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孝悌篇心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家庭和睦快樂的要法,下面是小編整理分享的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把孝悌篇放在最後,並非認為它不重要,而是很重要才放在最後來談論。有子曰:“其為人也孝第,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第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學而篇第一***什麼意思呢?有子***孔子學生,姓子,名若***說:“他的為人,孝順爹孃,敬愛兄長卻喜歡觸犯上級,這種人是很少的;不喜歡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這種人從來沒有過。君子專心致力於基礎工作,基礎樹立了,‘道’就會產生。孝順爹孃,敬愛兄長,這就是‘仁’的基礎吧!”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篇第一***孔子說:“後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離開自己的房子便敬愛兄長;處事謹慎,誠實可信,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後,有剩餘力量了,就再去學習文獻。”

  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家庭和睦快樂的要法,在交友、處世、求學等事之前便應該學會的。既然孝悌如此重要,我們平日自當好好孝敬父母,尊敬兄長!

  與父母弟兄相處時難免有不容易或矛盾之時,那麼我們怎麼恰當的處理呢?

  比如對待父母的年齡。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里仁篇第四***父母的年紀,不能不時時記在心裡:一方面因其高壽而歡喜,另一方面又因其壽高而有所恐懼。這一點我們當特別注意,一定要及早行孝,避免“子欲養而親不待”!

  然而,孝敬父母與在外求學、求職之間不能不說是一對矛盾。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里仁篇第四***孔子說:“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一定的去處。”我們做子女的儘量做到不遠走天涯海角,更不能漂泊不定。出門在外,一定要讓父母知曉自己的情況,免得他們牽腸掛肚。倘若能做出一番大事業,以顯父母,鄉里稱道,父母在家一定會驕傲、快樂。

  當我們與父母有意見分歧時,是否要與父母爭個面紅耳赤呢?曾幾何時,少不諳世,與父母偶有不和,便出言不遜;心有慚愧,煩惱于堅持己見與孝敬父母之間,不知如何是好。《里仁篇》裡的一段話真讓人豁然開朗。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無違,勞而不怨。”孔子說:“侍奉父母,如果他們有不對的地方,需要輕微婉轉地勸止,看到自己的心意沒有被聽從,仍然要恭敬地不觸犯他們,雖然自己憂愁,但不怨恨父母。”既然不是什麼大是大非,那麼為人子女,真不該讓父母傷心!

  最苦天下父母心,如今父母年事漸高,愈來愈認識到應該好好地孝敬他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成家立業顯父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讓父母在有生之年,得以放下勞作,享享兒女的福。

  這一段時間關於論語的感想已經基本寫出來了,但是《論語》裡的要義還多著呢。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也是源遠流長,無比廣博的。我輩自當孜孜不倦,戒驕戒躁,學無止境。

  篇二

  孔子的時代,早已久遠,可是,他的話卻流傳至今。“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 而親仁。”你看,在那個年代,人們就懂得了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的道理。

  古往今來,有許多賢人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有詩頌曰: “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 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緹縈捨身救父的高尚品質青史流芳!父母養育了我們,為我們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也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父母、長輩感受到我們的孝敬之情,感受到我們傳遞的溫暖,比如幫媽媽焐被窩,幫爸爸拿拖鞋,幫奶奶摘菜,做好每日的功課不讓他們操心…………

  在平時的生活中, 父母是我們的良師, 而同學更是我們的益友, 是我們的兄弟姐妹, 我們應該和睦相處。 這裡, 有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 孔融4歲時, 父親的朋友帶來一盤梨子, 父親叫孔融挑, 孔融卻拿了最小的, 他說: “ 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的給哥哥們吧。”父親驚喜的說:“那弟弟比你小呀?”孔融說 :“弟弟小 , 我是他的哥哥 ,應該讓他的。”孔融讓梨的故事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至今。凡事謙讓,注重禮節,心中有他人,應是我們與同學相處的“黃金法則”呀!

  千年不變的孝悌,千古流傳的思想在熠熠生輝。讓我們徜徉在《論語》中,沐浴聖賢的智慧光芒,修行自身,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做一個思想純正的人!

  篇三

  《論語》是我國經典讀物,涵蘊了我國的文化經典。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用精短的語言告訴我們怎樣和朋友交往、怎樣孝敬父母、怎樣解決事情、怎樣……。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是在說:“孝順父母,順從長兄,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歡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長兄,這就是“仁”的根本。“義”是在仁的基礎上理解的,即:一個人在社會中要做到為人所想,去幫助別人“禮”讓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復禮”!大家要是都謙讓一點,不就好了嗎?“智”我覺得就是知人之言為智!也就是明白別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發展!其實,我們現在都是在學習前人給我們留下的經驗!我們只有瞭解了其中的道理,才會明白自己在社會上的意義!當然對身邊人的意見應該是選擇好的,有利於個人和社會發展接受!“信”是我們一直在提倡的誠信。從我們的先祖開始就提倡“信”,而當今社會有時卻缺失了傳統文化的美德!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發揚《論語》中的道理。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少年君子”

  我們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諧的社會,沒有仁義禮智信不行的!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美好,社會越來越和諧!
 

論語心得人生之道
論語學習心得_關於學習《論語》心得體會範文
相關知識
論語孝悌篇心得
論語學而篇心得
論語為政篇心得
關於論語為政篇心得體會
論語子路篇心得
論語為政篇心得體會
論語為政篇心得體會
國學經典論語的讀書心得
讀論語的讀書心得作文
論語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