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人教版必修二詩經兩首預習提示和鑑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高中語文課本中選學《詩經》兩首詩:《氓》《采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語文人教版必修二詩經兩首預習提示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原本只稱《詩》,漢代時被尊為經典,始稱《詩經》。共收錄詩歌305篇,故又稱“詩三百”,反映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近500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因它的內容以反映勞動人們生活的“國風”為主,所以文學史上把這類詩歌稱為“風體詩”。《詩經》分“風”“雅”“頌”三部分。“風”共160篇,是各諸侯國的土風歌謠,大多數是民歌,最富於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雅”是西周王畿地區的正聲雅樂,共105篇,又分“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用於諸侯朝會;“小雅”74篇,用於貴族宴享。“頌”是統治階級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又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詩經》表現手法“賦、比、興”,“賦”,鋪陳敘事。“比”,借物託情。“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風”“雅”“頌”“賦”“比”“興”,文學史上合稱詩經“六義”。

  《氓》選自《詩經·國風·衛風》,是一首春秋時期衛國***國都在今河南淇縣***的民歌,通過女主人公對自己不幸婚姻的訴說,揭露了負心漢子的醜惡靈魂,控訴了夫權制對婦女的戕害。

  《采薇》選自《詩經·小雅》,是西周時期一位飽嘗服役思歸之苦的戍邊戰士在歸途中所作的詩,詩中敘述了他轉戰邊陲的艱苦生活,表達了他愛國戀家、憂時傷事的感情。

  學習這兩首詩,可採用的方法是:

  1.背誦默寫,這是學習古典詩歌的傳統方法。背誦時,可以有意識地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線索來記誦;可以採取“化整為零”的方法,即先背一些容易背下來的詩句或段落,然後再貫穿起來背整首詩。

  2.瞭解《詩經》六義。《詩經》六義包括風雅頌賦比興,前三點指《詩經》的體裁,後三點指《詩經》的表現手法。瞭解這方面的知識,有助於詩歌的鑑賞。

  3.學會“披文入情”。對於詩中人物情感的把握及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注意從具體的詩句入手,要重視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不要人云亦云,不要急於下結論,更不能死搬套語,硬貼標籤。

  語文人教版必修二詩經兩首鑑賞

  《氓》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對比手法的運用。全詩為我們展示了兩個鮮明的人物形象。一個是卑鄙的男子“氓”,表面老實,實際無感情、無信義、自私自利。他以虛假的熱情欺騙了淳樸的少女,用謊誓空咒贏得了女子的信任,一旦騙取到手,滿足了私慾,便露出卑劣、凶暴的本相。而女主人公是一位善良、熱情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勤勞、淳樸、不畏貧苦,忠於愛情。但婚後丈夫對她日甚一日的暴虐和欺侮,使她“及爾偕老”的願望完全破滅,她由忍耐、不平而轉為怨恨,終於發出痛楚的呼喊。詩通過兩個人物形象的對比,使我們看到了封建社會中婦女所受的壓迫和欺凌,暴露了夫權社會對婦女的摧殘。二是敘事與抒情的巧妙結合。全詩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形式寫成的,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邊敘事邊抒情的手法,在敘事中抒情,又在感情的抒發中將人物的身世、遭遇徐徐道出,兩者有機融合,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棄婦又怨又恨、又要完全忘卻,又無法擺脫的複雜、矛盾的心理。這一手法不僅為後代許多類似題材的詩歌創作所繼承,並對我國敘事詩歌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采薇》也有兩個鮮明的特徵,一是側面描寫的方法。這是一首以戰爭為主題的詩歌,但是通篇沒有正面描寫戰爭的場面,第一、二、三章通過描寫士卒採集野草充飢的場面,從側面反映戰事的艱苦,第四、五章通過描寫戰車和戰馬,從側面反映戰鬥的頻繁和緊張,最後描寫士卒在歸鄉途中的憂戚,從側面反映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二是採用了重章疊句的寫法。重章疊句,就是章與章往往句型重複,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鍵處更換個別字。這種手法,既使得抒發的情感在迴旋中有遞進,又突出了主題。《采薇》前三章,“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剛止”中關鍵詞語“作”“柔”“剛”的變化,“歲亦莫止”“歲亦陽止”中“莫***暮***”“陽”的變化,都表現了時間的流逝、時序的更替。抒情主人公的焦慮、痛苦的心情則隨著服役期的無限延長越來越重,從“心亦憂止”到“憂心烈烈,載渴載飢”,再到“憂心孔疚”,他的痛苦似乎到了承受的極限。
 

高一語文期末總複習計劃
語文人教版必修二詩經兩首預習提示和鑑賞
相關知識
語文人教版必修二詩經兩首預習提示和鑑賞
語文人教版必修二詩經兩首預習提示和鑑賞
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二複習試題及參考答案
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二荊軻刺秦王原文及譯文
高一語文人教版必修必修二期末試卷題
高一語文人教版必修一二期末試卷題
語文人教版必修三目錄
語文粵教版必修二第一單元單元檢測卷及答案
高一語文人教版必修一大堰河我的保姆同步檢測及答案
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