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中考語文真題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考試不僅要發揮其檢測功能,更要促進學生的成長,關於常州市的中考語文試題有哪些值得參考學習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

  第一部分***26分***

  1.根據漢語拼音寫出漢字。***4分***

  ①陶 ***yě*** ② ***yùn***育 ③異 ***qǔ***同工 ④閒情逸 ***zhì***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兩個錯別字,把它們找出來填入表中,然後改正。***4分***

  ①當人們歡天喜地向大湖奔去的時候,這蔚蘭的湖卻總有那麼一個距離,所謂“渴望而不可即”。這種現象在大戈壁夏天中午是常見的。

  ②我細細觀賞它纖細的脈落、嫩芽,我以偃苗助長的心情,巴不得它長得快,長得茂綠。下雨的時候,我愛它淅瀝的聲音,婆婆的擺舞。

  3.默寫古詩文名句,並寫出相應的作家、篇名。***10分***

  ①會當凌絕頂, 。*** 《望嶽》***

  ② ,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③ ,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

  ④春蠶到死絲方盡, 。***李商隱《無題》***

  ⑤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 。***曹操《觀滄海》***

  ⑥子曰:“默而識之, , ,何有於我哉!”***《***論語***八則》***

  ⑦ ,草色入簾青。***劉禹錫《陋室銘》***

  ④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 。***諸葛亮《出師表》***

  4.名著閱讀。***5分***

  《水滸傳》裡的許多故事充滿了智慧,“智取生辰綱”就策劃得極其巧妙。請你說說吳用等人是怎樣一步一步地“智取”生辰綱的。

  5.夏季來臨,某物業公司準備在小區內噴灑除蟲藥水,時間:5月30日14:00~15:00。請你代物業公司擬一份告示***只需寫出正文部分內容***,告知小區居民。要求:內容清楚,語言簡明、得體。***3分***

  第二部分***44分***

  閱讀下面兩段文宇,完成6—10題。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范仲淹《岳陽樓記》***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

  6.下面哪兩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相同?***4分***

  A.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媵人持湯沃灌***《送東陽馬生序》***

  B.朝而往,暮而歸 朝服衣冠***《鄒忌諷齊王納諫》***

  C.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

  D.山間之朝暮也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

  E.而樂亦無窮也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愚公移山》***

  7.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寫的是哪一個季節?由此演化而來的成語“水落石出”表示什麼意思?***2分***

  9.上面兩段文字都寫到了景物的變化,作者寫這些變化有什麼不同的用意?***2分***

  10.從全文看,歐陽修的“覽物之情”,體現了他什麼樣的思想?他的這種“覽物之情”與范仲淹筆下“遷客騷人”們的種種“覽物之情”有什麼根本的區別?***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l—12題。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對,我把它們認得很熟了。我躺在艙面上,仰望天空。深藍色的天空裡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動,星也在動,它們是這樣低,真是搖搖欲墜呢!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這時我忘記了一切。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著,我沉睡著。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裡了。 ***巴金《繁星》***

  11.文中所描寫的繁星有什麼獨特的美?作者在海上看繁星有什麼獨特的感受?***3分***

  12.下面的一段文字描寫月亮,與上文描寫繁星相比較,它們的寫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請作簡要分析。***2分***

  那竹窗簾兒裡,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沒聲地溜進來,出現在窗前的穿衣鏡上了:原來月亮是長了腿的,爬著那竹簾格兒,先是一個白道兒,再是半圓,漸漸地爬得高了,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我們都高興起來,又都屏氣兒不出,生怕那是個塵影兒變的,會一口氣吹跑了呢。 ***賈平凹《月跡》***

  閱讀《故鄉》中的幾段文字,完成l3—15題。

  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怎麼說才好,只是說:

  “阿!閏土哥,——你來了?……”

  我接著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湧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麼擋著似的,單在腦裡面迴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著嘴脣,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他回過頭去說,“水生,給老爺磕頭。”便拖出躲在背後的孩子來,這正是一個廿年前的閏土,只是黃瘦些,頸子上沒有銀圈罷了。“這是第五個孩子,沒有見過世面,躲躲閃閃……”

  ……

  “他就是水生?第五個?都是生人,怕生也難怪的;還是巨集兒和他去走走。”母親說。

  巨集兒聽得這話,便來招水生,水生卻鬆鬆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

  13.文學作品中人物無聲的語言也能揭示他們的心理活動,下面句子中的省略號含有豐富的潛臺詞,它們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心理活動?***2分***

  ①“阿!閏土哥,——你來了?……”

  ②“老爺!……”

  14.對比是小說中常用的手法之一,上面的文字中有兩處對比,把它們找出來,分別說說這兩處對比的表達作用。***2分***

  15.畫線句子中所說的“厚障璧”為什麼是“可悲”的?請聯絡全文內容和下面的資料,說說你的看法。***2分***

  資料連結:

  過去的三個月的創作,我最佩服的是魯迅的《故鄉》……我覺得這篇《故鄉》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與人之間的不瞭解,隔膜。造成這不瞭解的原因是歷史遺留的階級觀念。……著者的本意卻是在表現出人生本來是一氣的,後來卻隔離了這一根本觀念。

  ***茅盾《評四五六月的創作》***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題。

  這次汶川發生的地震屬於淺源地震。淺源地震大多發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範圍內,佔地震總數的70%以上,所釋放的地震能佔總釋放能量的85%,震源越淺,破壞越大。這次汶川地震為8級,震中地區的破壞力度在10度左右,造成房倒屋塌、地質滑坡和地面裂縫等災害。由於汶川地震不是一次性釋放所有能量,因此四川及周邊地區有很多餘震發生。

  汶川地震屬於大型板塊斷層活動。由於印度洋板塊向北運動,擠壓歐亞板塊,造成青藏高原隆升,能量從青藏高原向內陸釋放。中國地層分為青藏高原板塊、華南地區板塊、華北地區板塊等6大亞板塊。四川汶川是地震活躍地區,處於全國6大亞扳塊斷裂帶上。該斷裂帶涉及地區包括寧夏經甘肅東部、四川西部及雲南,屬於地震密集帶。汶川在四川龍門山地震帶上,雖然龍門山地區看上去構造性活動不強,但是處在應力的蓄積過程中,蓄積到了一定程度,地殼就會破裂,從而發生地震。這次地震使聚集的巨大能量突然間釋放,能量沿著板塊裂縫傳遞,對各板塊進行擠壓,地層破裂尺度大,導致其他地區有震感,災情嚴重。還有,地震發生地汶川——茂汶大斷裂帶以東的四川地塊相對堅硬,地震波傳播的能力比較強。

  16.下面對汶川地震發生原因的分析哪一項不正確?***2分***

  A.印度洋板塊擠壓歐亞板塊,青藏高原隆升,能量向內陸釋放。

  B.該地區構造性活動不強,地塊相對堅硬,致使能量釋放巨大。

  C.汶川地區處於全國6大亞扳塊斷裂帶上,是地震活躍的地區。

  D.龍門山地區處在應力蓄積過程中,蓄積到一定程度地殼破裂。

  17.下面是對造成汶川地震破壞性大的原因分析,哪一項不恰當?***2分***

  A.汶川地震震級8級,震中破壞力度在10度左右。

  B.臣大能量突然釋放,地層破裂尺度大,且餘震多。

  C.地震不是一次性釋放能量,導致各板塊逐漸斷層。

  D.汶川地震屬於淺源地震,震源越淺,其破壞越大。

  18.從文中看,汶川地震時為什麼全國許多地方都有震感?***2分***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9—24題。

  蘇州,最後的園林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來到蘇州,那時候蘇州看起來很舊,千年歷史的城市給人的印象當然是舊的。我去了幾乎所有開放的園林,這些園林過去並不是公園,而是別人的家。這種變化給後來搞建築的一個錯誤印象,以為園林只是一種國家風景區的概念。園林其實就是中國人一生夢想中的家。

  我記得那時候園林裡面遊客很少,很幽靜,門面混跡於尋常巷陌。有些去處,不經別人指點,還看不出來,很不起眼的一道門,偶然闖入,發現裡面居然“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蘇州城裡那些尋常百姓家裡,也藏著大大小小的園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籠修竹。那些偉大的園林是在蘇州的文化氣氛和日常生活習俗裡生長出來的,而不是為附庸風雅進行移植的結果。現在旅遊團隊成天在幾個景點對著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點點,任何一個縫都要說出點文化意思來,倒使蘇州園林看起來更像與日常生活無關的所謂“園林藝術”展覽了。

  蘇州,這是最後的園林。一個園林要當得起園林這個禰號,就像貴族一樣,要三百年。一塊奇石或者一隻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間調整多次,直到園子主人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順眼,這或許要用園主人的一生,甚至幾代。他們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與人工的渾然天成,這也是園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國,園林是一種居住樣式。俗語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國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間。蘇州園林是一個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國古代思想和生活經驗、工藝傳統、經濟能力的完美結合,“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是隨便說的,它說的就是昔日中國的生活理想。園林就是這種理想的最高體現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國哲學最深奧的部分,可以修身養性,同時它又是一個讓人可以“過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養性,就是所謂的“安心”,這是中國建築與西方建築最根本的區別。西方建築也許更講實用,心是無所謂的,令人提心吊膽的摩天大樓在美國那麼流行,足見在棲居方式上,修身養性、安心這些“空靈”的追求,對實用主義的西方來說,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蘇州園林體現的是所謂“詩意的棲居”。“詩意”不只是小橋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畫棟雕樑……這些所謂借景的藝術,而是體現著存在的根本意義,是關係到人要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上——這個必須要搞清楚的認識。高速公路、水泥樓房、玻璃鋼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錯,可以加快我們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後的這一切的盡頭是什麼,是新的失眠紀錄,還是蘇州園林?是沙塵暴和汙水池,還是“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現代人被現代化的過程所迷惑,中國鋪天蓋地的“馬塞克帝國”已經使“蘇州園林”成為我們最後的文化遺址之一。哦,看哪,中國人,你們曾經有那樣美輪美奐的建築,你們本來是指望在那樣的地方安你們的心的。昆明最近有個熱鬧的爭論,就是因為很多小區的樓盤都蓋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題目叫做:這是哪國的昆明。可想見當代中國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經到了什麼程度,中國人真的連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會了麼?我在這個意義上說“蘇州園林”是我們民族的文化聖殿,確實像希臘的那些神廟,是有悲劇意味的。

  30年前我在蘇州最喜歡的是網師園。那園林就像已經達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禪意,石頭、書法、匾額,荷花、修竹、暗香,屋宇、亭臺、水榭,看起來似乎都已經是造化之功,渾然一體,本來就在那裡。我的心慢慢安靜下來,像無家可歸的旅遊者那樣想入非非,我的家在這裡面就好了。

  ***節選自《祭壇上的蘇州》,作者于堅,標題為編者所加***

  19.作者認為“園林其實就是中國人一生夢想中的家”。請聯絡全文,簡要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

  20.下面對文中關於蘇州園林特點的理解,哪一項不恰當?***2分***

  A.它是在蘇州的文化氣氛和日常生活習俗裡生長出來的,體現了真正的本土特徵。

  B.它是幾百年來人們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達到最高境界的中國式理想的產物。

  C.它可以“安心”,是中國古代思想和生活經驗、工藝傳統、經濟能力的完美結合。

  D.中國鋪天蓋地的“馬塞克帝國”已經使“蘇州園林”成為我們最後的文化遺址之一。

  21.作者不厭其煩地寫園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變化過程,有什麼用意?***2分***

  22.寫蘇州園林為什麼要提及西方的建築?作者認為中國建築與西方建築最根本的區別是什麼?***2分***

  23.結合全文,細細品味文中畫線的句子,說說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樣結尾有什麼好處?***4分***

  24.作者認為,把蘇州園林說成是“我們民族的文化聖殿”,這是“有悲劇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2分***

  第三部分***60分***

  25.作文。***60分***

  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美妙的聲音,有的是歡快的,有的是凝重的;有的是大自然的天籟之聲,有的是心靈世界的肺腑之音;有的聲音飄動著明亮的希望,有的聲音盪漾著溫暖的柔情……凝神聆聽,你會突然間感到自己是其中的一個和諧的音符。

  請你以“聆聽 ”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將題目補充完整,並抄寫在答題卡上;

  ②除詩歌、劇本以外文體不限;

  ③不少於5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現***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學校。

  答案:

  1. ①冶②孕③曲④致

  2.略

  3. ①一覽眾山小 杜甫 ②但願人長久 ③長風破浪會有時 行路難 ④蠟炬成灰淚始幹 ⑤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⑦苔痕上階綠 ⑧不求聞達於諸侯

  4. 基本意思對即可。

  5.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符合題目要求,寫出相關要點即可。

  6.B、E

  7.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都在洞庭湖之中。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寫的季節是冬季。“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頭就出來了,比喻真相大白。

  9.范仲淹以岳陽樓的“氣象萬千”引發遷客騷人的種種“覽物之情”,歐陽修通過一天之間和一年之間的景色變化引出“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的觀點。基本意思對即可。

  10.歐陽修的“覽物之情”體現了他與民同樂的思想。范仲淹筆下的“遷客騷人”們立足於個人的得失和榮辱,因而他們的種種“覽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異。歐陽修的立足點是“民”,他與民同樂,把百姓的樂當作自己的樂,把百姓的安居樂業作為自己的理想。這就是他們的根本區別。基本意思對即可。

  11.無數的星星“懸”在天空中,在深籃色的背景映襯下顯出一種寧靜的美;繁星是半明半昧的。如螢火蟲般的,有一種朦朧的美、夢幻的美;星星是閃爍著的,如對“我”“霎眼”,又如在“小聲說話”,有一種動態的美。在海上看繁星就如同小孩“睡在母親的懷抱中”,能“忘記一切”,表達了作者熱愛星空,熱愛大自然,嚮往美好生活的情感。基本意思對即可。

  12. 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繁星和月亮的美妙和可愛,營造出一種童話般的意境;通過 “我”和“我們”對繁星和月亮的主觀感受來襯托繁星和月亮的可愛。基本意思對即可。

  13.這是一道開放性的試題,考生的分析或體驗符合人物的心理即可。可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動,也可以呈現人物當時心理活動的過程。基本意思對即可。

  14.通過少年閏土與水生臉色的對比以及“銀項圈”有無的變化,形象地表現了農民生活日益困苦、窘迫的境遇。“我”與閏土的隔膜和水生與巨集兒的“鬆鬆爽爽”的“一路出去”毫無隔膜的對比,表現了“我”對“人與人不再隔膜”的希望。基本意思對即可。

  15.原先的好朋友變得如此的隔膜,讓“我”覺得可悲;是社會和生活的重壓使得這麼一位活潑可愛的“少年英雄”變得像“木偶人”一般,是封建的等級觀念在“我”與閏土之間造成了厚厚的“障壁”,這更是可悲的。基本意思對即可。

  16.B

  17. C

  18.突然間釋放的巨大能量沿著板塊裂縫傳遞,對各扳塊進行擠壓,地層破裂尺度較大;地塊相對堅硬,地震波傳播的能力比較強。基本意思對即可。

  19. 這些園林過去並不是公園,而是住人的家。這是中國人的生活理想的最高體現之一,它既可以修身養性,同時又是一個讓人可以“過日子”的地方。基本意思對即可。

  20.D

  21.強調蘇州園林“信任自然,崇尚自然”,一切都“已經是造化之功,渾然一體”,在那裡居住、生活可以安心。基本意思對即可。

  22.提及西方的建築是為了比較中西方在棲居理念和棲居方式上的不同。中國建築與西方建築最根本的區別是:西方建築也許更講實用,傳統的中國建築更多的講究修身養性、安心這些“空靈”的東西。基本意思對即可。

  23.表達了作者對網師園的喜愛之情,更流露出作者對這種“夢想中的家”的嚮往、期待和對現代生活中文化傳統缺失的無奈之情。這樣結尾,在結構上,“我的家在這裡面就好了”與開頭。園林其實就是中國人一生夢想中的家”相呼應,使文章渾然一體。在內容上,進一步強調園林是中國人的生活理想,“是中國人一生夢想中的家”,從而凸現了文章的中心。基本意思對即可。

  24.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試題,同意或者不同意,言之成理即可。同意的回答可以從民族文化的缺失這個角度去分析,發展經濟、“加快我們的生活速度”的同時不能拋棄傳統文化,更不能產生“文化上的自卑”,如作者所說的那樣,當代中國人在文化上的自卑程度已經十分嚴重,中國人似乎成了一個連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會的民族。不同意的回答可以從兼收幷蓄這個角度去分析,即追求“安心”的同時也可以講究“實用”。中國的土地上也是可以蓋西式的樓房的,關鍵是不能拋棄傳統文化。基本意思對即可。

  25.作文***略***

武漢市中考語文真題
中考語文模擬能力測試卷
相關知識
常州市中考語文真題
常州市中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
北京市中考語文真題精選
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語文試題
2015年福州市中考語文試題以及答案
柳州市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益陽市中考語文真題
武漢市中考語文真題
漳州市中考語文試題
台州市中考語文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