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八課小夥伴教學建議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八課《小夥伴》寫了春遊時瑪莎丟失了揹包以後,幾個小夥伴對待這件事情的不同態度。小編在此整理了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八課《小夥伴》教學建議,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八課《小夥伴》教學建議

  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兒童的視角觀察兒童的生活,揭示了兒童的豐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級學生大多喜歡讀。根據本文的特點,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已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發現問題,掌握規律,以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架設了文字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平臺,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

  一、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本課教學中,我從情境匯入到初讀課文,到質疑問難、拓展活動,每個環節都儘可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我藉助多媒體畫面、運用表演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在教學中注重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記字。如,在“字詞教學”中,讓學生當小老師帶讀,“想帶讀哪個就讀哪個”,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讓學生“選擇你最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等等。正因為關注了每個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好奇的問題,自信地讀和說,盡情地去體驗,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慾望,積極、愉快地參與學習。

  二、以“讀”為主線,落實了“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

  朗讀是本課的重點,朗讀永遠是課堂不變的主旋律。教學活動中,我將讀貫穿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讀一讀,說一說,議一議、演一演等活動環節,學生由“讀通課文——讀懂課文——會讀課文”經歷了“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培養了良好的語感,也感悟了課文中蘊涵著的情感及道理。為了讓學生讀懂課文,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如,邊讀邊看圖,分角色讀,指名讀,集體讀,四人小組合作讀,師生共同讀等。並在讀後評議,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這樣的讀落實了語言實踐過程,使整個課堂活了起來。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很多問題,如朗讀中,學生對課文的體驗和感受是存在差異的。因此,在朗讀時,不應該要求一致,應該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語氣,語調和情感處理的方式。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八課《小夥伴》教學札記

  接到要在區課改實驗教研活動***閱讀專題***中上一節研討課的任務時,我既高興又擔心,因為這對於我來說是一次鍛鍊和提高教學水平的絕佳機會,然而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該如何上,我對此也存在著很大的困惑。有幸在備課之前看到了崔巒老師的這段話:“低年級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最好能讀出感情。還有一個重要任務:認字學詞,積累語言。此外,還要培養讀書習慣,習得初步的讀書方法,體現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一年級的閱讀教學,要結合對少量詞和句的理解,體現由讀正確──讀通順──讀出感情的指導過程和學生練讀的過程。”這段話恰好給我指明瞭低段閱讀教學的方向。

  於是我選擇了《小夥伴》這一課,並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一年級的教學要求,開展了教學活動。研討課結束後,與會同行、教研員對我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如果說本節研討課尚還成功,反思課堂取得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突現教學的整體性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創設了“給動畫片找配音演員”這樣一個教學情境。主要分成這樣幾個步驟來把它貫徹始終:

  1、提出評選要求:聲音響亮,說話流利、有感情。

  2、挑選最佳旁白。

  3、挑選最佳瑪莎和維加。

  4、最佳配音演員給動畫片配音。

  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要起到了兩個作用:

  ⑴ 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本課的學習目的和自己努力的方向。

  ⑵ 使整堂課的所有教學環節有機統一,而不顯得支離破碎。

  認生字是為了把課文讀準,分段讀課文是為了把課文讀通,體會人物的心情是為了把課文讀出感情。從課堂情況來看,我的這個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恰當的,是有助於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興趣的。

  二、通過同桌互助,幫助學生讀準生字詞

  識字教學仍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由於學生的識字量參差不齊,而一年級下半學期的學生又已經能夠藉助拼音讀準字音,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識記字形。因此,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圈出自己不認識的或認為比較難讀的詞語和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然後把自己圈出來的詞語和生字讀給同桌聽,請同桌幫助正音。最後用老師考考小朋友的方法,來集體交流,鞏固字音。這個環節的設計考慮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知識水平上去自主學習,達到識字的目的。

  三、教給朗讀的方法,促進學生自讀自悟

  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自悟自讀”。為了避免老師講得多,提問多,引導得多,我運用學習小夥伴的口吻,用淺顯的語言把練習朗讀的方法教給學生。“我抓住了能幫我讀出感情的詞語和標點符號。”“當我知道了,瑪莎和維加在想些什麼時,我就把句子讀好了。”然後讓學生運用這些方法自讀自悟、邊讀邊思,同桌交流,使學生在朗讀中去理解詞語,去體會感情,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地語言薰陶。

  在上課過程中,正是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讓我體會到了令我激動的氣息:學生自由閱讀,靈活運用方法,自主合作討論,各抒己見。如讀到“你怎麼不吃呀?”這句話時,有的學生抓住問號,遷移以往學過的知識,體會它所表達的語氣,然後進行朗讀練習;有的學生入情入境,體會維加當時的想法,讀出他非常奇怪的語氣。儘管大家練習朗讀的方法不同,但都或近或遠地理解了文章的內容,經過點撥,孩子們都感悟到了人物當時的心情,繪聲繪色地讀出了人物說話的語氣。

  四、結合課文理解詞語,聯絡生活運用詞語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這是新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的閱讀提出的階段目標。

  《小夥伴》這一課中,“糟糕”這個詞語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在學生讀了帶有“糟糕”的這句話後,我奇怪地問道:“究竟發生什麼事了,讓維加大喊‘糟糕’,你能用這個句式來說說嗎?”***出示:這可真糟糕啊!***孩子們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各抒己見:“瑪莎把揹包丟了,她得餓肚子了,這可真糟糕啊!”“離回到家還有好長的時間,瑪莎的肚子要餓好久哪,這可真糟糕啊!”“瑪莎回到家,可能要被媽媽批評了,這可真糟糕啊!”學生在補白說話中明白了“糟糕”這個詞語的意思。我順水推舟,又隨即問道:“那在你們的身上發生過糟糕的事情嗎?”孩子們紛紛聯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的說:“我去上學,可是忘了帶書包,這可真糟糕啊!”有的說:“我忘了把開水帶到學校裡來了,今天上完體育課沒水喝,這可真糟糕啊!”有的說:“有一次,我不小心掉到泥坑裡去了,這可真糟糕啊!”……聽到學生準確而生動的表述,我就勢引導“想想自己當時的心情,再來讀讀這句話。”這時,孩子們都皺著小眉頭,把句子讀得抑揚頓挫。“糟糕”詞語的教學到此,從課堂呈現出來的效果看,孩子們不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運用“糟糕”說一句話,而且還體會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我覺得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比較成功的。

  五、遺憾之處

  這堂課從開始的教學設計到最後的研討課結束,都讓我收益非淺:它讓我更加潛心地研究了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讓我有機會得到更多老師和專家的指點和幫助;讓我有機會理論聯絡實際,使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得以完善。然而,課堂藝術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堂課也存在許許多多不盡人意之處,也是我今後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1、這堂課的識字教學雖然顧及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但是沒有做到很好的引導學生識記字形,導致學生對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

  2、在這堂課的朗讀教學中,老師的評價較多,學生的評價較少。如何指導學生評價,並且讓學生的評價評到點上,起到和老師評價同等的作用?這是我今後要思考和摸索的問題。

  3、這堂課的寫字指導和學生的課堂書寫都在匆忙之中完成。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要加大課堂書寫的比重,不讓它留於一種形式,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在課堂中學好字,寫好字。

  ↓↓↓點選下一頁檢視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八課《小夥伴》教學設計↓↓↓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九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學建議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七課兩隻小獅子教學建議
相關知識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八課小夥伴教學建議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八課小夥伴教學設計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四課畫家鄉教學建議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四課畫家鄉教學設計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六課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學設計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六課小白兔和小灰兔詞語盤點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八課小夥伴教學建議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六課小白兔和小灰兔知識點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六課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學建議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九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