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教學與反思一起才能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那麼六年級語文老師怎麼進行《詹天佑》這課的教學反思呢?小編在此整理了,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以人物姓名為題,重點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蹟——主持修築了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說明詹天佑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表現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勇於創新、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並且讓學生知道課文是怎樣一層一層把詹天佑修築鐵路的經過寫出來的。在教學中,我圍繞文章的中心詞“傑出”、“愛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探索,並充分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這樣在學生的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探究的能力,有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在學生互相討論、合作、欣賞中增強學習自信心。 教學完了這一課,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1、大膽放手讓學生品讀文章,踴躍談出自己的體會。

  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來進行閱讀理解、感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這個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越來越豐滿,受到其人格的薰陶。 文中有一句明顯的核心句“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因此在教學中我就大膽讓學生閱讀課文,感悟從什麼地方體現出詹天佑的傑出、偉大。學生充分閱讀,對於文中的描寫進行品味,同時也理解了課文的難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 “豎井開鑿法”,“人”字形線路。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引導學生把“傑出”與“愛國”整合起來理解,正是因為他對祖國充滿熱愛之情所以他才有這樣傑出的貢獻。讓學生在認識詹天佑的過程中,多次地讀,多次地感悟,多次地提升自己的情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更在朗讀與感悟中加深自己的情感體驗。最後,學生在文字內容的感悟中,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本文教學中理解“人”字形鐵路是一個難點,我請學生們自己先當工程師設計線路,然後請一位同學上前演示,接著讓學生交流回答這樣設計的優點在哪裡,以及當時世界上有這樣的設計嗎?學生通過思考與尋找文字的內容,找到了答案,也體會到了詹天佑的精神,感動了學生。有些學生在閱讀後仍然在理解中存在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我及時進行了生動的動畫課件演示,讓學生一目瞭然,加深了理解,同時更增添了對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2、教學媒體使用適時、有效。

  在一堂離學生實際生活年代比較遠的課堂中,老師能恰到好處地使用多媒體,顯得尤為重要。在多媒體的使用上,內容不多,但有節有序。如,教學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隧道時,我採用動畫進行演示,學生看的真切、理解透徹,遠勝教師枯燥的千言萬語。教師的友情提醒更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最後的“人”字形鐵路,讓學生做工程師,多媒體演示火車的行駛過程,學生能夠看得真切,感得真實,更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

  3、教學各個環節聯絡緊密。

  我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每個環節之間採用合適的導語將整堂課緊密的聯絡起來,為接下來學生的學習做了鋪墊,創設學習情境,加深了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學生在充滿創意與激情的表現裡,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薰陶。 課尾,我啟發學生進行想象,外賓來到中國,看到詹天佑以及他的工程之後,會說些什麼?不僅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給他們一次練筆的機會,還讓學生感受了詹天佑為國爭氣的作為等。

  4、情感朗讀指導到位。體現了多種形式的讀。

  例如對於“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這句話,我為學生創設了三種情境進行情景體驗。對於“遇到困難,他總是想……失掉信心。”這句話又讓學生體會:你想強調哪個詞?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理解的角度不一樣,朗讀的側重點也不一樣。 通過多次感性的朗讀,內化為學生的內心體驗。如,教師在指導課文最後一部分的時候,當學生為詹天佑修築成功時,面部都呈現出自豪的表情,我及時指導,慢慢地學生讀出了韻味。並多次使用充滿智慧的評價語,學生在不露痕跡的指導中,掌握了朗讀的技巧,加深了情感的體驗。

  5、討論熱烈、互動精彩。

  在課堂上,即使是平時很少發言的同學,也能說上一兩句。特別是當談到設計“人”字形線路時,許多孩子上臺充當了講解員,又是比,又是畫,又是當火車演,通過他們生動的講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車爬上青龍橋的情景……不時,有同學質疑,馬上有同學為他解答,從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知識,孩子們交流著彼此的情感和經驗,學得不亦樂乎。在這堂課上,人人是老師,人人是學生,我,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了。我不敢說,這就是一堂成功的課,但我卻十分肯定地知道,這堂課充滿了感情的交流,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在這堂課上,人人蔘與,平等對話,孩子需要這樣的課堂,因為,在這裡,他們個性飛揚!

  當然在教學中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1、課堂上,注重挖掘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卓越才能,但是沒有延伸到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

  2、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的兩部分內容時,我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學生也理解了設計的巧妙,但是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在教學“設計人字形線路”時,學生並沒有提出,為什麼要設計人字形線路?設計這個線路有什麼好處?要是能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就會水到渠成。

  3、最後的創意表達,拓展思維,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給學生很多的時間去思考,去講,學生的情感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昇華。

  4、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2

  詹天佑是六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主要講述了詹天佑頂著帝國主義的重重壓力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事。原本設想上這課用多媒體手段教學會比較好,沒想到臨時沒調整過來。於是就臨時隨機應變,改在教室上,沒想到效果挺好。上完《詹天佑》這一課,一種愉快的感覺油然而生。

  一上課,我就讓學生將預習時收集的資料談自己對詹天佑的初步印象,再讓學生讀課文看作者是抓住什麼寫詹天佑的***即中心句***,進而抓出關鍵詞“愛國”、“傑出”,然後圍繞這兩個詞逐步分析課文。這樣,在學生的頭腦中就形成了一條非常明晰的條理。

  為了讓學生充分領會詹天佑的傑出,在教學“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提問法、繪圖法和演示法。在進行到第五自然段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1、詹天佑在開鑿隧道時遇到了那些困難? 2、分別採用了那些不同的方法開鑿?這兩個問題不難,但一定要細細讀書才能完成,這樣,學生就能有的放矢地進行讀書了。

  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晰的把開鑿隧道和過青龍橋的方法記在頭腦中,於是我趁熱打鐵激勵學生:“詹天佑早就將隧道修築成功了,你們能將這兩種隧道的開鑿方法用簡圖表示出來嗎?看那位同學、哪個學習小組畫的簡圖美觀實用。只見學生先是認真仔細地讀書,然後結 合文中的重點詞句、圖示,細細的揣摩、端詳,最後在紙上認真地畫著。我巡視了各小組的成果,發現有個通病:1、表示開鑿方向的箭頭大都畫在山腰,還有些小組兩端的箭頭沒對齊。2、許多學生把箭頭畫到了山的中間。3、在八達嶺隧道的開鑿圖示上許多同學忘記畫向下的箭頭,把從中間向兩邊的箭頭畫得非常地小,和其他兩組箭頭形成鮮明的對比。於是我把畫得好的和有問題的圖示分別張貼在黑板上,讓同學們在對比中找出錯誤,加深了記憶。並及時表揚了各小組合作成功,孩子們都喜笑顏開,這時我話鋒一轉:上一自然段中,詹天佑是怎麼要求工作人員的?他們再次將“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讀了一遍,我相機說道:“是呀,如果工程人員畫圖有半點馬虎的話,就會給工程帶去不可估量的損失,你們說一個小小的箭頭的位置關係重大嗎?”孩子們都凝重地點了點頭,“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養成細心的好習慣!”

  有了上一段的學習,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很高,因此在解決過青龍橋的陡坡問題時我提出了既要畫圖又要實物演示的要求。有了上次的教訓,這次他們將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到了,看到他們的認真勁,我心裡真甜。但是我心裡也沒底,什麼工具都沒有,怎麼演示啊?出乎意料,他們在實物演示時,利用了手邊的文具盒、橡皮等小東西,演示的時候再加上生動的講解,整個這段我就一點也不用講了。在玩中,他們充分領略了詹天佑非凡的才智,深深被他的愛國精神和傑出才能所服。

  我為學生在快樂中自主學習獲得成功而高興!而喝彩!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3

  我教《詹天佑》一文後,深有感觸。以下是我在上課時的反思。

  要上好一堂課,在充分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備好學生的課,的確很重要。因為學生才是語文學習的主人,他們的學習現狀應該是我們要掌握的第一手資料。小學課文《詹天佑》這篇課文,我通過直觀演示的方法進行教學“人”字形線路。因為這一節既是文章的重點,又是文章的難點,這一部份內容學生很難理解的。它表現了詹天佑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理解了這一節的容,才會真正理解“傑出”這個詞的意義,才會對課文的中心思想有個明確的認識。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的兩部分內容時,我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學生也理解了設計的巧妙,但是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在教學設計人字形線路時,學生並沒有提出,為什麼要設計人字形線路?設計這個線路有什麼好處?要是能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水到渠成。同時這到激發動機時入情。而且在整堂課中教師都很有激情,在語言上努力打動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

  在指導朗讀時,我採用了自讀、默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法,加深了對詹天佑的敬佩之情。閱讀教學的過程,實際是從無疑到有疑的過程,如何使學生有疑最終達到無疑,方法是讓學生深入地讀,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發現疑問,而疑難的解決還是*引導學生讀書。在第四自然段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邊讀邊做標記,並提出問題,在讀中理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質疑、解疑的能力,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我在引導學生感悟詹天佑勇於在實踐中大膽的創新精神這一環節時做得較好。學生通過讀書、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有了較深感悟,從而體會到了在生活中、學習中處處都需要這種精神,使學生得到了啟發,對學生起到了導行的作用。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中華少年教學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月光曲教學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測試卷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祖國我終於回來了教學設計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複習計劃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期中試題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題及答案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舞臺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