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閱讀強化練習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現代文閱讀一直以來都是高考語文必考的題型之一,想要拿到高分就要注重平時的閱讀練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可以對大家的高考語文備考有所幫助。

  1: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睡眠、勞動和夢想

  遲子建

  睡眠就是把一條奔騰喧囂的河給攔腰截斷,讓它微波不興地暫時進入平靜狀態。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河流都安於這種命運的安排,它們有的就衝破阻攔,仍然一瀉千里地向前奔流,不捨晝夜。這就產生了失眠者,醫學上稱這種病為“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說白了就是睡不好覺。有覺不睡,豈不是燒包?再說睡覺是件多自然、多令人幸福的事啊。然而事情沒那麼簡單,有的人就是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同窗外的星星一樣睜著眼睛度過長夜。夜晚對於失眠者來講,不再是溫柔的夢鄉,而是荊棘遍佈、青蛇遊走、充滿陰溝的地獄。

  神經衰弱者以知識分子居眾。很少聽見哪個農民抱怨他睡不著覺,更沒有天真爛漫的兒童說他苦於失眠。看來知識和閱歷是失眠的兩大症結。沒有知識,就沒有更深的追求和幻想,沒有那種精神激情馳騁後所造成的身心疲憊。沒有閱歷,也就少了那些斷腸般的回憶和被慘痛現實撞得頭破血流後的淒涼心境。失意、痛苦、徘徊、傷感、患得患失,這些都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因素。也許你會說,看破紅塵,把一切置之度外不就安然了麼?然而我們就生活在滾滾紅塵中,豈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超脫,就連弘一大師臨終的手書遺言也是“悲欣交集”四個大字,那麼大徹大悟的他仍然滿含著人類共通的一種情懷,真讓我們這些掙脫不了凡俗羈絆的人熱淚盈眶。既然世界上清靜的廟堂都可能只是形式上的東西,那麼我們只能在自己的心中設定一座廟堂來供奉它。沒有上天賜予的福音書能夠拯救你所面臨的困境,於是你就讓思維飛速旋轉,搞得自己精疲力竭,卻仍然是百思不得其解。於是乎就把白日的苦惱延伸到夜晚,在黑暗中承受苦不堪言的失眠。

  有關治療失眠的方法簡直太多了。我想哪位有心人若是樂於蒐集整理,定能寫出一本《失眠者百科叢書》。西醫上有為人們廣泛使用的“助眠靈”,中醫有鍼灸、煎服湯藥等療法。最廣泛的是流傳於民間的一些說法,諸如查數、想象船在八級大風的海面上顛簸、想象綠意盈門的小院或者無邊無際的沙漠……真是數不勝數。看來對精神疾病的治療總是千奇百怪的。有些偏方對於一些患者確實有效,然而大多是水中明月、紙上談兵,給人似是而非的感覺。

  我在師專做教師時曾有過失眠經歷,階段性失眠。經常是夾著教案去講臺時呵欠連天,精神萎靡。人過三十歲之後,彷彿一雙腳真正落到了大地上,幻想的東西少了,睡眠也變得踏實起來。然而也不是一沾枕頭就能入眠,總要在床上輾轉一番方能入睡。前兩年我搬入新居,因家中親人遠在大興安嶺,所以只能獨自操持裝修工作。儘管請了裝修公司不用我做具體的活兒,但是有些事兒還必得我去做。比如選擇各種貼面材料的質地、顏色,比如選購衛生間的潔具。大到購買每個房間的吊燈,小到選購門把手和鎖頭,事必躬親,我幾乎把哈爾濱比較大的裝飾材料市場都跑遍了。買到東西,往往是僱了三輪車拉回來,我坐在車尾,被驕陽暴晒得無精打采,就像個辛勞過度的農婦。所以那一段時間,我從新居工作完一天回到老房子,連爬樓的力氣都沒有了。吃過飯倒在床上立刻入睡,而且睡眠中多半沒夢。整整一個月,因為過度的體力消耗,我嚐到了睡眠的美好感覺。

  前一段時間讀到某位老作家談當年被下放到農村的感覺,說他經過勞動後,奇怪的是多年睡不著覺的老毛病竟好了。我看後不禁啞然失笑。睡眠與勞動確實有著水乳交融的關係,那就是體力勞動可以助眠,而腦力勞動則造成失眠。能夠把兩者恰當地結合起來,才是解決失眠的真正途徑。

  川端康成和海明威的晚年都被失眠所困擾,是不是失眠把他們搞得心力交瘁而用自戕的辦法來尋求解脫、擊碎一切夢境?杜拉斯晚年也因失眠而酗酒。我想人確實是痛苦的,因為當晚年我們的思維仍然敏捷、充滿激情的時候,我們卻沒有足夠的體力用勞動換得寧靜的睡眠。當我們的靈魂還如此鮮活的時候,而軀殼卻已殘破不堪。即便如此,我想沒有人會因此而放棄夢想。

  ***節選自《渤海早報》2013年6月6日***

  ★1.***對點演練***文章是圍繞人的睡眠和對失眠的感受來展開的,請梳理作者的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考查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層級C。此題命題規範清楚,暗示考生從“人對失眠的感受”這個角度來梳理思路。

  [答案] ①這篇文章前半部分談“失眠”基本是鋪墊,起著橋樑的作用。而後半部分有著作者自身經歷的“睡眠與勞動”,才是表達的重點。我們從中知道作者從前因失眠而在講臺上呵欠連連。作者的自述,與前面所談“失眠”遙相呼應。②縱觀整篇文章,作者花在“勞動”上的筆墨,似乎不多。但有時候文章就是“以少少許,勝多多許”。

  2.***思維拓展***怎樣理解“沒有知識,就沒有更深的追求和幻想”在文中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層級B。分析句子的含意,離不開“字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閱讀原則,此題就是要求把句子放在整篇文章中來把握才有可能正確理解其含意。

  [答案] 在作者眼裡“失眠者”以知識分子為眾,這是有道理的。知識分子在自己的精神領域,總是容易馳騁得

  身心疲憊。因此作者在文章中,緊鑼密鼓地描述知識分子的種種愁緒,目的就是得出“沒有知識,就沒有更深的追求和幻想”結論。

  3.***思維拓展***文章描繪了治療 “失眠”的各種的方法,請簡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回答該類題,先閱讀有關語段,整體感知內容;再逐層概括層意。

  [答案] ①西醫上有“助眠靈”;②中醫有鍼灸、煎服湯藥等療法;③民間“想象” 療法;④體力勞動可以助眠。

  4.***思維拓展******對應學生第2題***文章寫到“睡眠與勞動確實有著水乳交融的關係”。請根據文意簡要分析作者對“睡眠”和“勞動”關係的觀點和態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C。答題時要聯絡全文,不要斷章取義。只要言之有理,推之有據即可。

  [答案] 也許“勞動”會帶來身體能量的支出,這時應該需要睡眠,來降低能量支出,也需要睡眠來恢復身體的耗損與疲憊。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勞動都可能增加睡眠需求。

  2: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瓦

  王劍冰

  ①瓦是屋子上面的田地,一壟一壟,長滿了我的懷想。離開好久了,懷想還在上面搖曳著。

  ②我不能進入瓦的內部,不知道瓦為什麼是那種顏色。在中原,最黃最黃的土燒成的瓦,也還是瓦的顏色。

  ③瓦完成了我們的先人對於土與火的最本質的認知。

  ④當你對瓦有了依賴的時候,你便對它有了敬畏。在高處看,瓦是一本開啟的書。我拆過瓦,屋頂搭下來的長板上,瓦像流水一樣滑落,手不敢怠慢,一塊塊像碼字樣將它們碼在一起。

  ⑤屋子一直在漏。雨從瓦的縫上淌下來,娘要上到屋子上面去。娘說,我上去看看,肯定是瓦的事。雨下了一個星期了,城外已成澤國,人們湧到城裡,擠滿了街道的屋簷和學校走廊,後來學校也停課了,水漫進了院子。我說娘你要小心。娘嘩嘩地踏著積水走到房基角,從一個牆頭上到房上去。我站在屋子裡,看到一片瓦在移動,又一片瓦動過之後,屋子裡的“雨”停止了,那一刻我感到了瓦的力量。

  ⑥鱗是魚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們家的瓦。

  ⑦風撞在瓦上,跌跌撞撞地發出怪怪的聲音。那是風與瓦語言上的障礙。風改變不了瓦的方向,風只能改變自己。瓦的翅膀在晚間巨大的空間飛翔。

  ⑧屋不嫌瓦醜,屋子實在支撐不住了,將瓦卸下,做好下面的東西再將卸下的瓦蓋上去。瓦是最慢的事物,從第一片瓦蓋上屋頂起,瓦就一直保持了它的形態,到機器瓦的出現,已經過去了兩千年時光。

  ⑨我一直不知道由土而成為瓦,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叫作瓦的物質,竟然那麼堅硬,能夠抵擋上百年歲月。瓦最終從頹朽的屋頂上滑落,在地上落成一,那土便又回到田地去,重新培養一株小苗。瓦的意義合併著物理和化學雙重的意義。

  ⑩在人們走入鋼筋水泥的生活前,瓦堅持了很久,瓦最終受到了史無前例的傷害。

  一個孤寡老人走了,僅有的財產是茅屋旁的一堆瓦,那是他多年的積蓄,每撿回一片較為完整的瓦,他都要擺放在那裡,他對瓦有著什麼情結或是寄望?他走了,那堆瓦還在那裡等著他,瓦知道老人的心思。

  鄰家在瓦上焙雞胗,瓦的溫度在上升,雞胗的香味浮上來,鑽進我的嗅覺,我的胃裡發出陣陣聲響,雞胗越發黃了起來,而瓦卻沒有改變顏色。瓦的忍耐力很強。

  下雨了,我頂著一片瓦跑回家去,雨在地上冒起了泡泡,那片瓦給了我巨大的信心,我快速地跑著,我的頭上起了白煙,閃電閃在身後。

  瓦藏在草中。一坡萎頓又復生的草,一片不再完整的瓦,不知道誰將它遺失,它一定承受過很長的歲月,沒有可去處,不在這裡又會去哪裡呢?草裡埋著各種形態的瓦。這是一個廢墟。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時光、歡樂甚至痛苦。

  一片瓦在湖上飛。水上起了波瀾,波瀾變成花朵,瓦沉在花朵下面,等待重新開花。

  一條狗銜著一片瓦跑過來。不知道狗對這片瓦有什麼情愫,難道它認得這瓦或這瓦的主人?

  我不知道瓦的發音是如何出現的。瓦——,我感到那般親切。好久聽不到這種親切了,或以後愈加聽不到這種親切了。

  ***摘編自《人民日報》***★1.***對點演練***“鱗是魚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們家的瓦”這句話在文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的能力。答題時分兩步,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作答。分析結構上的作用要注意該句在文中的位置,並用相關的術語作答;內容上的作用可結合文章的主要內容、所表達的情感作答。

  [答案] 要點:①結構上,收束上文,點明瓦的保護功能。②內容上,強調瓦對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表達了人們對瓦的依賴與敬畏之情。

  2.***思維拓展******對應學生第2題***下列對作品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文章開篇運用比喻,引出“我”對瓦的懷想。“長滿”形象地寫出“懷想”的豐富,“搖曳”寫出了“懷想”的不時浮現。

  B.第④段說“瓦是一本開啟的書”,既形象地寫出屋頂上“瓦”的形態,也為下文敘寫瓦在人們生活中的種種作用張本。

  C.第⑤段描寫“娘”在雨中修復屋頂這一細節,意在抒發“我”對“娘”的感激之情,表達“我”對“娘”的深切懷念。

  D.第⑦段說“風改變不了瓦的方向”,突出了瓦堅定不移的品性;“瓦的翅膀在晚間巨大的空間飛翔”,寫出了瓦的靈性。

  E.文章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寫出了瓦的樸實無華與充滿力量,啟迪人們應該像瓦一樣腳踏實地,充實自我,有所貢獻。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文學類文字的分析綜合能力,重點是對文章的理解。C選項有誤,由第⑤段最後一句“那一刻我感到了瓦的力量”可以判斷;E選項有誤,對瓦所產生的感悟不當,應該是“對瓦即將被取代有感傷情懷”。

  [答案] CE

  3.***思維拓展***請根據文字,探析“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時光、歡樂甚至痛苦”這句話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要求探析文中重要語句的含意。考生須綜觀全文,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地具體分析,再概括作答。答題時要立足表現作者歡樂與痛苦情感的語句,透過關鍵性的語言,發掘作者隱含在字裡行間的深層含意,進行合理的想象與聯想,結合文字,說出自己的觀點。

  [答案] ①要點:***客觀方面***對於土與火的結晶,先人早就有了認知;在漫長的歲月中,瓦已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②***主觀方面***人們在生活中對瓦有著複雜的感情:既讚美瓦的無私,感激瓦帶來的快樂,也為瓦即將被取代而傷感難捨。

高考語文複習強化練習題及參考答案
語文閱讀專項練習及答案
相關知識
高考語文閱讀強化練習題及答案
高考語文閱讀強化練習題附答案
高考語文閱讀強化練習
高考語文閱讀強化練習及參考答案
高考語文閱讀強化練習帶答案
高考語文閱讀強化練習附答案解析
中考語文閱讀強化練習及答案詳解
中考語文閱讀強化練習帶答案
中考語文閱讀強化練習及參考答案
山西高考語文閱讀強化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