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代散文教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古代散文是初中語文教學內容中的一個大塊,也是其中的一個難點。如何讓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古代散文?以下是小編要與你分享的以《童趣》教學為例的,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

  摘要

  本文以《童趣》課堂教學為案例,緊緊圍繞一個“趣”字,來闡述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重在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體驗學習作品的情趣;從“趣味入題、趣讀入文、趣事入情、趣意入理”四個角度,抓住“人、事、情、理”四個關鍵字,學習古代散文,運用閱讀、寫作、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帶著教與學的樂趣,感悟古代散文的語言美,體驗古代散文的情趣美。

  關鍵詞

  興趣 樂趣 情趣 古代散文 高效課堂

  正文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的基本特徵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工具性源於語文的交際功能,人文性更是源於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體現;工具性著重點在於向學生指明“學什麼、怎麼學”,人文性則重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初中語文古代散文教學中,如何將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著力構建高效課堂呢?本文筆者以《童趣》課堂教學為案例,緊緊圍繞一個“趣”字,來闡述構建高效的古代散文教學的語文課堂,重在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牽手學生共同體驗學習古代散文作品的情趣;從“趣味入題、趣讀入文、趣事入情、趣意入理”四個角度,抓住“人、事、情、理” ①四個關鍵字,學習古代散文,運用閱讀、寫作、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帶著教與學的樂趣,感悟古代散文的語言美,體驗古代散文的情趣美。

  語文影響生活。大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是可以與生活長時間相融的。古代散文教與學,是培養中學生語文素養,提高其語文能力的核心之一。圍繞一個“趣”字,把語文能力、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相融合,不僅能讓中學生表現為有較強的識字、寫字、閱讀、作文和口語交際能力,更讓中學生向熱愛生活一樣,深深地愛著語文,有了這份愛,就有了高效的語文課堂。

  《童趣》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一篇舉足輕重的古代散文,是值得教師與學生高度重視的文言文。這是學生剛由小學階段學習到初中階段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編者的選擇是用心良苦的,這個意味深長的“趣”字,值得教者慎重,學生珍重。

  教是為了不教。擔當人教版初中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的老師們,有著特殊的歷史使命,“應當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長期詳細的灌輸書本知識”,樸素而偉大的教育家葉聖陶的這一教育思想,衝破了習慣於強烈依賴記憶和灌輸的傳統語文教學觀念,更是對受應試教學思想束縛的功利主義教育方式的巨大沖擊。請所有教授《童趣》的老師們慎重,教就是為了不教。教《童趣》不能只是單純的知識傳授,更應教剛入初中的學生,學習古代散文的技能方法。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言,“學習技能是學生的基礎,也必將成為學生終生學習的起點。”

  學是為了會學。《童趣》作為第一篇古代散文入選初中教材,淺顯易懂,讀之朗朗上口,聽來別有趣味,其核心意義就在於培養初中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在古代散文的學***找到別樣的樂趣。教師把其中的趣味找出來了,學生體驗到了,尋找到了學習古文的方法,從此以後學生就愛上了文言文。反之,教者不慎,不能理解新課標中關於“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的要求,有意拔高、拓展,學生便會一個“怕”字在心頭。畏懼古文,是眾多學生學不好文言文的主要心理因素,這也許和我們的教學方法有很大的關係。有趣、有義、有方法,學生學會了學習,怎能會不喜歡古文呢?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在《童趣》的教學中,筆者注重把握“趣味入題、趣讀入文、趣事入情、趣意入理”四個步驟,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讓學生在閱讀中享受童年的溫情、語言的魅力、成長的樂趣;引導學生與教師、同學對話,用共鳴式語言,在課堂中,講述由文字激起的童年記憶;用模仿寫作,在文字中,記錄童年充滿的歡笑、遊戲,甚至是不快。在編者、學生、教師、文字之間,構建一個對話的平臺,教師理解編者的用意,理解文字的深意,學生感受文字的情意,師生之間構建了學習的樂意,高效課堂自然就有了意義。

  趣味入題。一個蟈蟈籠子、一個鐵環圈子、一張童年的照片、一段兒時視訊的記錄,三兩分鐘,實物式的語文課堂開題方式,不是做秀,更是一種體驗。有了這種體驗,老師一句順承而下的過渡語,“孩子們,那麼,古人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牽手沈復穿越時空,共同閱讀兩百多年前古人的童年趣味?”這個過渡語,教師的語言與孩子們的時代語言貼近,也是拉近師生語言對話距離的一個方法。

  趣讀入文。帶著興趣去讀書,在自由朗讀與小組合作聽讀中,學生運用課下註解和手中工具書,就自然解決了閱讀中字、詞障礙,也提高了課堂的時效性。“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一讀通順文字,二讀字正腔圓,三讀自然知曉文字所述的一二事,學生在自讀、互讀,自助、互助中,自然的識字斷句,初識文字大意。

  趣事入情。通過誦讀,孩子們自然就會從字面意思,略知故事一二,讓孩子們在小組交流中講出來,相互補充,小組代表展示,“看看哪個小組,能和沈復一起分享童年的樂趣?”同時,讓代表闡述時,用原文的句子,大略解釋,以作證詞,既讓大家熟知了課文,又讓同學們一起分享了學習成果。課堂在孩子們的你一言我一語,你一笑我一思中,自然有氛圍,有樂趣,短文也自然就故事明瞭,言正意順了。童年的情思,就會從這一個個小故事中生出:“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誘發年幼的作者異想天開,將它想象成“群鶴舞於空中”的動人圖景;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的癖好,把花園裡土牆凹凸處和花臺上的叢草想象成樹林,把蟲蚊想象成野獸,把高出的小土塊想象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塊想象成山溝……這些“物外之趣”一一再現,兒時情趣自然引起當代中學生的共鳴。

  趣意入理。小小沈復,或在草叢中、或在陽光下、或夏日裡、或在庭園中,一個蟲子、一株草木就有了自己的一個世界,他無限的聯想和想象,給我們記述了一顆天真的童心,更為我們展現了古時兒童的生活體驗,洋溢著新奇爛漫的童趣。由此,文法、文理也自然形成。

  鞏固和提升也應讓孩子們感興趣。讓學生在朗誦中生成背誦,多讀,互助,這隻有221個字的古代散文,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應該能做到當堂成誦,讓他們分享這種學習的成就感,學生興趣會更濃,課堂效果會最好。如何在閱讀中積累詞彙呢?課後作業何必強求一致,我們可以設定如“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的作業任務,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積累。在語言運用上,筆者多年教學一直堅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結合課文的寫作樣式,進行大膽的“照本式仿寫”,孩子們總會有出乎意料的收穫。然後,就有了“奇文共欣賞”的作業點評欣賞課,把優秀的精彩的成篇小習作,有時甚至是一二個精彩段落,精選出來,在作業點評課上由老師親自朗讀給同學們共同欣賞,不僅讓課後作業的成績有了認可和榮耀,更讓獨立寫作的課後作業提高到一個重要的位置,孩子們在作業點評課上,總有驚歎、感慨、笑聲,還會有更多的掌聲。如此,教與學自然就效果呈現了。

  下面,摘錄一篇七年級學生仿寫《童趣》,所作的課後小練筆,讓大家一起欣賞,文章雖然單薄,但最是純真,也實屬難得了,最難得當屬其中的“趣”了。

  餘憶童稚時,好張目對月,暗看幽光。用手和泥,捏泥人,故時有物外之趣。

  春雨如絲,私擬作傾盆大雨。以土坑為湖,以泥堆為山,以石片擋住水流為閘,以水溝為海,以漂浮為船,自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私擬作猛虎爭鬥。觀之正興濃,忽有龐然大物坐船壓閘而來。蓋一隻大青蛙,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餘年幼出神不覺驚。神定,驅之入塘。②

  回望這一節課,筆者是如何構建高效課堂的呢?

  一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根本的中心,必須是學生,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心中就必須有學生,而不是教材,更不能是教參,為了任務而教學,心中沒有學生,就不會有高效的課堂。

  二是“趣”字領航。作為初中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學還有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還有接受教師教學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個人自讀、集體誦讀、小組互助,合作學習、探究難點,增效課堂的學習方法,有“趣”就有意義,有“趣”自然就有效果。

  三是努力探索和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這裡的開放,首先應該是教師能夠“放得開”,不要認為課堂上老師非說不可,不說不放心;沒有老師一味的講,學生主動了,課堂也許會有別樣的精彩,課堂高效自然也就展現了出來。活力,不是放羊式的散,而是要有著明確的目標設計,要緊緊圍繞新課標“縱向上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這三個維度,橫向還有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如此,教師心中有目標,教育教學有思想,學生學習有方法,初中課堂古代散文教學構建高效課堂的目標,自然就會有精彩的收穫。

  註釋

  ①人:指的是古代散文作品中的人物;事:指的是作品講述的故事;情:指的是文章所要表達的感情;理:指的是作品所要闡述的人生道理。這四個關鍵字是筆者在日常古代散文教學中總結提煉的,常常用來指導學生帶著這四個字進行“入文閱讀”。

  ②短文選自學生課後作業小練筆。

  參考文獻

  1.《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2.《教師教學參考用書》***七年級上***,人教育出版社

  3. 《葉聖陶語文教育思想研究論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

大學軍訓班評議意見總結
初中散文教學要點
相關知識
初中古代散文教學
初中古代散文名篇教學
中學古代散文教學
古代散文教學論文範文3篇
古代散文教學論文範文3篇
初中英語作文教學技巧_英語作文
初中優秀語文教學論文例文
初中現代散文詩
高中古代散文選修
初中散文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