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著名的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畢淑敏是中國當代文壇上一位成績裴然、引人注目的女作家,其題材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社會引起了廣泛反響。小編精心收集了,供大家欣賞學習!

  畢淑敏著名散文:月餅的故事

  張老漢家有一門祖傳的手藝——做月餅。

  他從大年初一就開始做月餅。大夥說,吃了正月十五的元宵鬧完了燈,再做也不急啊。也許正月十五雪打燈,月十五就雲遮月了。窮人家買不起那麼多的月餅,你不就剩下了。

  張老漢一邊用木糙砸著面,一邊說:“月餅也不會壞。今年吃不了,明年再吃唄。今年賣不完,明年再賣唄。要是遇著荒年,一塊酥皮能抵五斤好糧食呢!”

  酥皮是一種最軟活的月餅,吃的時候會紛紛落下雪花一般的碎屑。

  大夥就說:“嗬!那麼值錢啊?倘是自來紅呢,要值一掛馬車了吧?”

  張老漢是個老實人,竟聽不出口氣裡的揶揄,認真地說:“值不了那許多。也就抵十來斤面吧。”

  自來紅也是一種月餅的名字,餡子裡有冰糖和紅絲,比酥皮要貴點硬點,要是餡子裡裝的是冰糖和青絲,就叫自來白了。

  張老漢做月餅的時候,不喜別人看。養家餬口的手藝,要是人人都會了,誰還買他的月餅啊。但他也不特意防範,一來是破屋寒舍的,四處漏風,想防也防不住。二來是他天性隨和,拉不下臉來數落別人。鄰居們都自覺,一個孤老漢,賒了面和油做點月餅賣養活自己,不容易。

  等到張老漢的月餅摞到齊了房檁,就立秋了。張老漢就不做月餅了,改賣月餅了。他把因了時間過長而有些皺縮的月餅,裝到小推車的簍子裡,用繩剎緊,再苫上一塊青白布,就去趕集。今天這集,明天那集,有時要走很遠的路。早起晚歸的,很辛苦。

  要是提早些日子賣行不行呢?

  不行。

  因為張老漢的月餅不是什麼高階貨色,是給窮人預備的。窮人錢少,沒到日子跟前,他們不買月餅。沒有月餅也照樣過節!他們胸有成竹地對孩子們說。其實是怕買早了,孩子們都給吃光了。

  八月十四,是張老漢一年最忙的日子。但凡能揭開鍋的人家,都最少買下一塊月餅,預備過團圓節。

  今年的生意沒有往年好,因為受了災。晚上回家的時候,略有些扁的月亮撒著青光,小推車裡叮噹響,還有些月餅沒賣完。

  張老漢一邊走一邊想,明天還得早出來。

  突然從斜刺裡跳出一個蒙面匪,拎一條筆直的棍子,迎面劈下,嘴坐含糊地喊道:“留下買路錢!”嗾嗾的風聲直奔張老漢的天靈蓋。

  張老漢年輕時也會一點拳腳,危急之下,功夫就復活了。唰地側身閃開,先避開棍鋒,躲了致命的一擊。那匪徒也不很有經驗,用力過猛就踉蹌了,把一個後背露給了張老漢。

  張老漢起手從車簍裡摸出防身的傢伙,啪地擲了過去。那物件在月光下銀光閃閃,自轉著飛舞,有金星四處閃爍,直取匪徒首級。

  那惡人也不是善碴,聽得腦後有風,蹦身一擺,跳到一旁。張老漢丟出的暗器就沒能擊中要害,只把匪人的眉稜處削掉一角,頓時鮮血封了他的眼。

  劫匪立時沒了戰鬥力,就勢趴在地上叫“爺爺”。說:“爺爺,您饒了我。實在也不想害您的性命。早就知您的月餅好吃,從來沒吃過。今天只是想嚐嚐月餅。”

  張老漢扶正了車簍說:“那你今天就算嚐到了。”

  劫匪連連叩頭說:“想不到爺爺這樣心慈。早該將棗木棍換成桑木的,就是萬一傷了爺爺,也不妨事的。”

  張老漢不願與他多說,就順手摸出一塊自來紅,說。”回家吃去吧。再不要做這等傷天害理的事了。”

  匪徒謝了,捂著額頭摸索走去。走了幾步,又迴轉身來,說:“爺爺只給了小的自來紅,還沒給酥皮呢。”

  張老漢嘆了口氣說:“酥皮你已經吃過了。”

  匪徒說:“爺爺一定是記錯了。”

  張老漢說:“哪裡會記錯!剛才打你,用的就是酥皮。要是換了自來紅,你早就沒命了。”

  後來

  溫奶奶在副食店稱了二斤月餅。

  售貨員用脆黃的紙,將月餅包皮成了兩包皮,用紙繩細細地捆了十字花,又打了一個麻花勁兒,遞到溫奶奶手裡。小小的店,有人一次買二斤點心,是大主顧了。

  溫奶奶拎了月餅包皮,出了店。見遠處瀝青面公路上有人,就稍側身,半揹著臉,把紙包皮撕開了一個口子。一塊月餅褐黃色如齒輪一樣的邊兒,就露了出來。溫奶奶看看還不滿意,那口子隨著人走動的步幅一張一合,有的時候裂口就對到了一處,裡面有甚就看不大清楚了。她用兩個指頭捅進包皮裡撐了一下,口子就大了,月餅能露出半個臉。

  溫奶奶老了老了,牙口還挺好,最愛吃月餅,咬不動就蒸透了再吃。一塊月餅能讓嘴裡甜半拉多月,哪樣點心有這般經吃?

  溫奶奶小腳,拎兩大包皮月餅,一包皮還是破的,黃紙飄飄,扭呀扭的就格外引人注目。

  “唷!溫奶奶!買月餅了?離月餅節可還早著呢。”公路邊的甲男眼尖,覷見紙包皮裡褐黃色的齒輪說。

  “我吃月餅可不論時辰。想吃就吃。”溫奶奶得意地說。心想你小子可沒說到點上。

  “你這個人,真是糊塗。別人是一年吃一回月餅,奶奶是天天過八月十五!”乙女說。

  溫奶奶讚許地這小媳婦一眼,心裡說,人俊心也靈,這還差不多。但又稍存遺憾,還沒說到根本上。

  就在溫奶奶心裡埋怨大夥怎麼都這麼笨的時候,丙男茅塞頓開,大聲說:“溫奶奶,您那在外工作的兒,又給您匯錢了是不是啊!”

  這就對嘍!溫奶奶老鵬似的展開青筋畢露的手,託著月餅包皮說:“可不是!要我我哪能買月餅!大夥嚐嚐吧!”她把囫圇的紙包皮往旁人手裡塞,別人哪裡消受得起,就推讓。

  一輛載重汽車開過來,老遠就夾帶呼呼的風聲。人們趕緊閃開,久在路邊住,什麼車什麼勁道大夥都有數,這車,就算踩了剎車,不滑個幾十米停不下來。

  溫奶奶也忙著躲,扎撒著的手一時收不回來。被她撕了口的那個紙包皮,就象潰了堤,月餅橫著就甩了出去。別的幾個還好,眼見得划著弧線散在近旁。唯有最先擠出破口的那個月餅,早早地落了地,恰是立著的,那個月餅又做得格外周正,咯噔噔象哪吒的風火輪,在公路上筆直地滾起來。

  載重卡車風馳電掣地開過來,撲起團團煙塵。月餅在車前迫不及待地逃著,可一個軲轆哪裡跑得過十個軲轆?大輪子與小輪子的距離越來越窄了,就要追上了,大夥瞪大了眼,不錯眼珠地看……

  待那個龐然大物駛過,公路上早不見了那個月餅。

  大家就替溫奶奶可惜。溫奶奶自己也可惜,心想還不如剛才硬塞到那個漂亮的小媳婦手裡,好歹落個人情。

  家窮的丙男靦腆地說:“溫奶奶,壓碎的月餅您就不要了吧?我家孩子多,就把碎渣子掃回去,讓孩子們也嚐嚐月餅。”

  溫奶奶慷慨地說:“都歸你啦!”

  嘴慢的人就恨自己怎麼沒說在前頭,只有袖了手,跟了丙男去看月餅。心想碎成粉未才好呢,大家都吃不上。

  人們走到近前,見烏青的柏油路平平坦坦,沒有想象中砂石樣的碎碴。心想載重車就是厲害,單是車輪捲起的風,就把恁大一塊月餅吹得連沫都不剩一星。

  別人就心滿意足地走了。丙男不死心,心想怎麼也得雁過留聲,就是策劃周全的謀殺案也得留個指紋什麼的吧?

  他在公路上走了走去,突然發現某塊地方比別處低,好象有人在路面上鍥了個螺絲釘,擰得太緊了些,區域性反倒凹陷了。

  他蹲下禁止,半跪著腿,用雙手胡櫓開浮面上的塵土,一個碗口大的路疤出現了。他索性趴下,用手指沿著周邊清了輪廓,又撅著屁股鼓足腮幫用力去吹

  土飄起來,又落下。一個黃燦燦亮閃閃的月餅,完整地露出臉。它鑲在瀝青中間,好象一枚金色的勳章。

  丙男趕緊用土把月餅蓋上,若無其事地回家。晚上才來把月餅挖回去,掘月餅時時候頗費了力氣,工具也不稱手。先是用杴,月餅和柏油路根本就無動於衷。後來還是他老婆,想起家裡還藏著幾根江米條,說是等孩子哭得實在不行的時候,好填他嘴裡哄著玩。孩子雖有幾次哭得象要斷氣,最後還是挺過來了,江米條就節省下。現在找出來當撬槓,真是極好用的,一下就把月餅憋出來。

  全家當時就分吃了,先吃的月餅,後吃的江米條,味道真好。

  現在

  核物理專家範若怯一瘸一拐地往衛生科走,見到的人無不關切地問:“範老,您怎麼啦?”

  範老就不好意思地說:“唉唉,叫東西把腳給砸了。”說著,臉就有些紅。

  別人就說:“看您走得挺費勁,要不要我用自行車送您一程?”

  範老嚇得連連擺手說:“不用不用!我已經耽誤了工作,哪能再耗費別人的時間?”

  大家都知道,他們這一代知識分子,總把得病當做自己的缺點。你要再關心他,他就更覺負疚。看看衛生科已不遠,範老勉強行走時也不顯太痛苦,就隨他去了。

  “喲,範老!哪裡不舒服啊?”衛生科的醫生問。

  範老不認識醫生,但醫生認識範老。赫赫有名的專家,誰人不識?

  範老想不通這其中的關節,就很感動。感動的結果就是格外認真地回答醫生的問話,說:“右腳,被一個圓形的堅硬物體從1.2米的高度自由落下時,擊中了大趾。”

  醫生雖說是大學本科畢業,但許多年不接觸物理概念了,一聽就傻了眼。她不想暴露自己的弱項,就轉了一個彎子說:“您的右腳大拇哥砸了,是嗎?”

  範老說:“是的。”

  “那東西挺大挺硬?”

  “直徑大約9個釐米,重量大約120克。硬度就不大好說了,因為沒有測量。”

  醫生在心裡苦笑了一下,好在她經常給知識分子看病,見怪不怪了。接著問:“是鐵的了?”

  “不是。”專家很肯定地否定。

  醫生就在心裡把自己嘲笑,鐵是不會那麼輕的呀。好在專家的涵養很好,絕不會因外行人說了外行活而看不起你。醫生為了挽回面子,就很快地說:“那就一定是石頭了?”

  專家溫和地說:“也不是。”

  兩猜而不中,醫生有些晦氣。中國醫界有句古話:“望而知之謂之神”,意思說頂尖的醫生,不用病家開口,看一眼就能把病因病史說出來。到了張嘴問病家,已是下品了。更不用說自己連問了兩次,都沒有對,不好再猜第三回。心想,看看傷口再說吧。

  範老穿著千層底的布鞋,純棉的線襪。看範老嘴角隱隱透出的痛苦神色,醫生想是傷得不輕,以為會看到血跡或者乾脆鞋襪和肉皮粘成一團。但是,沒有。黑鞋和白襪都清清爽爽,連紅點都沒有一個。

  醫生的手就不由得重了一些,加緊把襪子剝下,一隻蒼老的腳露了出來。

  範老象個女人似的害起羞來。

  女大夫倒不在乎,搬著範老的大腳趾說:“就是它嗎?”

  範老倒吸了一口冷氣說:“就是就是。痛死我了。”

  範老雖說痛得刻骨銘心,但為了照顧女醫生的面子,就竭力隱忍著,因此臉上還有些微的笑意。

  醫生沒有領會這一番好意,以為專家說是痛,其實並不是很痛,只不過是危言聳聽,想讓醫生手輕一些。就口頭上答應著,手的動作還是很粗糙。

  區域性無破裂,無青紫,無淤血。只有輕微的腫脹。

  小毛病,不要緊的。醫生在自己的心裡下了診斷,想知識分子耐受痛苦的程度就是比普通老百姓差。就象跳高運動員,有的跳得比較高,有的就很低。

  她在診斷簿上寫了專家的名字,然後開了處方。拿出一瓶松節油和一卷脫脂棉,說:“您回家後,用棉花蘸了這油,在傷處抹一抹,慢慢就會好的。”

  專家就很認真地用腦子記了這藥的用法,謝了醫生,回家去了。臨出門的時候,他鄭重地問:“我什麼時候來複診呢?”

  醫生看著他,不吭聲。

  範老以為醫生沒有聽到他的話,就又重複了一遍。其實是醫生覺得這樣一點小傷,還用得著再看嗎?但想到範老是德高望重的專家,不好拒絕,正在猶豫話怎樣說才好。

  “那您就一個星期以後再來看看吧。”醫生微笑著說。她心想,一個星期之後,範老早就把這事忘了。

  一個星期之後,衛生科剛開門,專家就擠進了門。一般只有重病的人,才這樣象搶購緊俏商品似的迫不及待。

  女醫生就想,知識分子真是認真啊。當時要是跟他說一個月以後再來複診就好了。倒不是自己怕麻煩,是給日理萬機的專家添了麻煩。

  “您好。”女醫生笑容可掬地說。

  專家不認為這是一句問候後,實實在在地回答:“我不好。。”

  “哪兒不好?”女醫生吃了一驚,她看出範老消瘦了,眉宇間因痛苦長出了新的皺紋。

  “腳。”

  “腳又怎麼了?”

  “腳不是又怎麼了,還是原來的那個傷,它沒有好。”範老很精確地描述。

  “喔,是嗎?讓我們再來看看。”醫生說著,又象上次那樣觀察傷處,只是這一次要簡單得多了,範老沒有穿襪子。

  “唷!腳趾怎麼腫得這麼厲害?”女醫生驚叫起來。當醫生是不應該這樣大驚小怪的。但她很尊敬專家,這尊敬就化成聲帶的振動了。不過範老的腳趾傷得也確定不輕,腫得像小水蘿蔔。

  “您是不是用這個傷腳做劇烈運動了?比如踢足球什麼的?”女醫生埋怨。

  “沒有。它一直不間歇地痛,我上不了班,研究停下來不說,連書也看不成。哪裡能踢足球?那是我上大學時的愛好,已經有30多年沒碰過球了。”範老回憶。

  女醫生本來還想問您是不是跳舞了?聽了這話,自然就不問了。

  “但是您為什麼不早來看呢?”她不解地問。

  範老比她更加了解,說:“不是你讓我一個星期之後再來複查的嗎?”

  女醫生就再說不出什麼了。她抽出一張調光透視單,開始逐項填寫,當寫到透視理由一欄時,她問:“到底是什麼把您的腳砸傷了呢?”

  “月餅。”專家平靜地說。

  “什麼?”女醫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就是一塊普通的月餅啊。我上次不是向你描述過它了嗎?它從高低櫃上砸下來,恰巧掉在我的大腳趾上。就是這樣。我上次還把那塊月餅帶來了,但是您沒有提出要看,我就又帶回家了。今天太匆忙,忘記帶了,很對不起。”範老彬彬有禮地說。

  女醫生半張著嘴,頻頻搖頭。意思不知是不相信月餅可以肇事,還是說沒把那塊月餅帶來算不了什麼。

  過了一會兒,調光透視結果出來了。

  報告早上寫著“右腳大趾第二趾關節骨折”。

  女醫生就按骨折的常規給專家做了處理,然後給他開了20天的休息。專家嘆息:“我是研究火箭上天的,這要誤多少工作。”

  女醫生說:“這還少開了呢。傷筋動骨100天。”

>>>點選下一頁閱讀更多關於

畢淑敏經典的優美散文作品
描寫老師的優美散文詩
相關知識
畢淑敏著名的散文
畢淑敏最好的散文
畢淑敏最短的散文
冰心著名的散文集
冰心著名的散文
關於春天著名的散文詩
畢淑敏散文_畢淑敏最經典散文
著名的散文集
畢淑敏較長篇散文
畢淑敏超長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