁有100%視野率,但部分機型取景器解析度較低,會影響取景效果。另外還有富士相機上常見的混合式取景器,集成了光學和電子取景器的特點,也是一種流行趨勢。

  影象防抖技術***IS***。防抖技術一般分為機身感測器位移防抖和鏡頭光學防抖,大部分長焦數碼相機都內建了機身防抖功能,而一些單反或無反相機則使用鏡頭防抖功能,兩者的實際效果差不多,但是鏡頭防抖無疑增加了成本。所以如果你對長焦有較高要求,機身防抖是個安全的選擇。一些便宜機型則內建電子防抖功能,使用較快的快門速度和更高的感光度結合的方式實現,減輕運動模糊現象,但會出現噪點,整體效果較差。

  電池壽命和型別。大多數數碼相機都使用專用電池組,而部分機型則會使用傳統的AA電池,通常是低端或大變焦相機。購買數碼相機時,我們可以參考CIPA標準,也就是大概的連續拍攝次數來判斷相機續航能力。

  連拍功能。很多數碼相機會以高速連拍作為賣點吸引使用者,但這裡面其實也有一些不確定因素。比如某些機型宣稱可實現10fps連拍***全尺寸解析度***,但實際上相機需要在第一照片固定曝光資訊和自動對焦,如果第一張照片對焦不準確,後面的照片也會存在同樣問題,所以實際可用率僅為5fps。

  視訊拍攝。基本上,目前的主流數碼相機都可以拍攝1080/30p高清視訊,其中1080是指1920×1080全高清解析度,30p則是30fps幀速率。如果相機可實現60fps幀速率,就可以建立慢動作視訊。視訊格式方面,MP4格式比較主流,也可直接在PC上播放或是上傳至網際網路;而AVCHD格式相對來說畫質更好,但靈活度不及MP4。

  數碼相機的其他功能

  GPS。GPS功能可以讓數碼相機記錄拍攝照片地點,甚至可以進行簡單的導航操作,一般出現在一些戶外運動相機產品上。它最大的缺點是過於耗電,並且不能在室內或水下工作,同時也會增加相機制造成本。另外,一些機型的GPS資訊並非嵌入到照片本身的資訊中,而是使用單獨的標準,只能在專用軟體上檢視。

  Wi-Fi。內建Wi-Fi功能的數碼相機在幾年前就已經出現,但當時並未普及。而在智慧裝置普及的今天,Wi-Fi相機重新獲得了生命力,使用者可通過Wi-Fi方便地與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連線,實現照片、視訊傳輸,甚至遙控拍攝。

  傳輸資料,依然是目前Wi-Fi相機的主要功能,但諸如三星等機型還增加了雲備份、傳送至社交網路以及遠端控制功能,極大地增加了相機的可玩性。不過,一些數碼相機仍未搭載Wi-Fi功能,你可以考慮購買一個支援Wi-Fi功能的SD卡***Eye-Fi***。
 

數碼相機攝影構圖技巧
中學階段必讀的國學經典
相關知識
數碼相機購買指南大全
數碼相機購買要點大全
數碼相機購買方法大全
數碼相機常見故障大全
數碼相機基礎知識大全
數碼相機鏡頭分別大全
數碼相機選擇技巧大全
數碼相機美麗誤區大全
數碼相機選購之實戰指南
選購便宜數碼相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