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民風民俗作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民風民俗作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以下是的民風民俗作文供大家參閱!

  1

  我的家鄉就在這一片,具體是哪,我也不太清楚。在家鄉中有很多風俗,例如:在過年時。

  過年時的凌晨0點0分,是要放煙花的,每家都爭著放,比誰放的時間早,據說是放的時越早,這一年的財運就越順。不過,大部分兒童可就遭殃了,畢竟兒童可堅持不到這個時間啊,基本上到白天都成了“熊貓眼”。早晨的空氣中仍然瀰漫著一股仍未消散的硝煙味。

  大年初一,要去奶奶家拜年,還要去的很早,因為要包餃子,在我家,基本上人人都會包餃子,就連我上三年級的妹妹也會。全家總動員,每個人各司其職抓緊幹活,沒多長時間就做好中午吃的了。餃子一次做一頓飯的,有時也做許多。在吃餃子之前,我和妹妹要先給大人們拜年,才能拿到壓歲錢。相傳,故事有一種怪獸名為“祟”,每到晚上便會出來,找到小孩,令其生病,整宿的哭鬧。有一戶人家將銅錢放入紅紙袋中,“祟”出現後被那紅紙袋嚇跑了,便多用這種方法。大年初二則去姥姥家,姥姥在初一便做好餃子,我們一回去就可以開吃了。

  下午,大部分時間就是放鞭炮了,有五百響的,一千響的,多時有兩千響的大致沒什麼不同,就是拉著的炮數量不一樣罷了。但家中最後還是要留一部分要等到晚上和十五放的,意思是開始了新的一年。

  下午放完炮,就要開始走街串巷的拜年了,我對這是沒有多大興趣的,走來走去的多累啊!所以我大多是去尋找小夥伴玩耍,把擦炮埋入雪裡、放入下水道什麼的。我最鍾愛的還是那種煙霧彈,就是味道刺鼻了些。

  以上所述,便是我家鄉過年的風俗了,雖然不是多有趣,但也是必不可少的風俗。
 

  2

  基諾族的衣裙,用本民族特意紡織的衣裳布與裙子布縫製,衣裙上的花紋圖案,在織布時就作過了巧妙安排,凡是可織出來的圖案均在織布時織在布上。因此,布料有上衣布和裙子布之分,一般不可混用。傳統的服裝,以白色和黑色為基本色調,因紡織工藝落後,所織棉布缺乏緊密、光滑之感,近似麻布。基諾族酷愛刺繡花紋圖案,無認男裝女裝都愛用橫、直彩條和幾何形圖案裝飾。男子上衣是無領、無扣的對襟衫,用織有縱橫交錯的彩色條格白布縫製。上衣的胸部以上部分強有彩色條格,橫向彩條色彩斑斕,極為顯眼。衣服背部中央鄉中有一個6寸見方的圖案,四周配有放射性線條,開如一朵葵花。

  但又有太陽放光之狀。基諾語稱這一圖案為“波羅阿波”,有太陽花與月亮花之意。衣襟邊沿、袖根部、肘部和袖口等部位,都鑲有數道術為顯眼的橫向彩條。白底上衣,被特意織上的圖案和紅、黃、藍、黑相間的彩條裝飾成一件色彩鮮明的花衣。

  男褲為闊襠肥褲管白褲,褲腳邊沿同樣鑲有橫向紅、黑、白三色相間彩條。寬大的褲腰兩側各開一道3寸長的口子,縫有一塊四方形黑布。白褲在腹前打折,用綴有彩色纓穗的腰帶扎繫於腰部。男子頭上蓄有三撮長髮,用1米多長的黑色頭巾包頭。小腿上纏有裹腳布。男子衣服厚實寬鬆,穿在身上,增強了男人的壯實、強悍英姿。女子用織有彩條,再加繡圖案的布片束胸。上衣色調多為青色、黑色、無領、對襟,著意用紅、黃、黑、白彩色橫條裝飾衣襟邊沿和衣袖手旁觀。

  但凡女子,老幼均系長及膝蓋,上端白、下端黑的開合圍裙,裙沿上鑲紅條作飾,於腹前開合繫於腰間。成年女子頭戴織有縱向彩條的尖頂三角形白布帽,兩側帽角下垂披於肩頭,額頭部位的帽沿外翻,開若一保尖頂白色筲箕扣在後腦勺上。未婚女好挽發於腦後,已婚婦女挽發於膠額上方。女子著裝,簡樸中透出素雅,使基諾族姑娘顯得楚楚動人。

  基諾族服裝的鮮明特點是用彩條裝飾袖管和衣襟邊沿及後背。人們以彩條飾衣,據說與天上彩虹有關。民間傳說,古時候,有一對基諾族男女死相戀難分難捨。一個窮凶極惡的富家公子見那姑娘美麗無比,頓生歹意,用計搶走姑娘,逼其成婚。姑娘不從,被打得遍體鱗傷,死去活來。她的戀人歷盡萬苦千辛,救出姑娘。倆人逃離虎口不處,富家公子帶人追來,年輕夥子腿中數箭,倒在地上。

  大災臨頭多時,天空中出現了幾道彩虹纏住這對戀人,放出七彩光芒逼退了富家公子,一對戀人在彩虹環繞之中騰空而起,升上空中……。因此後人在縫製衣服時,便用彩條暗寓彩虹,以求吉祥免災。
 

  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誌、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才算心誠。

  我的故鄉浙江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過年時都有一樣的風俗。如:

  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冬季養生有哪些重點
雞蛋的營養吃法
相關知識
家鄉的變化英語作文
家鄉的秋天優秀作文評語
關於家鄉的大學英語作文
關於寫家鄉的高中英語作文
寫家鄉的小學英語作文
家鄉的四季美景作文
描寫家鄉的景物精選作文
家鄉的變化寫景作文
家鄉的河流景物作文
家鄉的美六年級作文