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學情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只有科學有效的七年級地理的學情分析才能實現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教學行為,從而最終實現成功而高效的教與學。小編整理了關於七年級地理的學情分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

  對初中學生來說,所面對的學習任務,學科特點,學習方法與小學有較大的差異。對初中地理教材的不適應是他們學習地理的最大的困惑。初中的地理課程與小學的科學課程在教學重點上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在學習方法上還沒有轉變過來。其次是老師的教法有明顯的區別,小學的學科知識是老師與學生共同反覆學習的過程,到了初中由於學習任務重,課時少,學生基礎知識差異大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此在教法上有別於小學。而這種教法在短時間內學生還沒有完全適應。再次是我們學校處於城鄉結合部,因此的生源階梯性太大,學生素質出異性大。來自鄉村的學生,基礎薄弱,綜合素較低;來自城裡的學生各方面較好。所以,在這次考試的出異性很大。

  通過這一半學期的教學發現初一學生的地理綜合能力差,具體表現:動手能力不強,語言表達欠佳,課外知識積累少,地圖掌握能力較差,對地理學科缺乏熱情。

  今後努力方向:

  培養興趣,夯實基礎。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上多給學生講一些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地理知識、學生感興趣的地理知識,多搞一些地理活動。只要提升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那他們在課後就會多思考,多動手,多學,多問。課後再佈置一些與當堂課程相關的典型作業,做到對當堂課的監測與鞏固。

  加強讀圖,立足課堂。地圖是地理學科區別於其他學科最顯著的特徵。在地理課本中,很多知識以圖為主體,斌且在圖中蘊含了大量的資訊。因此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俗話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魚”,要擺脫地理學習的困境,一定要培養學生對“讀圖、析圖”能力的培養。

  篇二

  2001年我縣進入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實驗,經過十多年的課改實驗,我縣的地理課堂教學還存在哪些問題?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有所轉變?還存在哪些困惑?帶著這些問題,在平時的下鄉聽課中,我注重對初中的地理課堂教學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初中地理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原因及危害

  ***一***我縣地理學科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受應試教育思想和行為的影響,地理在我縣的多數學校中還沒有改變傳統的“副科”狀態,這是當前地理教學改革的最大障礙。

  主要表現為缺乏專業教師隊伍,搭搭課普遍存在。由於學校、教師、學生的不重視,教學只是一種維持狀態,甚至有的學校地理課形同虛設。

  2、教師觀念陳舊和素質低下成為影響教學改革的攔路虎。

  主要表現為:***1***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學習,教師們對新課程理念的內容是知道的、是熟悉的,但這不是觀念,教師觀念轉變受環境條件和自身動因的影響,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2***能較好地把新課程理念轉變為課堂教學行為的更少,地理教師受傳統教學慣性和教師自身惰性的影響很大。“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教學的最大好處在於教師輕鬆、不費勁、不費心,加之早已習慣成自然。所以教師為什麼要去改革呢?在沒有較大外在壓力***升學壓力***和動力的狀態下,僅靠說服和自覺性搞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研究是不能到位的。***3***由於相當多的地理教師是非專業畢業,教師的現狀是對於傳統教學要求的吃透教材、講清楚教材尚有難度,現在又要他們做到不“照本宣科”、建設自己的課程等新的課堂教學要求,就有些不夠現實。同樣對於傳統教學的教學環節尚不能很好的運用,對於新課程針對不同內容、不同要求、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就更是無從談起。

  3、教師對學習方式的變革有誤區。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為了做到師生互動,克服“滿堂灌”的現象,體現學生為主體的地理新課堂。在課堂上只管追求熱鬧,活躍課堂氣氛,不管學習效果,讓學生亂動。如,將非重點、非難點教學內容設計大量的活動,討論走過場***次數多、頻率快***,遊戲活動表演化、兒童化;為了師生平等“對話”,一堂課“滿堂設問”,“知不知”、“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之類的簡單問題充斥課堂,大大降低了地理知識的智力價值;片面追求課堂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形式,探究的問題深度不夠,將一些毫無價值的問題放在小組裡討論,討論時間又短,學生還未進入合作學習的狀態,往往就在老師的要求下結束了,合作學習有形無實。

  4、課堂教學中的地理特色喪失。

  在課堂教學中,有的老師粉筆字本來寫得很漂亮、黑板圖也繪得相當好,可認為新課程下的地理課就一定要使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於是將地球儀、地理標本、地理掛圖、黑板圖……等直觀性更強的教學工具或教學手段放棄,形成顧此失彼的現象,造成地理課的地理特色喪失,教師的地理教學藝術能力也不能充分展示。在新課程優質課競賽中表現最為明顯。

  5、不合理的地理學科教學評價方式導致地理課走入了歧途。

  學科成績的教學評價是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自我與社會、自我與他人,是學生確定前進方向的動力,是教師總結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方法的鏡鑑。七八年級地理期考實行開卷考試,目的是為了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為的是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給個性化教育提供廣闊的空間,便於老師們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但由於部分地理教師素質不高***上“搭搭課”的地理教師***,反而認為這是提供了挪用地理課堂教學時間的一個機會,於是只在臨近考試的幾節課課堂上簡單的讓學生勾勾畫畫,還美其名曰“是新課程改革的課堂”;加上我縣根本沒有能力採取科學的手段對學生的初中地理結業進行評價,對學生的結業評價下放到各教師自行掌握,這就給老師在課堂上放鬆自己提供了條件,反正最後又是開卷考試,教師毫無教學壓力,地理課堂上出現只在老師的帶領下胡亂“遊戲”“活動”一番,使地理教學誤入了歧途。這樣,學生在初中的地理知識基礎不牢,加重了高中地理教學負擔,最終影響到了高考升學考試,實在令人擔憂!

  6、部分教師上進心不強,不願意花精力鑽研,教學平淡。

  這次調查時,每次聽完課,我都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講課教師進行座談。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我深深地感到,教師的惰性心理是課堂教學不精彩的一個主要原因。比如有位老師,在他的課堂上,教態、語言表達、知識點傳遞等方面都非常乏味。問及他的備課情況,他說,一週10多節課,忙得要命,有時課上完了,教案還沒來得及寫,每天都匆匆忙忙,不願意也根本沒時間去查資料來充實教材內容、豐富課程資源。我想,這正是課堂效果欠佳的癥結所在。地理課需要教師精心地去準備,不但要備教材內容本身,還要備自己、備學生個體,通過反覆鑽研、感悟去挖掘教材潛在的東西,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和學習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學生展現知識。

  ***二***地理學科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及危害

  1、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對升學考試沒有開考的科目漠不關心,學校、教師、學生不重視,開課只是應付了事,教學只是一種維持狀態,甚至有的學校地理課形同虛設。最終是教學質量低下,學生學不到知識,為高中的教學和高考埋下了隱患。

  2、受傳統教學慣性和教師自身惰性的影響。教師習慣於“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的教學,因為這種教學的最大好處在於教師輕鬆、不費勁、不費心,加之早已習慣成自然。其結果是課堂死氣沉沉,毫無生氣,學生學無興趣,厭學心理加重。

  3、農村初中大多數地理教師是非專業畢業,對教材的認識膚淺。這樣的教師對於傳統教學要求的吃透教材、講清楚教材尚有難度,現在又要他們做到不“照本宣科”、建設自己的課程等新的課堂教學要求,就是難上加難了。同樣對於傳統教學的教學環節尚不能很好的運用,對於新課程針對不同內容、不同要求、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就更是無從談起。其結果是教師教學只是讓學生圈圈畫畫,知識講不透,學生似懂非懂,答題錯漏百出。

  4、部分青年教師有較強的上進心和課改意識,但由於經費緊張,農村初中非中考科目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比較少,造成教師閉門造車,便出現了“四不象”過渡型課型,不利於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

  5、教學資源匱乏。農村中學教學條件差,很多教師只有一本教材和教參,學生只有教材,沒有地圖冊或填充圖冊,沒有配套的教學儀器和掛圖,連必備的教學地圖都少得可憐,教師上課僅依靠一支粉筆加一本書,無法進行正常的地理教學。

  二、加強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建議

  1、希望通過中考改革將地理新課程改革引入快速、健康發展的軌道。

  回首2000年的奧運會不就因為北京的環境問題而被澳大利亞的悉尼把舉辦權給搶了過去,我國公民對地理的淡漠鑄就的慘痛歷史教訓是應正視地理學科的教育價值,正視地理學科的教育價值就是重視地理教育,關愛地理學科教育。從目前地理課堂教學調研發現的問題看,最為迫切的是通過中考改革改變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引導地理新課程改革健康發展。具體建議如下;

  ①將初中地理的學期檢測變開卷考試為閉卷考試,只有這樣才能通過考題引導地理教師必須進行實實在在的課堂教學。

  ②加強初二地理結業考試的管理,提升地理結業成績的含金量。在初三升學時將初二地理結業考試成績按一定比例***30%或50%***記入升學成績。

  ③依照其它地方的做法,在中考考試科目中設定文綜***政、史、地***,將地理列入中考考試科目。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加強初中地理專職教師隊伍的建設,促進初中地理教學,而且有助提高高考成績。

  在調研座談中,教師們都普遍認為中考不考地理,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偏科思想。若中考不改革,地理新課程教學改革只會停留在口頭上,真實的地理課只出現在優質課上或部分教師的發言上。地理教學改革事關公民素質的提高,關係到人們對資源、環境的認識,關係到社會的持續發展。

  2、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新標準》培訓,明確新課程地理課堂教學目標。

  新課程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與教學目標,這對對教師的教學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要讓教師比較好的把握“三維”目標的尺度,就要不斷地加強教師培訓,特別是對新上任的地理教師進行全面的培訓,讓教師真正掌握新課程地理教學的要求,明確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3、深入課堂,加強教學常規檢查,指導教師積極改進課堂教學行為。

  作為教研員,自己必須深入課堂聽課、評課,檢查教學常規。並善於總結歸納,提出地理課堂教學模式,讓教師學有“榜樣”。同時要求教師努力做到如下幾點:

  ①精心設計教案,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②精讀新課程標準,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選擇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

  ③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建立一個寬鬆、民主的課堂氣氛,並提供各種便利的學習服務。

  ④加強學法指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選擇最佳的學習策略。

  ⑤放下架子深入學生,做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學生一起進行科學探究,與學生共同分享學習成果的快樂。

  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勇於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4、加強教學過程設計,提高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和有效性,使課堂“活”起來。

  只有課堂活起來了,學生才有可能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在傳統的教學中,“悶課”是較為普遍的現象,悶課的主要特徵是:課堂氣氛沉悶,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昏昏欲睡,思維呆滯,課堂無歡聲笑語。悶課的結果是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思維的發展。新課程的課堂較之傳統課堂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要讓課堂“活”起來,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呈現出生氣勃勃的精神狀態,思維活躍,情理交融,師生互動,興趣盎然。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應增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環節,有意識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

  5、加強校本教研和地理教學資源庫建設,積極開展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各級教研活動。

  積極開展縣級課堂教學研究活動,努力探索操作層面的地理課堂教學改革。同時,更要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通過集體備課、案例研究、校本培訓和課題研究,達到教師相互聽課、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同伴互助、專業引領、優化知識結構,共同提高地理教學水平的目的。

  還要著力建設校本地理教學資源庫,圍繞課標教材的教學內容分工合作,充實、完善地理教學資源庫。收集、整理地理教學文字資料、VCD、DVD等圖象資料,配齊地理教學儀器、教具、標本、模型和教學掛圖,搞好地理園、地理室、天象館、野外地理考察基地和社會調查基地建設,並使之系統化、課程化,實現地理課程教學資源共享,從而整體優化中學地理課堂教學。

  篇三

  來到美術中學實習已經近四個月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通過對地理課程的教授、學生上課情況、課下作業情況,發現雙語中學初一年級地理學科以下特點。

  對小學升入初中的初一學生來說,經歷了基本的小學《科學》的學習後,對於地理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但是由於小學基本是以《語文》、《數學》、《英語》為主,《科學》只是簡單的瞭解,同時,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空間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

  1、進入初中階段後,學科的增加,知識量的加大,許多的學生對教材的不適應,他們對地理學習的其實就是簡單的背誦為主,以為只要背誦了,就可以做題了。中小學的教材在教學重點上有所區別,以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為主,培養學生學習應用為主,學習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各科的知識壓力大,所以學生的在短時間內很難轉變小學生那種學習方法。

  2、由於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有待加強,同時作為地理的第二語言,地圖在地理的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短時間內很難提高他們的地理學習能力,地圖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熟練,對於地圖的語言的表達能力欠加。加上目前教材與實際生活有些差距,學習覺得沒有實際功用,所以學生學習缺少熱情。

  3、學生的不重視,人為的劃分主課和副科,考試知識只有30分值,不如體育50分值,而且知識很多很細,學習的難度大,學生更加以為學習地理是白花時間,不如學習其他語數外等知識。

  4、師資力量的薄弱,初中共6個班,一位地理老師。

  今後努力改進的方向:

  1、上課用語應簡練,留給學生多多的思考時間、看圖時間。聯絡時間。舉止大方得體。

  2、培養地理的學習習慣,夯實基礎。在初一的基礎知識中,多讓學生操作教具中的事物,學生感興趣後,自然產生了習慣。

  3、立足課堂,加強對圖的運用。課程標準有很多條的內容均標準明確說出運用地圖來學習,說明了地圖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必須立足於課堂的教學,立足於地理教材。地理課的教學,要注意教給學生讀圖、用圖的方法,要讓學生通過在課堂上反覆的學習,最終掌握地理學習的一般規律。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要充分利用好活動提示。平時紮紮實實地上好每一節地理課,學生牢牢地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

  4、立足生活常識,結合生活或時政熱點,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以致用,比如:地球的自傳和公轉,白天和黑夜,四季分明,可以舉身邊的列子來說明,這樣同學更容易理解。學習日本,瞭解日本、中國與釣魚島的位置關係,從地理角度瞭解釣魚島是中國的。這樣,學生更有興趣學 。

  5、學生的動手操作,多讓學生動手找圖、畫圖,對圖的簡單掌握,這樣學習起來,難度降低了。

  6、掌握地理學習的一般規律,例如學習初中的世界地理時,學習各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地理,首先學習其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其次是經濟、人口等人文地理知識。

  7、反覆重複,反覆聯絡,加深學生的印象。初中的地理學習的內容比較簡單,學習內容比較少。可以通過課上大量的練習、課上重要知識點的重複,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例如學習亞洲的時候我們會學習亞洲的地形地勢特點以及亞洲的世界之最,在學習俄羅斯的時候進行對裡海、貝加爾湖的強調,加深印象。

  採取措施

  1、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及全面發展教育的理論教育,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地理學科的重要性。

  2、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個別輔導,讓學生能找到一種適宜自己特長的有效的學習地理的方法。

  3、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以上趣味地理課為主

  4、對學生掌握的地理知識進行檢測,爭取做到課課清,以免課下耽誤時間。

  5、多與學生和指導教師進行師生、師師的交流與溝通。

  這是近段時間通過講課和指導教師的指導獲得的些許收穫。總結之後在課堂上加以注意、運用並加以改正。希望自己講課越來越好!!


七年級下地理學情分析
七年級地理試卷分析
相關知識
七年級地理學情分析
初中七年級地理試卷分析範文
七年級地理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教材分析
七年級地理試卷分析
七年級下地理學情分析
七年級地理學科期末工作總結
七年級地理學習的方法
初中七年級地理學科教學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